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光伏扶貧,是我國發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的嶄新嘗試,是精準扶貧世界首創的中國方案、借鑑樣本。2014年以來,一場與陽光相約的脫貧致富工程在全國啟動開展。在國家能源局等多個部門的政策支撐與資金保障下,在能源電力企業的實踐探索與模式創新下,越來越多的貧困百姓在“光伏”+扶貧產業的帶動下,鼓起了錢袋子、邁開了新步子。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光伏扶貧的工作成效,稱其是“解決深度貧困的好辦法”。國務院扶貧辦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3日,我國中西部22個省份光伏扶貧電站發電收益資金到村已達15.71億元,設置公益崗位51.26萬個,發放崗位工資金額3.55億元。村前屋後的“藍板板”成為了脫貧致富的“金罐罐”。

進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樂見更多的光伏扶貧成效顯現。即日起,《中國電力報》報推出“光伏扶貧暖民心”系列報道,通過記者的探訪,記錄下一個個暖心的陽光扶貧故事。

打造光伏扶貧的“偏關模式”

——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現狀調研

王怡 張溥

在山西省西北部,黃河南流入晉的交匯處,坐落著被稱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的偏關縣。

自然天險賦予偏關縣“兵家重地”的歷史地位,也成為這裡經濟發展難以破解的困局。身處黃河中上游的黃土丘陵區,偏關縣境內溝壑綜合、氣候乾旱,是山西省十大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是國家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縣。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幸運的是,偏關縣有著豐富的光照資源,全年光伏發電有效時間達1500小時,加上荒山荒坡廣闊,具有建設光伏電站的優越條件。

經過4年多的艱辛探索,偏關縣以國家“十三五”光伏扶貧項目為契機,舉全縣之力推進光伏項目建設,累計建成7.2103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8340戶,將光伏產業打造為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陽光”工程。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今年2月,偏關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光伏扶貧的“偏關模式”獲得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記者實地深入偏關縣,試圖揭開“偏關模式”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分級建設 高效併網

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全覆蓋

記者來到偏關縣時,恰逢一場大雪過後。走在天峰坪村級(聯村)電站中,一排排藍瑩瑩的光伏板在白雪皚皚的山坡間整齊排列,陽光灑在光伏板上,反射出格外耀眼的光芒。

光伏扶貧電站一般以村為單位建設,天峰坪村級電站為何又叫“聯村”電站?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偏關縣扶貧辦副主任高世玄向記者解釋,偏關縣因地制宜採取集中式、村級聯合式和戶級分佈式三種模式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其中的村級聯合電站就是將多個貧困村的光伏電站集中建設在一處場地。2016年和2018年,偏關縣分別選址於新關鎮賀家山村、窯頭鄉大石窪村、天峰坪鎮楊家嶺村、天峰坪村和樺林堡村建設了總規模達2.31萬千瓦的村級(聯村)電站,共覆蓋91個貧困村。

“集中建設村級電站,既能節約土地成本和併網成本,還能通過統一管理、統一分配,降低運維成本,增加發電效益”,高世玄表示。據測算,僅天峰坪、楊家嶺和黑豆埝3座村級(聯村)電站,每年就可節約各項成本費用303.6萬元,增加發電收益413.91萬元。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記者還注意到,天峰坪村級(聯村)電站的光伏板離地高度達3米,比一般電站的光伏板高出不少。光伏板下種有成片杏樹林,林間還有幾排雞舍,雪中依然有不少小雞在樹下覓食。“騰空”架設的光伏板,創新了“農光互補”的產業模式,在有限空間中實現了最大化的經濟價值。

截至目前,偏關縣集中式電站規模達到3萬千瓦,戶用電站規模達到1.9003萬千瓦。三種模式的光伏扶貧電站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全覆蓋、貧困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電站建成,發電上網成為陽光“變現”的關鍵。光伏變電站建設到哪裡,電力配套工程就延伸到哪裡。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開闢綠色通道,實現了偏關縣所有光伏扶貧項目按期併網。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記者從國網山西電力瞭解到,2018年,偏關縣電網日常負荷1.2萬千瓦左右,春節高峰最大負荷僅2萬餘千瓦,但隨著該縣光伏扶貧項目全部投產,發電負荷最大為7萬餘千瓦,意味著當地電網的承載力提升至原來的3倍,才能夠滿足光伏接入和外送需求。光伏發電特性還導致了“呼吸式電網”現象,即白天發電上網時,當地用電負荷小,電量基本依靠外送消納;晚上光伏停發時,全部由大電網倒供滿足當地用電需求。

為解決這一難題,國網山西電力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度調研,一系列設備、技術、管理策略相繼應用。

“從前期規劃設計開始,我們就實施主網、配網設備增容改造,大幅提高電網承載力;加裝變電站故障解列裝置等自動裝置,保障電網安全可靠供電。”國網忻州供電公司總經理高馬平介紹,“光伏大規模接入後,我們著力提高系統平衡調節能力,加強分析研判,優化調度,科學安排運行方式,合理安排檢修計劃,在最大限度克服光伏發電對系統擾動和影響的同時,力保光電消納。”

創新管理 精準分配

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全破零

冬日午後,偏關縣高家上石會村陽光明媚,清冷中透著生機。貧困戶高長厚正在自家院門前忙著晾曬玉米。

還沒走進高長厚家的大門,記者就感受到了他的勤勞能幹。院外的羊圈裡,成群小羊歡快地咩咩叫著,牛棚裡一隻大黃牛正安靜地吃草,一低頭,幾隻小雞又從腳邊溜走。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見到記者一行,高長厚熱情地將大家迎入家中。走進高長厚家的小院,最先吸引記者目光的,正是窯洞正上方一塊閃閃發光的光伏板。

“我家的光伏已經安裝3年了,每年都有收入,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就掙了2千多元,等以後還完貸款,每年能有4千多的收入。”高長厚高興地說道,“今年我還養了羊,牛、豬、雞,種了穀子、玉米、土豆,一年下來掙幾萬塊不是問題。”雖然兩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但高長厚和老伴不僅實現了脫貧,還成為了高家上石會村的致富帶頭人。

戶用光伏為高長厚帶來了穩定的收益,但他不知道的是,光伏板持續發電背後,離不開運維管理人員和國網偏關縣供電公司的共同努力。

在國網偏關縣供電公司的光伏大數據服務中心,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全縣所有村級電站和戶級電站的發電情況,幾名工作人員全天候根據發電數據中的異常數值,判斷電站故障情況,第一時間通知運維單位安排人員到場檢修。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國網偏關縣供電公司經理王剛告訴記者,光伏扶貧項目涉及政府、貧困戶、運維單位等不同利益主體,成立光伏大數據服務中心的初衷就是在政府、貧困戶和運維單位之間構建起溝通、協調、保障的機制。對運維單位而言,光伏大數據服務中心利用供電公司採集的數據,可以設計更加精準的運維計劃,幫助運維單位減少無效勞動,實現降本增效;對政府和貧困戶而言,光伏大數據服務中心能夠提高光伏發電電量,增強收益透明度,實現光伏扶貧項目長期穩定增收。

收益有了保障,分配也要精準合理。《偏關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形成村集體經濟,由貧困村通過設立公益崗位、開展小型公益事業、設立獎勵補助等方式進行二次分配,重點向無勞力深度貧困戶傾斜。集中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獎補用於非貧困村1200戶65週歲以上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200戶名額實行動態管理。戶用光伏扶貧電站的收益前期在保證貧困戶每年1-3千元收入後,剩餘部分用於償還該戶電站建設的貸款,還款完成後收益全部歸貧困戶所有。

走!一起去看看山西忻州偏關縣光伏扶貧背後的產業邏輯和收益現狀

“偏關的實踐經驗證明,光伏項目是脫貧攻堅中最持續、受益面最廣的產業項目”,偏關縣縣委書記王源評價,“通過三級光伏扶貧電站的建設,偏關縣所有貧困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歷史性‘破零’,每個村的集體收入在每年25萬左右;貧困戶實現了全覆蓋,平均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從多元籌資到建設併網,從運維管理到收益分配,整個鏈條高效運行,光伏扶貧項目為老百姓帶來了實打實的好處。”

作者:王怡 張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