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成瘾的原因与应对

孩子玩手机、电子游戏,几乎成了当今天下父母,谈之色变的话题。并几乎一致地用“成瘾”这一标签,给孩子玩手机、电子游戏,进行盖棺定论。


所以,天下父母,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治病救孩”,费尽心思,想尽了各种方法。


但结果还是只有一个:孩子该惦记还是惦记,孩子该玩,还是照玩。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多数做父母的也就在色变,头疼和无奈时,只剩下强行禁止这一招了。


这就不得不问,难道天下的孩子都“病”了吗?


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历史上一些禁而不止的现象。


第一种禁而不止的现象,是思想的传播。


秦始皇为了禁止思想言论,搞了个焚书坑儒,不仅把儒家的书籍给焚毁了,而且还把信奉儒家儒生也个坑杀了。然而儒家学说,还是成为了中国两千年最昌盛的学说。


后来无数代帝王,也做过相似的事情,但却没有一个成功的。


如此那般强大的皇权去禁止一件事儿,可是为什么做不到呢?


第二种禁而不止的现象,是爱情。


中国自宋代程朱理学起,就通过学术、文化和种种社会制约,就开始禁止自由的爱情和婚姻。这种禁止,造成过无数的人间悲剧。


然而,一千多年来,勇敢地与这种禁止进行抗争的故事,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直到如今,依然有众多的父母和中学老师,都在不遗余力地禁止孩子“早恋”,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初中课堂里,消失了孩子之间“递纸条”。


如此强大的文化势力和父母学校的管制力,为什么禁止不了哪些不惜以死相抗的痴情男女和孩子们在课堂里“递纸条”呢?


人类社会,像这类禁而不止的现象,远远不止这些。孩子玩手机、大游戏,也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禁而不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凡是禁而不止的事情,就一定有需要在驱动。


只要是有需要在驱动的事情,就一定有其合理性。采用禁止的方法,就一定有其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一面。


对待禁而不止的事情,除违法的意外,正确合理的方法就是“疏”,而不是“禁”,不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是正视其合理性。


对于孩子玩手机、打游戏。同样是如此。


孩子之所以会玩手机,打游戏,那是因为其对手机和游戏,是因为手机和游戏,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在需要满足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心智的成长。大人完全没有必要视之为洪水猛兽。


所有孩子玩手机、电子游戏“成瘾”,问题并不出手机和游戏。而是出在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合理的满足,出在大人的“禁”和“堵” 。因为孩子合理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譬如没有被关爱、被肯定,譬如没有玩伴,譬如生活中找不到更有趣的事情,譬如适度玩手机和游戏的权力被禁止。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例子。


在我们的C-FAP援助案例中,有这么一个男孩。由于妈妈总担心孩子会玩手机、玩游戏上瘾,一直以来,严格禁止孩子玩手机和游戏。妈妈对孩子管教非常严厉,回到家里,只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做作业和妈妈认为合理的事情。而爸爸很少在家,回家时对孩子也是管得非常严格。孩子在家里,得到最多的待遇就是妈妈的唠叨和指责以及爸爸的大骂。而在学校,得到 最多的待遇就是老师的批评。


而所有的这一切大人、老师与孩子的冲突,其中一个重要的触发点,就是孩子总是会偷偷的千方百计找机会玩手机和游戏。 而孩子之所以会偷偷玩手机和有些非常重要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两点,一是孩子玩手机和游戏的权力被剥夺,二是孩子无论怎样,得到的待遇总是被批评和指责。


在援助过程中,我们要求妈妈不再禁止孩子玩手机和游戏。结果,妈妈硬着头皮把自家开的旅馆房间,给了一间给孩子,允许孩子自由的上电脑玩游戏。于是孩子喊上自己的表哥,在房间里连续玩18个小时之后,孩子说,玩游戏其实没什么意思,再已不想玩了。自此之后,孩子就不再惦记着偷偷玩电脑游戏了。


为什么?


因为妈妈不再禁止,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孩子玩游戏的权力得到的尊重,对玩游戏的需求得到满足。其实,这就与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对越是吃不到口“美食”,越是会惦记一样,相反,你很轻易就能吃到或者直接吃撑了,也就不再惦记和那么想吃了。


————————————————————

今日作业:想想你自己对孩子有犯哪些类似的错误

————————————————————


孩子玩手机成瘾的原因与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