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崖山之戰後,數十萬軍民投海,是南宋臣民剛烈還是元軍殘忍?

風輕雲淡品趣史


崖山之戰!宋朝忙日本人哭,何也?文明被野蠻取代,落後農奴制取代先進封建制!問為何數萬人投海,君主、臣民剛烈與元軍殘忍皆有


胡瑞嵐298


南宋數十萬軍民投海,發生於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戰,又被稱之為“中華之殤”。

直到現在,我們談到歷史上這場少有的慘烈海戰,仍然心有慼慼,陸秀夫揹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宋軍的全軍覆滅,彷彿把整個中原的節氣都展現在元軍夷狄眼前,我大宋,雖然國弱,但漢人的風骨尚存。今日有十萬軍民投海,他日我更多華夏人必能牢記此辱,奮發圖強,驅趕韃虜,恢復中華。

南宋十萬軍民投海圖。

從一個文人身上看宋的風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崖山決戰之前,伶仃洋(現珠江口)上一艘小船中,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宋末三傑”的文天祥面前,站著元軍的將領張弘範。

文天祥自顧自的回憶他的一生。小時候,他在江西吉安讀書,看到學宮裡面供奉的有歐陽修、胡銓等忠臣的畫像,羨慕不已,立誓要成為其中的一員,不然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漢。後來,他讀書有成,被宋理宗親點為狀元,宋理宗還親自為他寫了一首詩,那個時候,是真的意氣風發啊。文天祥那時候就想,這一身七尺昂藏,此生便許了大宋。

文天祥像

1275年,賈似道13萬大軍被元消滅,呸,那個狗屁不通的蟋蟀宰相,硬生生把我大宋男兒斷送殆盡,使我大宋幾無可用之兵,該死。文天祥立馬變賣家產,奉旨勤王,趕赴臨安。1976年,文天祥代表南宋赴元軍議和,在元軍將領伯顏面前據理力爭,慷慨陳詞。伯顏用宰相之權位來誘惑文天祥,被文天祥一頓臭罵,遂惱羞成怒,把他扣留在了元軍中,其他一同來的大臣都簽訂了降書回去了,幸好文天祥在被押往大都的時候逃脫。

面對強悍的夷狄元軍,之後文天祥打了好機場漂亮的勝仗,但局勢越來越迴天無力,1977年,文天祥的妻子、兒子被元軍殘忍殺害,次年12月,文天祥也不幸被捕。

此時,張弘範站在文天祥面前,要他下跪。笑話,天地君親師,你張弘範算是哪一個?文天祥自然不跪。張弘範又逼迫他寫信勸降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大義凌然的說,“我不能保衛自己的父母,怎麼還能做出讓別人背叛父母的事,”拿過紙筆,卻寫出了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曠世絕唱。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以為了國家安寧而願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和捨身取義的生死觀,成為了民族英雄。宋朝是歷朝歷代對於文人最為優厚的朝代,給予了超高的地位,無與倫比的寬容,讓無數的讀書人感恩戴德,雖然總會有人在強大面前屈膝跪地,但更多的,是像文天祥這樣的選擇忠君報國、無謂犧牲的民族義士。

再回到崖山海戰,南宋軍民不敵元軍,大廈將傾,張世傑派人來接陸秀夫和小皇帝一起突圍,陸秀夫卻讓張世傑帶領一部分軍隊撤退保存實力,他則留下繼續抗擊元軍。由於和小皇帝在一起,陸秀夫感到突圍無望,又想起一百多年前北宋靖康之恥,忍不住流下了滾滾熱淚。他先是揮劍逼迫自己的妻兒跳海自殺,又來到小皇帝面前說:“國事難為,陛下當與國同休,不能重蹈降帝的下場!”年僅八歲的小皇帝卻早已做好了準備,大宋的江山三百二十載,年齡雖小,但也該身為大宋天子盡忠的時候了。

於是陸秀夫和小皇帝兩個人抱頭痛哭,投海而盡。正在奮戰的十萬軍民眼看著自己的皇帝投了海,能跟隨著作戰到今天的,是最忠實的南宋的擁護者們,他們一霎那都心灰意冷、義憤填膺,前路已絕,後路無望,茫茫的大海,是他們最終的歸宿,不能延續我大宋江山,死也要與君同赴國難,南宋的這十萬軍民,壯烈赴死!

宋末三傑像

古來亡國之時多見,但如此壯烈的亡國,舉全球之歷史罕有。為何元軍每到一地屠城?雖有元軍殘暴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受到的抵抗強烈而報復,苟延殘喘為蒙古元軍所驅役,固然能活命,但非我華夏子民之願,故死節盡忠者多,投降者少。

後世有人聲稱”崖山之後無中國“,雖然過度誇張,但不得不說,在國家存亡面前,南宋從上到下,用自己的行動和生命向世界宣告,宋人是有節烈之氣的,這種風骨值得我們後世之人深深敬仰。

再聯想到我們新中國成立前面對帝國主義、日本侵略者的不屈抗戰,英雄的中國人民,骨子裡的節氣和風骨是代代流傳的,無論什麼磨難,都不能讓我們的華夏民族低頭屈服。

陸秀夫負帝殉海像




韓之豫史話


皇帝、大臣跳海是有原因的,軍民則不一定是跳海。

題主,你還記得被金朝俘虜的徽欽二帝和皇室的後果嗎?那可是受盡了恥辱。所以,沒有人有辦法讓這些南宋軍民和皇帝相信,自己投降之後不會是像北宋這兩位俘虜之後的結果。

崖山之戰的最初,元朝將領李恆趁著早潮從北側進攻,張世傑也做好了殊死一戰的準備,但是,隨著午潮的來臨,張弘範也開始從北側進攻,宋軍面臨雙面夾擊,非常疲憊,最終,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而後,皇室成員、高官和家屬隨之跳海。

然而,軍民跳海的應該沒那麼多。因為這是一場海戰,海戰出現的傷亡,自然會有很屍體掉到了海里,而且,根據史料記載,大戰到了中後期“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不相辨”,天氣環境非常惡劣,所以很多人也是因為戰鬥和天氣的雙重因素掉到海里的。

於我而言,我認為,這些宋朝軍民大多數都是戰死或者因為天氣原因落水而亡的,因絕望而跳海的,應該沒有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