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了!昔日“酱油第一股”终究一步步走向灭亡...

来源:投资圈(id:caijiback)

崛起的海天!破败的加加!

在同行业公布业绩数据无一例外的一片大好的时候,作为“酱油第一股”的它,终于还是一步步走向灭亡...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加加”就是个反例!

1

“加加”是什么来头?

“加加食品”(002550.SZ)全称为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大型调味食品上市企业,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它比海天更早上市。2012年1月6日,加加食品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更被誉为“中国酱油第一股”。

公司主营业务以生产销售“加加”系列酱油为主导,食醋、鸡精、味精、伴餐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等多品类协同发展等。而且,加加食品还先后曾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全国酿造酱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

按这样的发展势头来看,加加食品经过近七年的打磨,应该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才对,然而,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

业绩惨淡,股价暴跌

从加加食品的股价走势中我们就能够发现,在2015年6月12日股价达到9.92元的顶峰之后,就再也没有实现新的突破,在这段时间,加加食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崩了!昔日“酱油第一股”终究一步步走向灭亡...

通过深入挖掘,投资君发现,加加食品股价暴跌的背后,实际上与加加食品惨淡的业绩有直接的联系。2012-2016年,五年时间,加加食品的业绩可以用停滞不前来形容。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加加食品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6亿元、16.8亿元、16.8亿元、17.6亿元和18.9亿元,五年时间营业额增长不过12%,堪称龟速;加加食品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1.62亿元、1.33亿元、1.47亿元和1.5亿元,归属净利润不升反降,降低了15%,可见其业绩之差。

崩了!昔日“酱油第一股”终究一步步走向灭亡...

在如此业绩的维持下,股价虽然前期不断增长,但是没有了业绩的支持,股价开始一落千丈,从2015年6月12日的9.92元跌至2015年9月15日的4.88元,股价直接腰斩。

可怕的是,2017年的业绩同样是如此,甚至有了下滑的势头,由此,加加食品彻底被同行拉开了距离,在加加食品停滞不前之时,同行业都在快速的发展,就拿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的业绩和增长速度来看:

2016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总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10.32%,比加加食品多2.78%,净利润为20.39亿元,同比增长为10.77%,虽然和加加食品相差不多,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市场74.38亿的体量上,加加食品是望尘莫及的,差距显而易见。

崩了!昔日“酱油第一股”终究一步步走向灭亡...

而且,加加食品甚至也比不上新秀千禾味业;要知道,千禾味业早先是远远差于加加食品的。

早在上市之前的2011年,加加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6.83亿,而千禾味业当时不过5.03亿元而已。从规模上来看,加加在千禾之上,但是在加加食品萎靡不前的几年间,千禾味业业绩突飞猛进,业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年中,千禾味业营业收入达到35.07%的增速,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56.25%。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增长势头多年来一直有增无减。直到2018年,千禾味业的业绩已经达到10.7亿元,翻了将近两倍。归属净利润也由最初的4705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2.4亿元,翻了将近五倍;

崩了!昔日“酱油第一股”终究一步步走向灭亡...

除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加加食品的毛利率与海天和千禾相比,同样相差甚远。2016年,千禾的销售毛利率为40.93%,同期海天味业的销售毛利率为43.95%。而加加食品仅有27.49%,远低于同行业,甚至与2015年的28.32%相比,不升反降;

加加食品业绩下滑,除了有产品销售下滑的原因,根本原因在内部治理混乱,实质上,为寻求业绩突围,加加食品今年曾筹划收购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但由于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该收购在10月份戛然而止。

由此不难看出,在营业能力上,加加食品就远远不及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在决策上,同样差劲。更何况加加食品近两年来的业绩不升反退,2018年营业总收入降为17.9亿元,归属净利润也仅剩1.15亿元。单从业绩的表现来看,加加食品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但是,如此业绩的状态下,实控人还不忘记继续折腾,导致2018年加加食品股价再度暴跌,截至2019年1月31日,加加食品每股股价仅剩3元,最低跌至2.95元。

崩了!昔日“酱油第一股”终究一步步走向灭亡...

加加食品的实控人干了什么?

3

董事长非法挪用资金,上市玩资本手段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控人是杨振。

值得一提的是,杨振不仅是中国调味品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历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长,还是高级经济师、第十二届湖南省人大代表。而且,杨振还担任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沙可可槟榔屋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加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香港盘中餐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台湾可可槟榔屋连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宁乡县东湖塘敬老院名誉院长。

这么一大堆名头的修饰下,更显得他的能力不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却做着违规的事情

2017年3月7日至2018年1月30日,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指杨振指使加加食品财务人员收集公司U盾、复核U盾、密码等交予湖南卓越财务总监,凭此向外部保理等机构融资或帮助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质押,由此,湖南卓越借此向其两家关联企业“宁夏可可美、宁夏玉蜜淀粉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共6.988亿元,向杨振指定的另一家公司农耕世纪开具商业承兑汇票2000万元。

2017年11月,杨振使用加加食品的公章,以加加食品的名义为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担保2.95亿元。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杨振也因此受到了处罚!

2019年9月18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分别罚款40万元,而杨振、杨子江父子俩也被罚25万元。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具体三项信息违规:

1、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2018年2月9日、2月11日,加加食品、湖南卓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杨振指示加加食品财务人员将加加食品2400万元转给其指定的自然人刘某渝,将3000万元转给加加食品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控制的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上述两笔转账金额合计5400万元,占公司2017年年报经审计净资产的2.62%。

2、未按规定披露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情况。

2017年3月7日至2018年1月30日,杨振指使加加食品财务人员收集公司U盾、复核U盾、密码等交予湖南卓越财务总监,湖南卓越借此向其两家关联企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共6.988亿元,向杨振指定的另一家公司开具商业承兑汇票2000万元。上述合计开具71880万元商业承兑汇票的关联交易事项,占公司2017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4.91%。

3、未及时披露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情况。

2017年11月,杨振使用加加食品的公章,以加加食品的名义为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担保,合计金额29500万元,占公司2017年年报经审计净资产的14.33%。

不得不重视的是,这不是加加食品第一次被点名,在此之前,加加食品曾因“违规对外担保”“取消实控人增持计划”等行为多次收到深交所问询,可见问题之大。

股价的暴跌就是市场对其进行否定的最好证明。

崩了!昔日“酱油第一股”终究一步步走向灭亡...

截止2019年11月5日收盘,加加食品每股股价报收3.90元,较昨日增长了4.56%,总市值为44.93亿元。当然这并不能排除有主力拉升股价的嫌疑。

在投资君看来,加加食品上市之后不仅没有寻求发展,还通过各种手段玩资本游戏,终究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苦果也只能自己去吃。

面对同行的迅速发展,加加食品不仅业绩不如其他企业,产品质量同样也同样不如,这也就导致了,加加食品的未来不会好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