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 攒出碎片时间看的书

零散散的业余时间,看完了一本名叫《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一位女作家写的。向来对书面封皮用作者自己的照片以及各种大V联袂推荐的书,我大多数都直接放弃了,我自己归类为功利性书籍。倒是这本系统自动推荐的,我点开后看了下目录章节挺有趣的,带着清晰的故事感,几年前曾关注过这位女作家的“趁早”。


阅读从那一刻开始,尤其是看到前几年那篇网络爆文《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原来原创是她啊,原来她叫王潇,当我二十多岁时,很被她的这一篇击中内心,同为女性的共鸣就出来了。印象中当时还手抄过吧,好像抄完一遍后她这种通过文字输出的正能力,愈发深刻了。当时觉得这人真厉害,睿智豁达,每一句都写到心尖上儿,当然还不自觉的把自己对号入座,想象未来自己三十岁那天的样子。


几年后的今年再回看《三十岁》 依然明亮,别人的经验过往,她归纳总结条理输出,逻辑清楚维度贴切。前半部分看下来,觉得这姑娘写的太诚恳了吧,尤其是讲述还原她在每个阶段当下的内心轨迹非常真实,从她的少女时期,大学时光,到谈男朋友,到公关公司挣扎活下去那几年、到生孩子以及后来趁早的成长过程。历经挫折是肯定的,但在开篇几章里写到的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姐夫带当高中女生的认知思考边界,是很多同龄人无法企及的,她有着天然优秀原生家庭的底蕴,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的小孩儿,自带精英光芒。

正是这样的铺垫,再看后面几节里,被同学嘲笑,比赛有竞争的美少男对手,被收回的免费办公室,被发小挖墙角的公关活动,老爷爷的坏心思……原来她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遇到过同类这样那样的困难,被潜规则刷新过认知,吐槽过撕破脸的人,公司活动紧急一样去扛箱子,这都是鲜活生活里的片断,时刻发生着。反而觉得在优秀的原生家庭背景下,即使不这么折腾她也可以衣食无忧的生活,她却选择了另一条道儿,这应该就是作者一直说的“侠”,这个名词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这种侠气一直在她内心茂盛着,臆想出来的精神领袖,其实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召唤,与众不同侠义情怀。

侠,就是那种很厉害的人,这个坚持不懈的念想,外在用行动兑现着“我的侠不计较一时一隅的输赢,不屑于争执,侠的输赢不是叉腰对骂,而是出手就有,心服口服”这句子写得,原来文字还可以这么帅,这么飒。

寺院里的侠,就是大学里的她,常人膜拜的往往是大人物,而作者是构思出了想成为的厉害人,最后还真成了侠。

杂记 | 攒出碎片时间看的书


吸睛的段落


我真是个双标狗,有时候我会说年纪大了,遇到点儿戳心的事儿就会想哭;也会说,正是因为我还年轻,就轻易被这样的文字给吸引,目光炯炯般的魅惑力,你看,这随意的标准。


“时代变了。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征鲜明的红人。这个时代的红人特征是集中出现在社交媒体,都有自己的生意,都有语言或外表的识别度,都敢于和善于表达并且把核心观点病毒式传播,并且互相之间经常认识,并且不定期有个人去纽交所敲了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创业英雄与神话的时代,英雄一呼百应,而神话在被描绘之后竟然会被兑现。我们就这样张大嘴巴围观着一场场表演“求而得之”的真人秀,围观我们内心的梦想和欲望如何被他人逐级实现。一个个现象后面,必有这个时代的本质"。精准而全面的归纳总结,围观别人也被别人围观。

即便是普通上班族,每个人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情感诉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持续的成就感,合理的回报会形成稳定的高效的团队——简称:我爱工作。


杂记 | 攒出碎片时间看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