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和频繁转学哪个对孩子伤害更大呢?

谷雨那时


留守儿童和频繁转学对比起来,个人认为频繁转学对孩子伤害更大!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留守儿童其实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留守儿童问题,国家一直重视,当地村(社区)、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帮助和服务,以后留守儿童问题会越来越好!但是,频繁转学不是社会问题,是家长问题,是可以避免的,而频繁转学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是很严重的,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我对频繁转学对孩子的危害做以下分析:

1、换了新环境,一切从头适应。转学首先要和原来的朋友同学告别,难舍之情会使人心情压抑沉闷。接着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要换一群不认识的人去接触,也会使人产生焦虑紧张无助的情绪。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去适应,去培养。和新同学相处,有的人可能没有什么问题,有的人可能因为性格、风俗习惯等原因很难与他人相融。还要考虑是否能够适应新学校的学习进度与上课方式,要适应新的老师的教学风格。老师和老师的差距真的很大,每个老师教学方法都不同,如果家长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自学,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孩子各方面不理想的话,转去一个好的学校,其实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使原本自信的人,因为压力过大而越来越自卑。家长原本打算自己照管孩子,扭转老人带孩子成绩差的局面,但往往有时愿望会落空。

2、教材不统一,学习很难跟上。如果是跨省转学,甚至是跨市转学,就会碰上教材不一样的事情。上海有上海版,江苏有苏教版,浙江有浙江版,还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语文S版。教材不统一,直接导致孩子的成绩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有提升。另外各地开设的科目也不尽相同,比如:重庆市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而有的省份要到初一才有英语;还有的就是虽然也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普遍不教。所以让转入的孩子学习有压力,并且成绩提高相对比较费劲。

3、有了新问题,需要孩子面对。一个自身条件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从教学条件落后的学校转入条件比较先进的学校,问题可能很少,会使其在许多方面得以提升。如果学习能力不强,进入好的学校,对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反过来,从条件优秀的学校转入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无论优秀的学生或者一般的学生,则可能面临很多问题,如:校园环境是否理想;班级里是否有不友善的坏孩子,孩子可能遭受“欺生”,比如骚扰,甚至是歧视;最主要的是教师对孩子是否友善,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否简单粗暴。等等。遭遇这些情况,对孩子的伤害不小。

4、相识又分离,很难拥有友情。俗话说“一辈同学三辈亲”。同学相处,友情珍贵。但频繁转学则使孩子很难与别人建立友情,不懂得去珍惜友情。因为对待离别,觉得反正迟早要分开,无所谓了,所以不去珍惜。短时间的相处,不仅使其在人际交往中,无法去深交,缺少真心的玩伴,而且转学后,很难持久保持那份友谊和记忆。

我就回答这么多,欢迎大家关注我进行留言,一起讨论家庭教育的话题!








心理咨询师苏丹


第一,留守儿童对孩子伤害大。

儿童远离父母缺失安全感,而安全感是适应社会能力的基础。如果再缺失有效的亲子交流,伤害是深刻的。如果时间较长,会导致亲情疏离,难以融入家庭。

第二,只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则频繁转学的利大于弊!

有一项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发现,诺贝尔奖得主的共性是“早年有过较多的家庭迁徙经历”,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人类大脑的突触数量呈现先快速增长,然后逐渐剪除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母孕七周时大脑皮层开始形成,同时开始产生突触,直至2周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历程,到2周岁左右时突触数量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减少,到成年期的突触数量减少了47%。婴儿期之所以会有突触大量增加,是因为生命体在遗传驱力的影响下,为了应对外界的刺激而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准备的,并且用进废退。

②儿童期较多的迁徙经历,使得儿童获得了更大量的新鲜事物的信息,信息刺激大脑皮层,促使突触丰富而减少“剪除”效应,从而提升智商。



张铁军158


这两种情况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

频繁转学无论对于孩子和家长,至少需要付出以下四大代价:..

1、牺牲孩子的安全感..

一个全新的学校意味着新环境、新规矩,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突然面对如此巨大变化,需要付出极大精力重新适应,可能会让我子们丧失安全感。

2、牺牲孩子的“社交圈”...

在原有的学校中,孩子已经有了自己信赖的老师和要好的伙伴,转学后,要面对不熟悉的老师,要和新同学建立联系,加入这些“陌生人”的圈子中,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安,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就会引起孩子行为上的退缩,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

3、教育的连贝性被打破

相比拥有统一“教材”的小学,不同学校之间教学理念可能干差万别,各有“特色”,孩子在一家学校形成的认知习惯,思维习惯需要在转园后重新建立,短时间内,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金钱与精力的代价

对家长来说,给孩子办理转学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重新了解、挑选合适的学校,还要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解决孩子虑情绪,这一切都将耗尽家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如果孩子转学后,出现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得不借失了。

良好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爱,其实孩子们的快乐很简单,就是想自己的父母常常陪在他身边,有人关心他们的成长。父母亲的陪伴是谁也代警不了的,可能因为假期父母和孩子有短暂的的陪伴和爱护,但是天一亮他们总归是要走的,这样短暂的陪件并不相解决问题。孩子们的不快乐并不是来自于获穷,而是来自于孤独。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加独会让他们产生不安,甚至走向不好的谨路,更有可相存在心理的确实,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有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有爱的陪伴都是我们每位家长需要通过学习并且努力去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