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四海為家,結交了很多書友。


2019年最後一個月了,與一位書友聊天。

書友說 : “易丘,我很焦慮迷茫,你讀書多,有什麼推薦看的書嗎?我想看書,讓心靜下來。”


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我想了想,大家都說我讀書多,但要推薦別人看哪本書,我還是挺慎重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真正搞清楚別人具體在想什麼,“適合”看什麼書,還是挺難的。

說 : “這樣的話,我找不到一本可以使人變安靜的書,因為心靜本身就是看書的前提。

畢竟如果說讀書可以使一個人靜下來,這其實是以長期來論的(在一個人的氣質、談吐、心境等方面)。


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書友 : “也對哈,那我先想辦法靜一靜。”
: “你是想從內打破,還是從外打破?從內打破,就看一些可以從解決焦慮迷茫問題本身出發來幫助你自省的書,有些文字可以說服你,循循善誘,讓你打心裡就那麼認為;從外打破的話,就看一些轉移注意力的書籍,它可以讓你感受到自己生命之外或者平時未曾涉獵領域的美好與震撼。
: “推薦看後者,能夠轉移你注意力的。”
書友 : “好,快給我推薦一本,一本就行。”

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 “我想想。你可以看一下我之前推薦的書單——經濟學書單、歷史類書單、愛情類書單、2018年度書單,還有科幻書單。從其中挑選一個平時不常涉獵的類型,然後每一本都有介紹,可以選一本通俗一些的。”

書友 : “好,謝謝!”




其實,要放在兩年以前,我肯定會推薦別人去看前者——從解決問題本身出發,可以幫助讀者自省的書,包括心靈雞湯。
而且也包括一些哲學類書籍、詩集、散文……


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但現在我總結髮現,看這類書籍,其實是有“心理負擔”的。首先,讀者在剛接觸時就會想到這本書多麼多麼高尚,多麼多麼文雅,多麼多麼令人讚歎,充滿了哲思和智慧,閱讀前還需要端正姿態。對了,還要準備一杯水在旁邊,適時飲用。

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當然,這是誇張的描述。簡單來說就是,很少有人會在難過時首先就想到要去看一本如此命名的書籍——

《人為什麼會難過——從哲學的視角》《痛苦的根源 : 生命的意義》
這時候要想變得樂觀開心,看一部喜劇多棒!或者出去散步,聽音樂,都比看一本書要省很多腦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決精神思想、心靈上難題的辦法往往是跳出自己所在的圈子,去感受不一樣的美好。
另外,其實不論看什麼書都相當於去選擇面對一個新問題,都不如去被動接受讀書之外的事物轉移注意力來的實在。
而且萬一你讀了一本坑特別深的書,譬如你在焦慮迷茫時讀了一本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旦投入,就很可能會被帶偏。當然,你是在認為它可能會改變你焦慮迷茫的現狀的前提下才去閱讀的,而後你會自省,也會被“轉移注意力”,但你卻又容易陷入其他人生難題,譬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之類,你會拷問自己的靈魂,你也會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去思考。從此,你面臨的問題、困難都會躍升到一個新高度。

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而閱讀後者(轉移注意力型的書籍)或者去做讀書之外的事情,你最多會開闢一個新的領域,新事物的吸引力會弱化並掩蓋掉你在求知過程中的坎坷。
讀書是一個謀心的過程,如果在讀書前就已經有了一個目的的話,那就是學習了,學習是為了什麼?是有求知慾,是為了解決問題,最終是為了謀生。

讀書最佳最有用的時刻,永遠是在問題發生之前。


焦慮迷茫?

想用看書來解決?

方向弄反了!


朋友:迷茫焦慮時看什麼書?我:追劇,找樂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