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的我們滿30了,未婚,需要抱團取暖的活著

最近和一姐們聊得最多的一個話題:結婚。

我有必要先囉嗦下我是如何跟我這姐們莫名成為互吐模式的“孽緣”閨蜜的。

金牛座and處女座

都說處女座和金牛座最搭,這一點在我兩身上的驗證,估計只有“慢熱”兩字可以解釋。這麼說是因為我和我這姐們竟是一對認識了16年,但成為基友才1年的奇葩,前15年彼此的印象大概就是知道這個人,記得這個人的名字,以及我們有一位共同的好閨蜜。

在經歷了漫長的慢熱期,終於找到了瞬間一拍即合的機會。

是的,友情有時候也是這麼充滿戲劇性。我是金牛座,她是處女座。

是什麼讓我們在1年的時間裡,將彼此從一個記得名字的人拉到了基友的隊列,還日聊三百回合?

我想,是因為——無聊,或者說,孤獨(投緣什麼的是婉約詞就不用了)。

放眼望去身邊已然只剩下我們兩個待嫁女,相親、結婚是連接我們之間話題的精髓部分。畢竟我們都是過完這個星期就29的人了,畢竟我們周圍的同齡人都早已是孩子TA爹媽了...... 而我們兩除了彼此很難找到一個日程作息相似,個人狀態相似,聊得投機,還能「勉強」不相互嫌棄的人了。

我們每天討論著婚姻這個龐大且常年高居熱議榜首的話題,且永遠與之結伴的話題的就是年齡,我們時常無可奈何感嘆自己,年紀有點大了,歲月有點快了,自己有點更迷茫了......

90年的我們滿30了,未婚,需要抱團取暖的活著

三十而立

古人從出生開始就為每個年齡階段立了一個配位詞,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事,早已給你定下「規矩」,比如處在我們這個年齡階段的:三十而立。儘管這種規矩只是大部分強制經驗的傳承,有時候真理就如同魯迅先生說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同樣依從「真理」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理。

對不對,無所謂。

只是,作為我個人來說,好不容易在將要「而立」之年才想到要想好好工作,想好好賺錢,想做一點事情,卻不斷被周圍的聲音提醒,你該找個靠譜的人嫁了,該生孩子了...... 你在這個時候該做很多事,除了不嫁人這件事。

畢竟,古人還說了:先成家,後立業。

90年的我們滿30了,未婚,需要抱團取暖的活著

要不要結婚?

細細想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開放,並沒有讓我們的思想得到可觀的解放,相反處在這種新舊交替的銜接時期,我們一邊深受舊觀念的束縛不能自拔,又嚮往新觀念的自由灑脫,但可悲的是我們既沒勇氣掙脫舊執念,也沒決心追尋新思潮,兩頭觀望的同時還坑了爹的給自己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就結婚這件事來說,我們既默認和恐懼“年紀大了”不好嫁這件事及其後果,又認同和嚮往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這種生活方式。

一方面不斷被提醒,該結婚了,我們甚至不斷彼此提醒可以找個「差不多」的人嫁了,畢竟自己也就只是一個「差不多」的人,一方面又因為現實而陷入另一種恐慌:離婚的恐慌。

在晚婚已經成為一項傳統舊念+社會現實雙重捆綁的重大過錯 情形下,婚姻也早已不是什麼避風的港灣,而可能是另一座精神的牢籠。

該結婚了。

30了,還沒成家,父母要遭受周圍人的議論紛紛;

30了,女人過了30就走下坡路了;

25-30歲是女人生孩子的黃金年齡;

30+的女人遇上好男人的幾率太低;

再不成家就很難找了吧,一個人孤獨到老好可怕;

......

結論:每個人都要結婚,所以不如早點結婚,反正要生孩子,不如早點找個人生了。

即便現在的離婚率上升到不可遏制的趨勢,我們也不敢停下來去想一想為什麼,因為還是要先完成前面的「任務」,才有資格談後面的選擇。

我們被告知:你得先結了婚,才有資格說離婚。

所以被引領可以選擇的,還是那條「路」,因為大家都在走,起碼一起走顯得更加正確和也更加安全。

不要結婚

作為女性,結了婚就要生孩子,搞不好還要辭職,就算不辭職,在職場裡女性也是處於更加吃虧的地位;

現在的愛情都是速食愛情,一個荷爾蒙衝動結了婚,衝動之後就是無盡哀怨;

現在的離婚率這麼高,出軌都不是新聞了,保不齊今天結了明天就離了,還不如不結;

一個人可以自給自足,逍遙快活,何必結個婚請個祖宗供在家,自己再兼一份保姆差呢;

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人,結了婚又有什麼意思呢?

......

結論:如果真的是愛情,結不結婚又有什麼重要,如果不是愛情結婚結了婚又有什麼意思? 如果只有愛情沒有面包結了婚怎麼過日子? 如果只有麵包沒有愛情那為什麼不自己賺麵包?

對婚姻的疑問,和因被現實感染而對未來的恐懼預設,讓我們遲遲在婚姻面前舉棋不定。

90年的我們滿30了,未婚,需要抱團取暖的活著

雪上加霜的“中年單身者”

無論是想結婚,還是不想結婚,其驅動和阻礙力似乎都是恐懼。

也許是來自這個年齡的恐懼,也許是來自這種大環境的恐懼,也許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恐懼,又或者是兼具,悲催的是最後一種情況還比較多。

更悲催的是這莫明的恐懼,還不止體現在結婚這件事上,還有來自職場的。

現在的職場,早已是95後的天下,92的都自稱老阿姨了(雖然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小姐姐),90後開始在職場被定位需要被淘汰的初始範圍了。

因年齡而帶來的職場危機感並不亞於不結婚帶來的:

你本應該混得比你年輕的人要好,可你沒有;

你本該已小有作為,可你沒有;

你本應該要先於比你年輕的人去完成一些事(結婚、生子、升職等等),可你沒有;

......

可儘管如此,還是要故作堅強樂觀的活下去,多少看起來看起來過得很好的人,都活成了一個標題:你只是在朋友圈裡過得很好。

偶爾會有一兩個勵志故事,告訴我們動力來自壓力,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會努力,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得付出更多努力。然後可以打滿雞血繼續埋頭衝一段時間,連頭都不敢抬,就怕一抬頭,勝利還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90年的我們滿30了,未婚,需要抱團取暖的活著

抱團取暖

處在由年齡帶來的未婚恐懼,是害怕被孤立和遺棄。

職場裡,我們已經被年齡“遺棄”了,生活裡我們被同年齡的人“孤立”了,我們急迫尋找身邊可以「抱團取暖」的人,尋找那些境遇、狀態相同的人;我們急需傾訴,急需找到一個組織,急需用一種方式來「證明」我們不是異類......

雖然,我覺得們本來就不是。

我和我姐們大概就屬於這座一種孽緣。

而往往在這種抱團取暖的過程裡,我們陷入更多更深的矛盾糾結:一方面因為找到了組織而不再需要獨自面對被孤立的處境,一方面內心深處那一丁點清醒又不斷提醒著自己的空虛和對現實的逃避.....

所以,一邊掙扎,一邊將就,一邊清醒,一邊沉淪。

生活,成為了一輪僥倖的遊戲。

90年的我們滿30了,未婚,需要抱團取暖的活著

對於婚姻我沒有什麼建議,儘管,我扯了這麼一籮筐。

但我對婚姻的態度依然是樂觀的:婚姻本身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人。年齡會對婚姻的選擇造成一定影響,但卻不是根本性的影響。對於婚姻最終的結果來說,找個在那個時間自己願意穿上婚紗的對的人,相伴一生才是結果。

也建議未婚的“大齡”女性朋友們,在擇偶上不要太關注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來配合自己,而不想弄清楚自己想要和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最後,越是恐懼一個人的生活,越要先學會一個人好好生活。即使最後你依然不能因此而遇見一個圓滿的人,收穫一段圓滿的婚姻,但獲得可以一個人好好生活的能力也不會是無用的。

90年的我們滿30了,未婚,需要抱團取暖的活著

-END-


我是鄧鄧,關注@流水記陣營 咱們一起叨叨那些長短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