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外国人进入中国,为什么首先学会的就是“面子”?

鲁迅曾经说过:“面子是中国人的纲领”。而西方人对“面子”的理解是:我的一个行为会使对方备感荣耀,这叫给对方面子。反之对方某个行为使我很不体面或者为我带来负面的评价,这就叫顿失言面。

100年前外国人进入中国,为什么首先学会的就是“面子”?

面子的核心运作模式中有三个角色很重要,见证人、施与者及接受者。当事人的分量越重,这种正面评价带来的面子就越大,反之亦然。比如当年张艺谋当着李安的面夸章子怡,章子怡的面子就达到了最大;假如果张艺谋对着一个逃犯夸章子怡,可能李安就会觉得张艺谋有神经病了,章子怡也会很没有面子。一个地位卑微的人,被人当着一些很有身份的人的面贬损,产生的负面效果会最大化,除了很没有面子,甚至可能产生怨恨。

100年前外国人进入中国,为什么首先学会的就是“面子”?

另外接受者的数量、地位、以及与见证人的亲疏程度也会影响面子的满足和虚荣。如果当着许多熟人的面夸你,且这些熟人位高权重,那么带给你面子的满足感将达到最顶峰,这种满足可能会让你在未来某个时候或场合用其他方式回报回来。陕西人常说一句话:你把人尊重一下,其实就是给面子的意思。

100年前外国人进入中国,为什么首先学会的就是“面子”?

其实在面子下面掩盖的是一种人情互动,施与和回报。面子很有意思,面子和人情配合在一起,才能如鱼得水。面子是熟人之间的通行证,既是一种担保,也是一个利益交换最重要的手段。所以,作为理性人的西方人来到中国后,最先学会的就是“面子”,因为中国人是情感人、情绪人、关系人、面子人,只有理解了“面子”才能将和中国人之间的人情储存、转换和获得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