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原創: 佳鳴

紅樓夢》寫盡了幻滅。

賈府悲劇的結局早已點在開頭,如同第五回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聽到的那首《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許多人的希望以絕望告終,但有一個人在絕望中點亮了希望之光,這個人就是劉姥姥

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她剛一登場,我便被她的高情商圈粉,劉姥姥簡直是一位溝通達人。

她第一次去賈府其實就是去“拉贊助”。流年不利,家徒四壁,她那個女婿狗兒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在那唉聲嘆氣罵媳婦。

一般來說,姑爺和女兒吵架,丈母孃很尷尬。出於本性地護女兒、貶姑爺只能適得其反,火上澆油。劉姥姥卻採取迂迴戰略。

她對姑爺說:“咱們村莊人,那一個不是老老誠誠的,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你皆因年小的時候,託著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慣了……”

她沒有直接挑明姑爺思想懶惰,坐以待斃,反而為他的沒本事尋找客觀原因,只說他小時候得了父母的溺愛,把他害了。委婉地告誡他,種地確實應該是莊稼漢的本分,但是,生存更應是一個人的本分。

見姑爺情緒有些舒緩,她順水推舟,接著說:“如今,咱們雖離城住著,終是天子腳下。這長安城中,遍地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罷了。”

聽到此,他姑爺不僅沒又繼續胡攪蠻纏,反而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籌錢上了,聽說劉姥姥要去賈家打秋風,他甚至提議讓把她小孫子板兒帶著,藉以激發賈府憐老惜幼的愛心。

劉姥姥不僅阻止了一場無意義的爭吵,而且還無形間消解了一個人的惰性,激發了他的創新意識,你說她高明不高明?

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對他人情緒細緻入微的體察不是源於技術,而是出自悲憫的同情心,劉姥姥的這份同情在她搭救巧姐時凸顯得淋漓盡致。

山雨欲來風滿樓,王熙鳳聞到了賈府大廈將傾的氣息。她也深知自己疾病纏身,時日無多。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把她交給自己的老公賈璉?那個早就同床異夢的花花公子很有可能拋下自己的親生女兒,另覓新歡;把她交給賈府的其他人?且不說眾人都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即便是賈府真能平安渡劫,平日裡貌合神離的親眷們會如何對待巧姐?沒有了父母的庇佑,她將如何自處?

王熙鳳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將自己的女兒託付給劉姥姥。

無論是原版中巧姐最後險些被王仁、賈薔、賈芸等人賣給一個外藩王爺,還是探佚版中巧姐被狠舅奸兄賣到青樓。巧姐身陷囹圄時,幸而劉姥姥前來搭救,甚至不惜傾家蕩產,只為報答王熙鳳當年的贈銀之恩。

劉姥姥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粗俗,但粗俗中藏著智慧;她卑微,但卑微中飽含俠義。

與劉姥姥交集最多的人便是王熙鳳了。王熙鳳無疑是聰明的,正如興兒形容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相比之下,劉姥姥甚至有點荒唐,渾身土裡土氣,滿嘴村話俗語。

但是,聰明自有聰明累,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清貧自有清貧樂,王熙鳳臨終之時將自己親生女兒的一生交給劉姥姥安放在山野間,過著清苦卻平安的生活。

到底誰聰明?又到底是誰荒唐呢?

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或許,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版不同的《紅樓夢》,有的人看見了愛情,有的人看到了政治,有的人看到了美食,有的人看到了詩詞,有的人看到了信仰……

而我通過劉姥姥這個人物看到了善良。

曹雪芹刻畫這個老婦人可謂用心良苦。在小說中,對於劉姥姥的定性,他放棄了以社會地位為依據的判斷標準,因為這個標準往往被財富與權力左右。如果換成當時迎合權貴的寫手,他筆下的劉姥姥可能只是一個受了貴族恩惠,未受教化的小人物。

但曹雪芹卻將這個不值一名的劉姥姥寫得雖身在繁華之外,但內心入世達觀。他運用的是善良為依據的判斷標準,強調一個人內心的價值,強調的是愛與拯救的力量,這個標準超然物外,卻直抵人心。

也正是因為這個標準,烈火烹油般熱鬧之處的靈魂可能是孤獨的、渺小的;而那些遺忘在社會角落裡的小人物卻可以顯得很高大。

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這些小人物,可能是《月亮和六便士》中傾聽內心深處的召喚,奔向自由的斯特里克蘭,可能是《一個人的朝聖中》給予友人希望,實現自我救贖的哈羅德,也可能是《獵人筆記》中那些平凡地生,平凡地死的農民們。

曹雪芹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他沒有像一個說教者一樣簡單粗暴地宣揚他的道德立場,而是運用高超的敘述技巧和對人世細微的體察,讓讀者在閱讀中認同他的判斷,禁不住一有閒暇,就沉浸在他構築的故事情境中。

當我們隨著劉姥姥的視野見證賈府的興衰榮辱後,我們自然能學會分辨和躲避貪婪、狂妄、傲慢等人性的暗礁,學會去欣賞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和美德。

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這樣的判斷同樣讓我們珍視自己的善良。

封建社會後,貴族和平民間涇渭分明的界限被打破了,但成功者與失敗者這兩大陣營悄然形成並對立。人們爭取成功靠出身,更可以靠自身。許多人眼中只有贏和輸,卻對善良越來越鈍感。物質充足的人們反倒沒有了像劉姥姥那樣身在低處,卻樂天安命的氣定神閒。

整個世界每天都在通過媒體宣傳著超級英雄們逆襲而上、打破平凡的故事,又有幾個人發自內心地認同像劉姥姥、阿甘那樣傻人有傻福的人生觀呢?

回頭看《紅樓夢》裡的劉姥姥,她雖歷經坎坷磨難,是世俗眼中的失敗者。但看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後的她樂觀、堅強、善良,縱然平凡亦生輝。

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美國心靈女王奧普拉曾在斯坦福畢業典禮上說:

如果你受了傷,你要幫助他人減輕傷痛。如果你感到痛苦,你要幫助他人減輕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團糟,讓自己去幫助其他處在困境中的人擺脫困境。

決定自身幸福的,從來不是地位、財富,而是善良。

或許,這也是曹雪芹透過那“滿紙荒唐言”,藉助劉姥姥,告訴我們的立身之本吧。

這個世界上,或許一切都會缺席,但是善良從不缺席。

-END-

立即下單,即可享受8折優惠(包郵)

是她,點燃了《紅樓夢》的希望之光

實習編輯:方小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