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類一同“抗疫”,點燃「機器人」產業星火

近期,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抗疫情之時,快手平臺上一系列“高能買菜方式”刷爆了社交媒體,例如濟南90後小姐姐將遙控車改裝上攝像頭和語音裝置出門買菜、臨沂火鍋店老闆無人機“空投”食材、浙江隔離點機器人送餐……可謂是“方法千萬條,吃飯第一條”,引爆了新的買菜時尚。

與人類一同“抗疫”,點燃「機器人」產業星火

其實,在這段特殊時期,小到前述的遙控車、無人機,大到可以服務公眾的機器人,都在發揮著相比過去更大的作用,它們與人類統一戰線、共度難關。同時,由於機械本身的特性,不僅可以代替人類不眠不休地24小時堅守在崗位之上,同時還大大降低了“人傳人”的可能。

所以,“機器人能否替代人類”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一次進入了速途網的思考範圍,疫情過後,機器人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普及程度能否大幅增加?首先,我們還得從這段時間的一些案例說起。

送貨、消毒、道路監管,機器人大軍正行動

在防控工作大力開展下,全國各小區陸續實施封閉式管理,轉而實行“無接觸送貨”,但快遞、外賣、物流從小區門口到家門口“最後100米”誰來解決?送貨機器人給出了答案。

與人類一同“抗疫”,點燃「機器人」產業星火

近日,蘇寧藉助在南京一小區推出機器人協助配送計劃,快遞員配送至小區門口後,交由已經消毒的蘇寧無人配送小biu機器人,其間機器人可以自行判斷路線、乘坐電梯、以及提醒消費者取貨,即可實現“無接觸式配送”。

無獨有偶,2月6日,京東物流的智能配送機器人也完成了在武漢的首單配送,成功將醫療與生活物資從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點運送至武漢第九醫院。

而在抗疫一線,諸如代替人類在醫院中運送食品和藥品的無人車,又或者代替醫務工作者完成消殺作業的紫外線消毒車等等,現在已經正式交付使用的火神山醫院之中投入使用。

在深圳鶴洲檢查站,優必選科技的5G機器人充當高速檢查站義警,全天24小時提醒過往司機提前掃碼,對入深人員及車輛信息進行全覆蓋檢查登記,據悉每臺機器人可以節省4名警力,同時減少人員近距接觸帶來的感染風險。

除了我們看得到的“機器人”,一些虛擬的“機器人”同樣在抗疫之中發揮重要作用,百度在疫情期間免費向全國疫情防控機構開放的智能外呼平臺,通過智能外呼機器人讓社區疫情防控效率提升。

阿里巴巴達摩院藉助衛生部門提供的知識包,研發的“智能疫情機器人”在浙江、黑龍江、山東濟南等地相繼部署,“浙裡辦”APP上線了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上線第一天,智能問診服務對用戶諮詢的解決率超過92%。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大軍”走上工作崗位,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展示出隨著5G通信、人工智能、機器人裝配等技術的高速成熟,已經可以開始勝任部分勞動。

因為抗疫中的各司其職,AI機器人的相關領域再次成為行業熱點,而有關“機器人”在抗疫過後,能否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被更多行業、場景所採用,引發了行業的熱烈討論。

正方:機器人作為非生物,優勢明顯

雖然就目前人工智能發展進程看,機器人顯然不能在各個領域替代人類,但是在相對樂觀的從業者看來,人們對於智能機器人的運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產業帶來促進作用。

其中,促進作用較大的,是無實體的虛擬機器人。一方面是因為在開發工作涉及學科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在於更少相關配套硬件基礎設施投資,無論在部署週期、成本方面都有明顯優勢。

與人類一同“抗疫”,點燃「機器人」產業星火

例如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外呼機器人之類的辦公化機器人,通過語音或屏幕的交互,即可在線實現業務辦理。利用技術推動效率提升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版本迭代實現行業的長期複用,既滿足了醫療衛生行業建立長期防疫體系的需要,也讓其他行業在特殊時期提供了保持正常運轉的方法。

實體智能機器人,由於本身高度自動化的特性,並不屬於生物也不具有生物結構,不僅不會受到病毒感染,不存在潛伏期傳染的隱患,也不會隨著電線或網線傳播,只要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在很多對人危險的環境中,都特別適合使用各種類型的機器人系統,極為適合在控制疫情傳播的基礎上,解決場景的服務需求。

此外,在運作與工業化層面看,自動化機器人在某些因素上不受限於一些對人類限制性較強的因素,不會因為疲勞出現工作效率下降。同時可量產的特性,讓短時間內的特種人力資源緊缺,在成熟應用的機器人產品中幾乎不存在。

而隨著5G通信與車聯網技術的成熟,也為無人機(車)配送行業點燃了星火,隨著物流機器人技術的成熟,可以完成短途、室內定位等功能,適合在小區、樓宇之間推廣應用。伴隨著人工智能能力的加強,還將部署到更為專業的領域中。

反方:機器人技術尚不成熟,仍需時日

不過,也有相關從業者表示,雖然機器人產業重新受到關注,但受限於現有技術發展以及基礎設置建設情況來看,也不應盲目樂觀。

從目前的技術發展層面看,目前機器人能做到的還十分有限,貨運機器人更多運作於小範圍的小區或園區,尚不能做到無人駕駛的水平。目前城市配送環境推廣使用,主要發展思路和終端快遞櫃配合。

在運營層面,目前因特殊時期,道路車、人流動較少,不存在道路擁擠等情況,而對於日常道路擁擠,有待於基礎設施對於無人運輸體系的建設考量。疫情過後,所有的場景隨著人員復工可能蕩然無存,倘若只將機器人作為應急預案使用,就不得不面對前期投資維護成本較高,尚不能完全實現無人化運作的問題。

在管理層面,一方面無人車輛事故責任較難判定;另一方面,由於需要等待基礎設施改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更多都是以試點的方式進行。

在速途網看來,機器人在抗疫期間的大放異彩,讓行業重新開始審視機器人工業化的作用,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提前部署機器人在未來或許會成為行業的選擇。雖然在機器人在抗疫時期的應用,很多都是基於“特殊時期、特殊應用”,在社會運行還是恢復正常之後,短期內仍然無法成為社會主流,但在經歷特殊時期後,這種重視將更有可能落實在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