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閱讀之前煩請先點個關注先!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最近《清平樂》熱播,在王凱飾演的仁宗皇帝的感情糾葛之外,觀眾們熱議的就是那一群“熟讀並背誦全文”天團,歐陽修、范仲淹、晏殊……追劇的同時簡直就成了語文課的網課!

詩聖杜甫曾經許下宏偉的願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是寒門士子真正成為時代弄潮兒卻是在宋朝,唐朝許下的心願在宋朝成為了現實。

大宋與其說是趙家的天下,不說說是“士子和皇族”共同管理的天下,甚至是不論皇帝勤快或懶惰、精明或昏庸,朝廷的運行基本不受影響。

“寒士”是如何在宋朝完成逆襲,踏著門閥貴族的肩膀成為天下的榜樣,從依附變成主角、從少數變成多數,從而誕生了眾多的士風、士韻的?

結合《清平樂》以及有關歷史,“寒士俱歡顏”的原因有這樣幾個方面:科舉制度讓寒門士子有了走向朝堂的路徑,新儒家思想讓寒門士子有了經世治國的內在需求,經濟繁榮讓寒門士子有了文化精英的立場!接下來逐一進行闡述: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科舉制度發生顯著變化

科舉制度草創於隋朝,但隋唐兩代科舉取士的比列遠遠低於宋朝,雖然唐太宗興致勃勃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但唐朝得到重用的大部分都還是門閥貴族,比如八大貴族(隴西李、扶風竇、清河崔、范陽盧、太原王、博陵崔、京兆韋、河東柳)中的人員一直佔據著中樞要職,比如僅在唐朝京兆韋氏有16位宰相、河東柳氏有3位宰相。

一直到晚唐,戰亂紛爭導致門閥貴族損耗殆盡,從此脫離政治中心,寒門士族才有機會在宋朝成為時代的主角。就像牛頓說的那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是更容易獲得成功的。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宋朝對科舉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以軍隊政變獲得政權的宋朝皇帝早早樹立了穩定為先的政策,推行“崇文抑武”政策,在用人方面有鑑於五代局勢,防範武將跋扈,保證統治安定。宋朝規定所有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的差旅費是可以報銷的,這比現在的高考和公務員考試待遇好多了。宋太祖更是開啟了皇帝親自殿試製度,讓那些名次靠前的士子更早更直觀的進入到最高統帥的選材視野當中。宋太宗是增加了皇家給所有進士辦宴席,皇帝親自賜詩做賀,成為了此後的標配,想一想都美,那風光比“一日看盡長安花”更有誘惑力!

宋朝對科舉的學科權重大膽改革。隋唐的科舉考試沿襲魏晉風範,主要考的還是詩賦方面,而宋朝卻側重於策論,也就是具體怎麼樣行政的理念和水平。宋朝的科舉是以為國家選拔治理人才為第一要務的,策論的重要性尤為重要。宋朝科舉出來的士子既不像隋唐那樣高談闊論,離世界有些遙遠;也不想此後的明清,被八股文束縛的有些木訥;他們多是熱愛生活、懂得生活、更能夠打理生活和政務的好手。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清平樂中韓琦就是寒門學子

宋朝對科舉的技術革新創造公平。在宋朝之前,考生的名字都是直接寫在卷面上呈現的考官面前,唐朝甚至是考前就預定好了名次的(詳情可見王維參加科考的情形)。宋朝發明了糊名制,所有考生的名字都是封閉起來的,這才有了歐陽修錯把蘇軾的卷子當做學生曾鞏的而判為第二名的故事。這樣考試的公平性大大提升,平民子弟脫穎而出的幾率大增,正所謂“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例如寶祐四年科舉,一共錄取了進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是184人,平民出身的有417人,差不多三分之二來自於平民。

因為科舉的深層次變革,使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成為每年都發生的現實,寒門士族有了一步登天的大道,這是他們走向歷史舞臺中心最為強有力的外力!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儒家思想開啟經世共治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有了外因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有內因,否則朝廷召喚寒門士族而他們巋然不動也只能是徒勞。

在宋朝向寒門士子拋出橄欖枝的時候,士族的使命覺醒也正迎合了這種需要。

宋朝士族的使命發生了根本轉變。宋朝寒門士族的代表人物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士族使命開啟深度覺醒的最佳例證。士不是宋朝才有,而真正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士族精神確實在宋朝形成了昇華而成的。從孔子強調的“士志於道”到李膺提出“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都將士風、士的使命侷限在精神層面。

從北宋范仲淹開始,才是“士的黃金時代”,他們秉承“以天下為己任”的理念,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宋朝較為開闊的政治空間為寒門士族提供了參政、議政的便利條件,用歐陽修的話說---士大夫“開口攬時事,論議爭煌煌”,因此成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美好時代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宋朝儒家思想發展有了新的高度,逐漸從出世向入世甚至是治世轉變。在儒釋道相互排斥、相互衝突、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在宋朝脫胎於前代又有深層次變化的新儒家逐漸形成。宋朝的士信奉“治世”理念,所有才會有他們主導的親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這是儒家推行變法的開端所在,之前的儒家都是溫和的、出世的……1169年,宋朝理論家陳亮在一份奏章中提出:“故本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於前代。”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寒門士族有了以天下為己任的理念,才會源源不斷從鄉野走向朝堂,才能“處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士族使命的深度覺醒是寒門士族走向歷史舞臺的最核心內因。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士族技藝步入登峰造極

宋朝的官相比此前,多才多藝的概率要高太多。不是說宋朝之前的門閥貴族就沒有文學細胞、藝術細胞,比方王羲之那一家子的書法是極好的,曹操一家子的詩文也是極好的。

但細細想來,在宋朝之前的官員也許會擅長寫詩、畫畫、書法,但基本上只會精通一樣。而到了宋朝,除了特別特別多的全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蘇軾、畫畫和書法一樣高超的米芾、寫詩寫詞作畫寫書法一個不拉下的黃庭堅……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那為什麼宋朝的士族會有這麼多高超的技藝呢?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經濟文化的日趨繁榮讓文藝更加融入生活。宋朝的社會經濟、制度建設、科技文化處於領先地位,對世界文明史都有所牽動。兩宋時期的社會環境訊息萬變,既有歲月靜好,顛沛流離。在這種整體氛圍中,包括士人群體構成的多元、生活內容的多元、思想意識的多元、藝術品味的多元,都成為當時社會的典型現象。世俗文化大放異彩,在街市上、飯館中,說書的、雜耍的、講史的摩肩接踵、比比皆是。

文人士大夫在文化領域中的精英作用凸顯。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可不是因為他喜歡6.1兒童節,指的是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以及他這位老翁,這是文壇宗主的自負和欣慰!這些當了官的寒門士族紛紛擔起了文化精英的重擔,倡導繪畫和書法、詩歌的聯繫,強調士人和藝匠之間的身份差異,從而使得宋朝整個時代文化基調順勢上揚。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於是散文領域的翹楚“唐宋八大家”宋朝佔據了6位,千古文章四大家宋朝貢獻了2位,書法上拿出了4大家,寫詩上有了江西詩派,他們還開創了“文化畫”的先河……

宋朝寒門士族們紛紛踏上了技藝上登峰造極的路途,他們在經世歷俗中發掘著生活的真實氣息,再上升的文化精英的層次予以展現,於是有了宋朝文化的繁榮昌盛。文化技藝的登峰造極是寒門士族不斷擴大影響,在歷史舞臺中央站穩腳跟的有力支撐!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寫在結尾的漁人物語

就像電視劇《清平樂》中,皇帝有什麼事情都是要拿來廷議的,寒門士族有了和統治者“共治”天下權利。士不像之前的隋唐只能跟在貴族門下做做幕僚,也不像明清時期戰戰兢兢等待那些或許聰明或許愚昧的皇帝發號施令!

士的黃金時代:刑不上大夫的宋朝,成就“以天下為己任”不朽士風

宋朝是“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時代,他們在這個時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宋代士大夫整體而言都以“承當天下事”為使命,如同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在宋朝才稱得上人盡其才的時代,寒門學子有了超過前朝的向上的渠道,於是整個社會階層之間互相打通,不再是厚厚的壁壘無法逾越。階層之間往往可以互通有無,時常轉換,“士農工商”逐步只是社會分工而不再有明顯的高低貴賤。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我是@宋詞裡的物語,關注我每天陪你讀最美的宋詞、品最真的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