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


南充: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

圖為營山縣黃渡鎮蘭武村柑桔產業園

產業是脫貧攻堅的生命線。
  近年來,南充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奔康、鄉村振興的根本路徑,探索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龍頭帶動、金融支持、專合組織”的“五位一體”模式,通過共建脫貧奔康產業園,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
  據悉,目前,全市1290個貧困村實現脫貧奔康產業園全覆蓋,貧困群眾通過土地出租、就近務工、收益分紅等,收入有了穩定保障。

A 抱團發展 建設產業基地

4月13日上午,記者在營山縣黃渡鎮蘭武村看到,一棵棵柑桔樹整齊劃一排列在村道路旁,數名工人正手持鐵鍬、鋤頭等工具,對柑桔樹實施除草、施肥、打藥等田間管理工作。
  “2017年,村裡建起2000餘畝晚熟柑桔產業園,全村400餘戶村民入園發展。2019年,產業園實現試掛果,生產柑桔超過2.5萬斤。”蘭武村黨支部書記陳方國介紹,村民可自願入園管育柑桔樹,並按40%的比例分紅所管育柑桔樹的柑桔銷售收入。2020年,預計入園發展的村民能實現戶均年增收4000元。


  針對貧困群眾大多存在致富無門路、手上無資金、自身無技術、銷售無市場的現實情況,南充市提出在貧困村創建脫貧奔康產業園,通過產業向園區集中、貧困戶向園區集中、政策資源向園區集中的思路,組織貧困群眾入園發展、抱團取暖、走集群集約發展之路,形成“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龍頭帶動、金融支持、專合組織”的“五位一體”模式。
  據初步調查統計,在全市1290個貧困村中,已建有脫貧奔康產業園1751個、產業扶貧示範村230個,建成農業產業基地360萬畝,帶動近9萬戶貧困戶入園發展,戶均年增收1.2萬元以上,初步形成生豬、水果、有機糧油、蔬菜、小家禽、食用菌等扶貧支柱產業。

B 引進業主 發揮帶動作用

走進閬中市河溪街道慈雲村脫貧奔康產業園,但見4幢整齊排列的板房,房內,一隻只肉兔正在鐵籠中悠閒覓食。
  “兔子一身都是寶,就連排出的糞便都能廢物利用。”慈雲村脫貧奔康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慈雲村建成13畝脫貧奔康肉兔養殖場,不僅賣兔肉,還將肉兔糞便作為產業園果樹、蔬菜的肥料。目前,慈雲村養殖肉兔6000多隻,年產兔糞400多噸,能滿足當地及周邊2000多畝果樹、蔬菜施肥需要。2019年,慈雲村出欄肉兔3萬隻、收穫水果萬餘斤,總產值達130餘萬元,全村97戶貧困戶共分紅10餘萬元。


  南充市突出招大引強、扶優做強,大力開展貧困地區農業產業扶貧專題招商活動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行動,近年來,招引培育楊氏果業、海升果業、大北農、溫氏集團、綠科禽業、百科公司等國省農業龍頭企業67家;在貧困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125家、家庭農場1643家,流轉經營土地面積167萬畝,75%以上貧困戶進入扶貧產業連片覆蓋區。
  據悉,僅2019年全市新增農民合作社320個、新增家庭農場550個;組織貧困地區200餘家農業經營主體參加農交會、農博會等大型展會活動,達成協議銷售額30億元以上,地方、業主、村集體、貧困戶多方共贏格局加速形成。

C 保障要素 夯實發展基礎

鳥鳴啼春,桃紅柳綠。行走在南部縣八爾湖畔,湖面波光粼粼,湖中的多個綠島宛若寶石閃亮奪目。
  “如今的八爾湖鎮,農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商品。通過開辦農家樂、土地出租、園區務工等,我家一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當地村民王政潤一筆一筆向記者算起收入,臉上綻放幸福的笑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八爾湖5000畝水面是最好的資源。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走旅遊扶貧的路子,當地開發農旅項目10餘個,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農家樂、漁家樂、民宿客棧等新型業態200餘個,解決300餘名貧困人口就地脫貧、帶動8000餘人創業就業。


  近年來,南充市加大基礎設施及產業建設投資,形成政策投入、業主投入、金融投入、社會投入“四位一體”投入機制,有效滿足資金需求,全市產業扶貧累計完成投入73.5億元,撬動其他社會資金44.1億元。此外,南充市全域指導產業扶貧規劃,制定完善縣、鄉、村產業扶貧發展規劃及因村施策發展方案3671個,確保1290個貧困村,村村有脫貧思路、戶戶有致富門道。目前,全市依託產業扶貧脫貧人口45萬人以上,產業脫貧人口達到脫貧人口總量的65%以上,實現人均年增收2100元。

(來源:南充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