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沒有利潤,怎麼會繳納幾十塊錢的所得稅呢?這是怎麼回事?

3315785794169


產生這一疑問的原因是《企業會計準則》中關於會計利潤的確認原則與稅法中關於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認原則存在差異。主要有以下差異:

1、子公司適用不同稅率的影響:反映部分子公司的適用稅率不同於母公司的影響,它等於該子公司利潤總額乘以母子公司稅率之差。比如A公司適用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其子公司a適用15%稅率、淨利潤為100萬元,則子公司適用不同稅率的影響金額為“-10萬元”。

2、非應稅收入的影響:反映本年度會計上計入當期損益但稅法規定為免稅收入或不徵稅收入項目的影響,等於此類收入的金額乘以其所在納稅主體的適用稅率。如國債利息收入、某些符合條件的財政資金等。

3、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反映本年度發生的屬於永久性差異性質的不可扣除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比如稅法中對於業務招待費有最高扣除限額,超過該限額則不可以從企業管理費用中扣除,從而導致了會計利潤與企業應納稅額所得額的差異。

4、對於“研發支出”、“殘疾人支出”等項目,稅法規定可以加計扣除。比如企業本年度實際發生研發支出100萬。會計上在扣除100萬、稅法上可以扣除150萬(扣除實際發生的100萬、加計扣除50萬)。

5、使用前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虧損的影響:指以前年度存在的某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以前年度因為無法合理確定其轉回期間可產生足夠多的應納稅所得額而未對其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末管理層認為滿足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條件,故在本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並貸記本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比如,企業存在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虧損100萬元,本期盈利可以彌補虧損,如果適用25%的稅率,則該項影響金額為“-25萬元”。

現實中存在較多調整事項,因此產生了所得稅會計、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等,企業財務報表附註中也有專門列表列示“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如下圖:



放空的八戒


這個問題確實需要普及一下。借這個問答,我們重點說說會計利潤與“納稅利潤”的差別。

一、稅前利潤的概念

稅前利潤根據口徑的不同,可以歸納總結為會計利潤和“納稅利潤”(教科書沒有這樣的稱呼)兩種。

會計利潤,顧名思義就是依據會計核算的原則,歸集計算得出的稅前利潤。

“納稅利潤”,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依據稅法和徵收條例做納稅調增調減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一個是標準數據,一個是遵照一定原則“改動”標準數據後的數據,通常二者不相等(沒有納稅調整事項的,二者相等)。

二、雖無利潤,因為有差異,所以要上稅

上述概念的分析,是會計利潤與“納稅利潤”差異的理論基礎。會計核算沒有利潤,然而“納稅利潤”大於0,所以要上稅。

多話不講,舉個例子:J公司2xx9年會計利潤是0(有可能是虧損),財務人員沒有考慮到納稅調整事項。其中2xx9年6月因一般性稅務事項被罰款1000元,全年沒有預繳稅款。2xx0年3月份對2xx9年的企業所得稅進行彙算清繳。

解析:會計核算的罰款1000元,已在稅前扣除,但稅法規定行政罰款不得在稅前扣除。因此,“納稅利潤”從0元調增為1000元,小微企業所得稅實際徵收率為5%。

1000*5%=50元。

三、綜述

會計核算的稅前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大概率不相等。這種差異客觀存在,主觀上有時間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兩種。

納稅調整事項比較多,本文只選擇了其中一條,旨在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本文主要分析納稅調整,沒有展開分析賬務差錯等事項,可另文再論。謝謝大家!


順通財稅段賢明


沒有利潤≠不交稅。稅收的計算依據不是會計上的利潤,而是應納稅所得額,兩者之間不能劃上等號。

1.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有直接法和間接法。通常我們在算出會計利潤之後,經過調整,可以得到應納稅所得額,這才是計算稅收多少的依據。

為什麼要調整?就是因為會計和稅收的計算所用的依據是不同的,我們依據會計準則計算出利潤,但是稅收要依據稅法,所以還得調整差異。

2. 為什麼沒有利潤還要交稅

一般來說,這很可能是納稅調整的結果

舉個例子,今年會計上算出來沒有利潤,是虧損的,但是成本費用的發票有20萬沒有按照規定取得,那麼這些費用按照規定都不能在企業所得稅之前扣除,交稅的時候不作數,要調整。調整回去20萬,正好變成盈利,再按照企業所得稅稅率25%一算,就可能是要交稅了。

除了沒有發票,其他很多情形都可能會造成納稅調整。比如業務招待費,會計進了費用,而稅法上只認可招待費的60%和企業收入的千分之五的較小者,所以有一部分要調整。類似的還有廣告費、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等。如果企業本來是虧損的,經過這些調整以後就可能是盈利的,因此,也就會需要交稅了。

當然,除此之外還可能有一些時間性的差異,比如壞賬準備,減值準備,會計上計入當期,稅法不認,得留到以後實際發生時才能夠扣除。

3. 特殊的情形

雖然現在的企業所得稅大部分都是查賬徵收的情況,但也不排除有核定徵收的可能性。如果企業的所得稅是核定徵收的,並且採用的是收入來核定,那麼可能與成本扣除項目並不相關。這種情況下,企業取得了收入,那麼可能就會需要繳納稅款。

總的來說,老闆們也要認識到會計利潤與稅收之間的差異,除了關注利潤,也關注納稅的事項,平時加強稅收的管理,不交冤枉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