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什麼要清洗他的衝鋒隊?

第一軍情


簡單點說,希特勒決定下手前,衝鋒隊已經不聽希特勒的招呼了。為了免除後患,希特勒下令血洗了衝鋒隊高層。後來,希特勒用忠於自己的黨衛軍取代了衝鋒隊。





一、衝鋒隊、國防軍、希特勒的三角矛盾

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的國防中堅力量是國防軍。其後臺是容克貴族和大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就是國防軍老元帥兼魏瑪政府總統的興登堡老爺子。

相比於錢多勢大,兵強馬壯的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納粹黨在他們面前,完全就是一幫小角色。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都有錢,國防軍又很能打,戰鬥力爆棚。而納粹黨的武裝力量衝鋒隊雖然人多,但多數人都只是擅長打砸的流氓,並不會打仗。

因此,希特勒在上臺前後,他對國防軍和老貴族、大資本家都非常客氣。畢竟,國防軍當時想要趕他下臺,是輕而易舉的。

然而,希特勒明智的在國防軍裝謙卑,讓衝鋒隊的很多激進派很不滿意。

因為希特勒當年競選納粹黨魁時,口口聲聲說要“打倒大資本家!推翻容克階層!”,要給底層老百姓伸張正義,並且讓德國底層老百姓都投票選他。

但當他當上德國總理後,他卻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沒有把容克貴族和大資產階級這些有錢人的財產沒收,分給老百姓。而是選擇跟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沆瀣一氣。於是這就讓納粹黨內的一部分人,尤其是衝鋒隊的領導人羅姆很不爽。

牛皮吹了,大家也投票選你了,可是你希特勒居然不兌現承諾?

於是,以羅姆為代表的一些人,就叫囂要發動二次暴動,徹底打倒盤剝德國老百姓的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

對於羅姆的行為,希特勒沒辦法阻止。因為衝鋒隊雖然是納粹黨的下屬組織,但是衝鋒隊的領導人羅姆卻不是希特勒的奴才,他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在個人號召力上能夠跟希特勒分庭抗禮。

也就是說,衝鋒隊的效忠對象是納粹黨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希特勒本人。如果希特勒膽敢背離納粹黨的理念,衝鋒隊就會毫不留情的打倒希特勒。

說到這裡,當時的情況就很清晰了。

一邊是隨時都能掐死衝鋒隊的國防軍;一邊是隨時都能被國防軍掐死,而且對希特勒也不夠忠誠的衝鋒隊。現在這兩幫人隨時要火拼,都盯著希特勒,讓希特勒表態。

如果你是希特勒,你會怎麼選擇?

答案是顯然的,為了自己的利益,希特勒決定先下手為強,滅了衝鋒隊高層。相當於用衝鋒隊的人頭向國防軍納了“投名狀”。

希特勒清洗掉衝鋒隊後,國防軍對希特勒非常滿意,雙方握手言。後來興登堡去世,國防軍高層與希特勒在德意志號袖珍戰列艦演習期間達成協議:國防軍支持希特勒繼承德國總統職位,希特勒則設法消除凡爾賽條約對國防軍的制約。從這一刻起,國防軍和希特勒達成了政治同盟。



二、衝鋒隊和黨衛軍的矛盾

希特勒敢於清衝鋒隊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在血洗衝鋒隊高層之前,已經組建了一支新的武裝力量——黨衛隊。

由於羅姆的激進政策以及衝鋒隊對希特勒產生的威脅,希特勒暗中組建了黨衛隊。這是一支只向希特勒個人效忠的武裝。

最初的黨衛隊規模並不大,也非常低調。希特勒為了避免過分刺激衝鋒隊,就沒有讓黨衛隊介入當時的國家機構。(避免黨衛隊變成跟衝鋒隊一樣的貨色)

在當時,納粹黨內的很多核心成員,比如希姆萊、戈林等人都對沖鋒隊有偏見,整天在希特勒面前數落衝鋒隊的不是,建議希特勒清洗掉羅姆等人。並且他們還在希特勒面前請戰,願意率黨衛隊消滅衝鋒隊。

最終,希特勒在這些人的慫恿在,下定決心滅了衝鋒隊高層。

在衝鋒隊被清洗後,黨衛隊迅速吸納了原來衝鋒隊的大量成員,成為了納粹黨中唯一的暴力單位。

圖片:黨衛軍領導人希姆萊(左)與衝鋒隊領導人羅姆(右)



三、後續

清洗完衝鋒隊,國防軍很滿意。但是希特勒並不高興。他跟國防軍的聯盟,其實對他來說依然是一個被動聯盟。

對於希特勒來說,如果以後黨衛隊也礙著國防軍的眼了,那該怎麼辦?所以希特勒就任德國最高元首後,他就幹了兩件事,試圖將國防軍邊緣化。

第一件事是將黨衛隊滲透進了國家軍政機關之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秘密警察部門(即蓋世太保)。完成滲透後,希特勒利用特務機關對國防軍進行全方位的監視。

第二件事是擴充黨衛隊,把黨衛隊改組為絕對忠於他個人領導的軍隊,以擺脫他對國防軍的軍事依賴。而這支武裝黨衛部隊,就是後來臭名遠洋的納粹武裝黨衛軍。

當黨衛軍初成規模後,希特勒就將國防軍從德國軍事力量中慢慢清除,完成了他對整個德國武裝力量的控制。(控制國防軍的計劃沒有成功,就快要成功的時候,德國已經被盟軍包圍了)

不過,國防軍也是因禍得福。後來盟軍在審判納粹德國戰犯時,國防軍因受希特勒排擠的原因,很多高級將領都沒有被定罪,比如古德里安大將。



四、總結

希特勒清洗衝鋒隊的原因,大致有四點:

第一,衝鋒隊忠於納粹黨的政治理念,而非希特勒本人。衝鋒隊的老大羅姆鼓吹要發動二次革命,對希特勒造成了威脅。

其次,衝鋒隊與國防軍的矛盾不可調和,希特勒要當上元首,需要國防軍的認可,只有消滅了衝鋒隊,國防軍才能安心。

第三,希特勒組建黨衛隊之後,衝鋒隊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第四,黨衛隊和納粹黨的部分高層一直都很敵視衝鋒隊,鼓動希特勒先下手為強。

最終,希特勒就在國防軍和衝鋒隊的雙重壓力下,指派希姆萊等人血洗了衝鋒隊。


Mer86


這是德國版的“狡兔死,走狗烹”。

1934年6月30日凌晨,納粹政權開啟了一系列政治清算運動,一批對納粹政權有威脅的人被處決,其中大多數是衝鋒隊成員。

這次處決行動被稱為長刀之夜,在歷史上有著德國的“聖巴託羅繆之夜”的稱呼。(“聖巴託羅繆之夜”是指1572年發生在法國巴黎的天主教徒對新教徒的大屠殺。)

衝鋒隊幾乎跟納粹黨同時產生,為納粹運動保駕護航,為希特勒上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希特勒上臺後沒多久,就對沖鋒隊大開殺戒,上演了一場“兔死狗烹”的大戲。

要理解希特勒為何這麼做,我們首先得弄清楚衝鋒隊跟納粹的關係。

一、衝鋒隊是納粹的雙刃劍

一戰後建立的魏瑪共和國採用了政黨政治,瞬間湧現出無數的政黨,如群星閃耀一般,但卻沒有一個政黨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德國長期處於威權統治之下,沒有英美那種民主傳統。政黨政治帶來的只有混亂,沒有人會好好說話,一言不合便動手。這種混亂可以參考如今的東亞某些地區。

為了在宣傳時維持秩序、保護會場,各個政黨紛紛組建了自己的戰鬥隊,美其名曰“政治戰士”,說白了就是保鏢,衝鋒隊就是納粹黨的保鏢。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德國只能保留10萬軍隊,數百萬退役軍人無處可去。當時經濟混亂,也沒有工作可做,很多人便選擇去做這種“政治戰士”。

恩斯特·羅姆原本是一名德國軍官,後來被希特勒吸引,加入了納粹黨。在這之前衝鋒隊就已經存在,此後衝鋒隊開始為納粹運動保駕護航。

魏瑪時期各政黨的“政治戰士”,其職能主要有保護本黨的集會、保護領導人人身安全、破壞競爭對手的政治活動、街頭鬥毆、協助本組織參加競選活動等等。

由於羅姆在軍事上的天賦,衝鋒隊很快名噪一時,和當時德共的紅色戰士前線聯盟、社會民主黨的黑-紅-金國旗社、人民黨的鋼盔團一起成為魏瑪時期勢力比較大的幾支“政治戰士”。

衝鋒隊、紅色戰士前線聯盟、鋼盔團等都屬於準軍事組織,成員都是年輕人,平時會接受軍事訓練。


當時德國國防軍也支持衝鋒隊,為他們提供訓練場地,甚至提供武器。羅姆在很長時間內都掌握著一座軍火庫。國防軍支持這種準軍事組織,是在打凡爾賽和約的擦邊球。

衝鋒隊的追求和納粹的目標其實並不一致,羅姆希望重建軍隊,走上戰場,他的理想就是把衝鋒隊變成德國軍隊,德國恢復到一戰之前的狀態。從本質上來看,衝鋒隊是政黨和軍事組織的混合物,他們渴望回到一戰前軍人有崇拜地位的狀態。

希特勒的目標顯然不是恢復到一戰前的狀態,而是要建立統治全世界的獨裁政權,雙方差距甚遠。促使他們走到一起的是一個共同目標:暴力推翻軟弱的魏瑪政權。

啤酒館暴動後,希特勒等人被捕。希特勒在監獄中經過反思,認為暴力奪取政權是不可行的,比如走合法選舉的路線。

希特勒出獄後,重建了衝鋒隊。1929年以後,納粹運動高漲,衝鋒隊勢力發展迅速,他們通過街頭造勢、鬥毆等方式幫助納粹擴大了影響。

但是衝鋒隊並不認可合法選舉的做法,他們反而認為納粹黨背叛了自己的綱領,他們誓言“將革命進行到底”。1930年發生了斯滕內斯叛亂事件,斯滕內斯是東部地區衝鋒隊最高領袖,無法忍受無休止的合法選舉,加上利益衝突,在斯滕內斯的命令下,衝鋒隊衝擊了納粹黨部。

希特勒憑藉個人魅力解決了這次危機,衝鋒隊參謀長普非費爾引咎辭職。此前在玻利維亞擔任軍事顧問的羅姆回到德國,接任了衝鋒隊參謀長職務。

羅姆再次接手衝鋒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衝鋒隊繼續革命的訴求沒有改變,只是暫時延緩了而已。

也就是說,衝鋒隊並非納粹馴服的工具,而是可能傷害自己的雙刃劍。

二、清洗衝鋒隊是納粹鞏固政權的需要

傳統的德國政治中,國防軍的態度非常關鍵。一戰後,國防軍雖然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但他們在德國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國防軍背後代表著一大波保守勢力,包括教會、容克貴族、大資產階級。

魏瑪時期,政黨變動頻繁,如走馬燈一般。而政黨間的街頭暴力愈演愈烈,這種形勢下,德國還能維持下去,沒有分裂,沒有爆發內戰,簡直不可思議。歸根結底,就因為以國防軍為代表的保守勢力在維持著德國,包括當年鎮壓啤酒館暴動。

希特勒的上臺,跟保守勢力的扶持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保守勢力選擇了希特勒。

希特勒上臺後,首先要解決的是經濟問題。要發展經濟,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這也是保守勢力的期待,他們希望恢復秩序。

但衝鋒隊要的不是秩序,至少不是他們期待的魏瑪共和國的秩序,他們希望建立自己的秩序。

這種激進態度無疑會危害到希特勒的執政,如果沒有穩定的秩序,希特勒就沒有機會解決經濟危機,解決不了經濟危機,納粹就得下臺。

不僅如此,羅姆還希望將衝鋒隊變成德國的常備軍,兼併人數只有10萬的國防軍,這讓國防軍感到了威脅。

羅姆的想法也引起了英法的擔憂,英法是不希望德國重新武裝的。羅姆的想法一旦實現,希特勒就會很被動,畢竟那時候德國還沒有準備好。

因此,對沖鋒隊的清洗,使希特勒得到了保守勢力的信任,為後來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奠定了基礎。

三、清洗衝鋒隊是納粹集權的需要

衝鋒隊在很多方面是不認同納粹理念的,比如羅姆本人有同性戀傾向,這跟納粹的罪惡觀非常不符,而且跟德國的保守觀念也不符合。

衝鋒隊對於納粹的反猶主義也不太熱衷,就在長刀之夜前夕,羅姆還在準備跟一個猶太人準軍事組織猶太前線者聯盟合作。

衝鋒隊勢力龐大,在長刀之夜前夕,衝鋒隊擁有400萬成員。這400萬人中,有許多機會主義者,有大量的失業者。他們躁動不安,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即使是羅姆也無法完全掌控。而納粹就更加不能掌控了。

衝鋒隊這個曾經的保鏢已經脫離了納粹運動的軌道,具備挑戰納粹權威的實力,這對於希特勒以及納粹高層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對清洗衝鋒隊最來勁的就是戈林和黨衛隊的希姆萊,他們嫉妒衝鋒隊的勢力,拼命在希特勒跟前說羅姆的壞話,甚至捏造羅姆要搞政變的謊言。而具體負責清洗行動的就是戈林。

長刀之夜清洗掉的不僅僅是羅姆等人,還包括其他異己分子,比如施萊謝爾將軍,納粹黨左翼領導人施特拉塞,以及一批無辜者,比如一批猶太人。

這次清洗之後,黨衛隊從衝鋒隊脫離了出去,承擔了衝鋒隊的職能,但是黨衛隊是納粹忠實的工具。而衝鋒隊本身在清洗之後,勢力遭到削減,再也不能對納粹形成挑戰。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冥蝶讀書


希特勒的衝鋒隊是德國納粹黨的武裝組織,這支隊伍並不是專業的軍隊,但卻幫希特勒打下了一片江山,也是他後來統治走上政壇的一大基石。

如果說希特勒是君,那這支衝鋒隊就是他建國立業的大功臣了。但是他又為何卸磨殺驢,血洗自己的衝鋒隊呢?我想主要還是政治原因。

希特勒組建的衝鋒隊!

1921年8月3日,以希特勒為領袖的納粹黨武裝組織――衝鋒隊正式成立。希特勒是什麼人,法西斯。

四處屠殺、統一血統的希特勒,他手下的兵又能是什麼正經組織呢?這支隊伍成立初期到處破壞革命運動,聚眾鬥毆等,如同一群強盜。

所到之處也是惡貫滿盈,1923年的啤酒館暴動,衝鋒隊就是參戰方之一。希特勒想要上臺,他手裡至少要有一把“槍”。

然而事實是,他並沒有政治力量的支持,所以他把重心放在了社會的底層人群。這些底層人士大多是普通甚至窮苦老百姓和無業遊民失業者。

希特勒開始打心理戰,通過給這些一無所有的人畫大餅的方式,答應他們成功上臺後瓜分錢財、土地、打倒資本家,以此藉口使他們保持高漲的熱情。


這群窮途末路的亡命徒也就信了他的鬼話,將資本家、高階層當做仇敵,到處打打殺殺,為非作歹,崇尚暴力。

希特勒為何血洗衝鋒隊?

這些被洗腦的衝鋒隊員成功幫希特勒走上了德國政壇,然而狡兔死,走狗烹。

德國大選之後,納粹黨取得了勝利,希特勒作為納粹黨領袖如願做了德國總理,初步願望達成後,自然要清理一下再施展拳腳。

此時此刻,衝鋒隊的規模已經擴大到450萬人之多。然而,憧憬之中的翻身做主人沒有等到,1934年6月30日的凌晨,一場屠殺卻震驚了世界。

這一天,希特勒帶領親信戈培爾和幾十個不知情的手下,怒氣衝衝的來到了衝鋒隊的辦公處,這次的目標就是衝鋒隊最高頭目――羅姆。

不過,趕得不巧,此時羅姆和其他幾個重要領頭人不在辦公處,氣急敗壞的希特勒幾乎瘋狂的命令手下“統統槍決!統統槍決!”

一番血洗之後,一眾人等又來到了羅姆等人秘密開會的小旅館,一聲“你被捕了!”,羅姆的暴力生涯也結局了。



這次內部屠殺,希特勒殺掉了包括羅姆在內的一百多名衝鋒隊骨幹,並且逮捕了幾百個大小頭目。其規模堪稱“外科手術”,震驚了世界。

血洗背後有原因

按理說衝鋒隊一路的支持,這希特勒新官上任三把火怎麼就對自己人下手了呢?這第一個原因是政黨的對立。

羅姆一直是希特勒的鐵桿粉絲,兩個人有著同樣的野心,殘暴好鬥的性格,並且羅姆還有慕尼黑陸軍第7軍區參謀部上尉參謀的外殼。

正因如此,希特勒想要武裝力量,又需要一個可靠的領頭,羅姆則是不二人選。

就這樣,在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的路上,羅姆帶著他的衝鋒隊是過五關斬六將到處做壞事,自然也得罪不少人。

首先的公敵就是德國國防軍,這是德國三大政黨之一,也是希特勒上臺後需要倚仗和拉攏的勢力。

眼看著衝鋒隊規模日益壯大,已經快到了國防軍士兵人數的20倍,國防軍的將軍們都無法抗衡,且其胡作非為的作風醜聞也為國防軍所不恥。

於是,國防軍的要求首先就是削弱甚至取消衝鋒隊,見風使舵的希特勒自然要參考一下下一個“大腿”的意見。


第二個原因,就是羅姆的野心。前面說了,羅姆既是希特勒的得力手下,也是希特勒的好兄弟。

二人剛開始合作時,羅姆的目的是搞軍隊搞武力,而希特勒是想有自己的政治力量。短期來看,還是有共同目標的。

不過,在希特勒正式上臺後,羅姆開始得寸進尺,他發覺當初的大餅可能無法實現。

於是提出了化三為一的要求,即合併國防軍、衝鋒隊、和黨衛隊,自己做老大,也就是意圖取代國防部部長。

這個荒誕的想法更是刺激到了國防軍將軍們,同時也讓希特勒氣憤和警覺,自然,他也沒答應這個要求。

緊接著,誓不罷休的羅姆接二連三的提出來要做軍權上的老大的要求,並且口無遮攔,到處講希特勒的壞話。

這些都不是秘密,因為羅姆膨脹的野心和他沒有腦子的囂張早就使他四面楚歌,所以打他小報告的人也不少。


希特勒一忍再忍,等待時機,直到羅姆大量進口武器,揚言開展“二次革命”。

此時,希特勒忍無可忍,勃然大怒,選擇了殺一儆百。據悉,血洗衝鋒隊也是希特勒和國防軍的一項秘密協議。協議內容就是:

“國防軍支持希特勒為總統和國防軍總司令的繼承人,作為交換,希特勒答應削減三分之二的衝鋒隊,解除其餘三分之一的武裝。

最後還有一點,功高震主說不上,可勢力構成威脅是事實。希特勒沒想將衝鋒隊作為主要武器,也沒想過兌現諾言。

本想著用過扔掉,誰料想無心插柳柳成蔭,悄咪咪的到了450萬。這是個什麼概念,誇張一點說,幾乎全民皆兵啊,加之多方壓力,希特勒怎麼可能不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