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不只是比玉玦少了一個缺口

環與玦婉若雙生 形極相似,卻又不同

古有圓玉,即圓形而中央有孔的玉。圓玉有四種:璧、瑗、環、塊。這四種圓玉,不但玉邊(肉)和孔徑(好)的大小不同,而且在用途上也不一樣。四玉之中,環與玦婉若雙生,形極相似,卻又是那麼不同。

《爾雅·釋器》中對環的解釋是:“肉 (玉邊)好(孔徑)若一為之環。”《白虎通》中有對玦形狀的說明:“玦,環之不周也。”即環和玦的形狀的最大差別就在於缺口上。而正是因為這個缺口的差別,玉環和玉玦所代表的文化涵義就有了對立性的差別。

流行時期

根據現有考古發掘資料顯示,環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明清,而玦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的遺址中大量出現,也見於春秋和商周時期的墓葬中,至漢代起,玦的製作開始趨於衰落,自漢代以後,玦鮮少現於世。

玉環——不只是比玉玦少了一個缺口

玉玦

文化意義

《荀子·大略》記載:“絕人以玦,反絕以環”。這句話是說與人斷絕關係用玦,召回斷絕關係的人用環。從這個意義上說,環和玦是一個對立面,一個表斷絕,一個表返還。

環,音同“還”,玦,音同“絕”。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很多寄情於物的文化案例,比如著名的“折柳”,寓意惜別。環和玦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也類同與此。

玉環和玉塊分用的情況在史籍中多有記載,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的描寫:“范增數目項王,舉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此處范增以玉玦再三示意項羽的意圖再明不過,就是希望他不要猶豫,早做決斷。

而玉環和玉玦連用的情況也大量存在,而在二者連用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對方所選環和玦的不同,瞭解事態的發展,亦或者說對方的態度是贊同還是反對。

玉環——不只是比玉玦少了一個缺口

玉環

歷史小故事:

建安九年,審配在袁紹時期擔任治中官職,他感到袁氏兄弟相互惡戰,得逞者必屬曹操,而袁家祖業將消失殆盡。於是審配給袁譚(此時袁譚正與袁尚反目而求救於曹操)寫了一封信,非常中肯地分析了利害關係,最後說:“如又不悛,禍將及之。願熟詳吉凶,以賜環塊。”這裡審配請求袁譚“以賜環玦”的用意,就是想要袁譚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是同袁尚和好還是決裂。

用途

關於玉器的用途,基本可以分為五大類。

用途一:文化涵義

上面提及玉器的文化涵義,因其是把文化涵義具體運用到了實際事件中,因此可以作為用

途之一。

用途二:作為禮器

玉環和玉塊的作用首先要從禮器的角度出發。因為,在初期產生之時,玉器就是作為禮器出現的。

古代貴族很注重祭祀,因而對祭祀所用禮器也相當重視,所以,玉器問世之後,因其美觀溫潤而迅速受到青睞,被納入禮器的範疇,時常出現在祭祀等重要場合。

玉環——不只是比玉玦少了一個缺口

圖片僅供參考


用途三:禮儀用途

《周禮》記載,在西周時,對不同的階層所使用玉器種類均有明確而嚴格的規定,不得冒犯。同樣,在《史記·項羽本紀》中,也有類似記載,即沛公離去之時,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此處所獻雖然並非玉環和玉玦,但玉器的禮儀用途由此可見一斑。

用途四:作為葬玉

顯而易見,現今存於世的古代玉器中,有很多是來自於墓葬的發掘,也就是作為葬玉出現的古代玉器。毋庸置疑,玉環和玉塊也是眾多葬玉中的一種。

用途五:裝飾作用

這一功用應該是玉器最為常用的用途之一。並且,由於玉器本身的特質,加上在文化上對其特質的對應和昇華,玉器作為一種身份象徵的佩玉,再合適不過。

玉環和玉塊由於在形狀上的一個缺口之別,在同屬玉器功能的同時,又擁有各自獨立的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