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12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在青岛城市变迁的版图中,李沧东部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存在。借助旧村改造、世园会举办等利好,这一区域从原本偏远的旧村落,华丽转身为现代化的居住区。李沧东部的变化是青岛城市版图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也是青岛人居环境变迁的一个例证。如今的李沧东部,已然是生活氛围浓厚、各种配套完善的新兴居住片区,居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场景。借助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平台,李沧东部再次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过往

旧村落遍布低矮瓦房

城市空间的拓展离不开城中村的改造,在青岛城市版图“西进、东扩、北上”的进程中,原本旧村遍地的李沧东部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侯家庄、麦坡、佛耳崖堪称李沧东部通过旧村改造实现华丽转身的典型。作为李沧东部最早一批纳入改造的旧村,地理位置上相连的三个村庄历史悠久,其中侯家庄由侯氏所立,佛耳崖起源于明万历年间,杨氏从尤家下河迁此立村,因村附近的山崖有佛爷庙,远望山崖像佛耳,故以此命村。

这三个旧村庄的城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1994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后,侯家庄、麦坡、佛耳崖划入李沧区李村镇,仍然属于农村。此后,李沧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才将这三个村庄划入到李沧区九水路街道(目前已撤销),后于2004年统一改为侯家庄社区、麦坡社区和佛耳崖社区。虽然去掉了“村”的称呼,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很快发生变化,这些村落依旧遍布着低矮的瓦房,居民居住环境较差、周边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

2006年,知名房企绿城拿下三个社区村庄改造项目,拆迁提上日程。 2009年,原村民纷纷回迁,与此同时,安置房旁边的商品房被命名为绿城理想之城对外销售。无论是商品房,还是安置房,绿城外立面统一的异域建筑风格颠覆了李沧东部旧村印象,以往的村落被一栋栋“洋气”的高层楼房和小别墅所取代。从那时开始,原本居住在三个旧村的居民搬入了现代化的小区,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契机

世园会吹来发展东风

对于李沧东部来说,世园会的申办是片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借助世园会的东风,李沧东部才真正实现了腾飞。 2009年,侯家庄、麦坡、佛耳崖三个社区居民搬入高楼的同一年,青岛成功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定于李沧东部的百果山风景区,李沧东部开始转变成为岛城生态居住区,上述三个社区成为最早一批受益村落。

在迎接世园会的过程中,李沧东部的环境、交通等配套快速改善。李村河上游启动整治,金水路、九水路等东西主干道相继拓宽通车。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巨大的变化:原本侯家庄、佛耳崖和麦坡是低矮的瓦房,周边都是未经硬化的土路,旁边的李村河也是杂草丛生。而借助世园会的利好改造之后,这里环境大为改善,李村河水清岸绿,河道边分布着数个独具特色的休闲景点,河岸上还有供人休憩的长椅,为居民准备的健身设施、网球场、篮球场等。村庄附近的金水路、九水路等东西主干道四通八达,新建小区门口不再是土路,居民出行难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与此同时,李沧东部其他旧村庄也已相继完成城镇化进程,如李家上流、南王家上流、王家下河、于家下河被万科拍走,万达摘得东李商圈一幅住宅商业地块……大品牌房企纷纷在此拿地,原本被当作郊区的李沧东部摇身一变成为人口密度较大的主城区居住板块之一。

现在

配套完善居住氛围浓

对于李沧东部来说,世园会堪称“转换键”,正是因为世园会的到来,才充分发挥了这个板块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青岛最生态宜居的板块之一。转眼距离青岛世园会的举办已过去4年时间,李沧东部早已条条大路畅通,高楼鳞次栉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置业者安居。

当年,为了迎接世园会的举办,李沧东部的交通迎来了新建、扩建的高峰。短短数年间,李沧东部新建和改建了25条新路,路网结构已基本形成,路网密度达3.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全面完成九水东路、世园大道、汉川路、东川路、合川路、铜川路、广水路等道路建设,构建起青岛市区北部完整的路网骨架体系,世园大道、金水路和九水路三条横向主干道与黑龙江路、青银高速和滨海大道三条纵向主干道交织纵横。此外,地铁11号线也在片区经过,地铁4号线规划经过该片区,这都让区域交通将更为便捷。

随着各大新建住宅小区陆续交付入住,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亟需解决,为此,李沧东部新建、拓建了多所学校,包括64中、东川路小学、宾川路小学和广水路小学等。另外,该片区还有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等,教育资源成熟完善,基本可以满足周边居民适龄子女入学需求。

而关于就医看病,市民也不必担心,总投资约15亿元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扩建工程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已经开建。如今的李沧东部交通发达,教育医疗设施快速完善,商业综合体也在快速布局,有再造一个青岛新商圈的可能。

未来

国际院士港助力区域腾飞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如果为李沧东部的未来发展描绘一张蓝图,青岛国际院士港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已经成为李沧区重点培育发展的科创平台。“李沧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落实‘一三三五’工作思路,结合青岛市‘956’产业体系、‘一业一策’行动计划和李沧区实际,大力拓展创新发展‘18844’工作格局,聚力突破八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创新效应,全面重塑高质量发展基因。”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介绍,李沧区明确了数字经济、海洋经济、设计研发、现代金融、影视文化、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和时尚经济八大产业方向,推动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代表的国际科创平台等八大产业平台建设攻坚突破。

通过王希静的描绘,可以看出青岛国际院士港在李沧区未来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据悉,青岛国际院士港坚持国际性、顶尖性、中坚性、市场性四项原则,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聚焦引进国际知名院士特别是外籍院士。已签约引进院士108名,其中外籍院士占比85%,形成了院士构成“三三制”格局。

今年8月份举办的 “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在签约院士、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活动共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院士参会,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4个领域;57家企业及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41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约。“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核心团队(并按市场方式组建企业)、围绕一个专业领域、推出一批项目”,院士港在全球顶尖人才圈里形成的磁场效应,为高质量“双招双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等高质量平台的引领下,李沧东部正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未来也更值得期待。

「民生·民声」昔日“庄户地儿”蝶变现代居住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