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父親”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昔日“父親”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全國第六屆美展好像是在1983年,油畫部分的展區是在瀋陽。前往參觀,一幅油畫作品給我很大的震撼。

作品名是“父親”,作者是後來為人熟知的羅中立。畫面是一箇中國西部老農的面部特寫,飽經歲月摧殘的男性老農民,圍著汙濁的頭巾,經年風吹日曬的臉上佈滿了深深的皺紋和斑癤,迷茫向畫外的目光中現出呆滯,麻木還有幾分無奈的憂傷,乾裂如松枝的手指,灰黑如獸趾的指甲,端著一個破舊瓷碗。

我被畫面表現的情緒所感動,以至於今日的記憶中,全部的第六屆美展只有這一幅畫。

其實,現在跑到邊遠的貧困農村,畫中人物這樣的形象還是不難見到的。但是,這幅畫在當時卻遭到了輿論普遍的指責和訓斥,一時間,正義的道貌岸然的人們奮起開始口誅筆伐。我記得當時的全國性的美術月刊中,一篇文章有這樣義正言辭的一句話,大意是,全國九億人民絕對不會答應這就是我們的父親形象。

子曰孫雲絕對相信當時除了別有上進企圖的,大部分的評論者都是發自內心,真情實感的。但是,這樣更可悲。人類的腦袋長得差不太多,可是腦袋裡的東西差得太大了,大得用天地懸殊都不及其程度。

於彼同時出現的一批有才華,有思想,深刻思想社會問題的油畫家,他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要比當時和現在的那些文學家要深邃得多。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歸於沉寂,這可能和中國人對美術表現藝術的認知有關係吧。有一個例外能夠證明,就是那批畫家中的那位後來畫桃花而廣為人知的畫家,他的一幅桃花,叫價上千萬。

畢竟,桃花比老農的臉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