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父亲”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昔日“父亲”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全国第六届美展好像是在1983年,油画部分的展区是在沈阳。前往参观,一幅油画作品给我很大的震撼。

作品名是“父亲”,作者是后来为人熟知的罗中立。画面是一个中国西部老农的面部特写,饱经岁月摧残的男性老农民,围着污浊的头巾,经年风吹日晒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和斑疖,迷茫向画外的目光中现出呆滞,麻木还有几分无奈的忧伤,干裂如松枝的手指,灰黑如兽趾的指甲,端着一个破旧瓷碗。

我被画面表现的情绪所感动,以至于今日的记忆中,全部的第六届美展只有这一幅画。

其实,现在跑到边远的贫困农村,画中人物这样的形象还是不难见到的。但是,这幅画在当时却遭到了舆论普遍的指责和训斥,一时间,正义的道貌岸然的人们奋起开始口诛笔伐。我记得当时的全国性的美术月刊中,一篇文章有这样义正言辞的一句话,大意是,全国九亿人民绝对不会答应这就是我们的父亲形象。

子曰孙云绝对相信当时除了别有上进企图的,大部分的评论者都是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但是,这样更可悲。人类的脑袋长得差不太多,可是脑袋里的东西差得太大了,大得用天地悬殊都不及其程度。

于彼同时出现的一批有才华,有思想,深刻思想社会问题的油画家,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要比当时和现在的那些文学家要深邃得多。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归于沉寂,这可能和中国人对美术表现艺术的认知有关系吧。有一个例外能够证明,就是那批画家中的那位后来画桃花而广为人知的画家,他的一幅桃花,叫价上千万。

毕竟,桃花比老农的脸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