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這幾天一場奪位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為吃瓜群眾提供了一大個哈密瓜。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由於主角之一姓李,因此立刻想到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那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陝西西安市)發動了一次奪權政變,七了咔嚓,將凡是有實力和自己爭皇帝寶座的全殺了,主要是大哥和四弟,自己則"禮貌"地讓父皇李淵榮登太上皇寶座,並讓老父宣佈自己是新太子,立刻登基,成為了唐太宗,第二年還改了年號名為貞觀。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不過此李非今天的那位李,今天的這位是要重奪王位,因此兩者有很大不同。縱觀歷史,重奪王位成功且最有名的當當屬明英宗朱祁鎮。這位皇帝很有意思,當上皇帝還有軍旅戎馬之思,並且不是做樣子,真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親率大軍和瓦剌作戰,結果在土木堡(河北懷來)失利,為瓦剌軍所俘,以至於一路向北,到了黑河,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皇帝被俘,確實讓明朝廷很沒面子,關鍵國不可一日無君啊。很快,新皇帝登基了,就是明英宗的異母弟弟朱祁鈺,明代宗,年號景泰,而那邊的英宗自然就被尊為太上皇了。

別看是倉促登位,但這位代宗真不錯,不僅在明朝,就是放眼整個中國歷史皇帝裡面也算優秀的一位,勵精圖治、退敵瓦剌,組織社會發展等。這從用人方面也能看出代宗的抱負,重用了一批賢臣,最有名的當屬於謙。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按理說,英宗可以一直安心將皇位就這麼坐下去,可硬核電腦都沒法預測的是,成為俘虜的英宗在瓦剌那裡是安然無恙,非但沒有受到虐待,反而和上到貴族、下到看守的瓦剌人打成一片,好吃好喝,還有瓦剌美女相陪。也許是皇帝規格高不好伺候,也許是瓦剌人都喜歡他不忍加害,英宗悠哉過了一年多之後,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瓦剌打算放人。

這邊明朝廷一聽太上皇要回來,大臣裡面有說願意迎接的。可代宗一聽不樂意了,說當初自己不願意當皇帝,是你們非要讓我上位。(這話一聽很義正言辭,很大公無私,可是代宗如果真這樣想,為啥當了皇帝還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位,改由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所以說,很多事情,嘴上說不是,身體真的很誠實。)剛過了一年多皇帝癮眼看就要玩完?和近臣一商量,主要就是和于謙商量。于謙勸慰說回來沒問題啊,皇帝寶座還是您坐啊。(于謙真是個賢臣,一萬個沒想到最終結果。當時英宗在位時可是將他下過獄的,這時還能主動請命讓英宗回來,這人品也是百分百可以。話說英宗曾經真法辦過於謙,不過很快將其釋放,只是由過去的兵部侍郎正三品官降低為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官,按照現在看,就是從國防部副部長職位改為最高法院管理刑事案件的副主事,但後來仍舊讓于謙官復原職,還是兵部侍郎。)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代宗一想也對,於是太上皇英宗回來了。不過回來後反倒沒有當俘虜快活,猶如階下囚,同時自己的兒子朱見深(明憲宗)也很快失去了太子身份。誠惶誠恐之中,英宗擔驚受怕了七年多,但身體沒問題,還挺硬朗,這心理素質真可以。

話說代宗不知怎麼回事,反倒是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就在病重之際,英宗出手了,在過去領導班子的擁護下,英宗從東華門長驅直入,是復位成功!

重登大位,必須斬草除根啊,凡是擁護代宗的一律殺,一代名臣于謙就在其中。代宗被貶回原來的官銜——郕王,軟禁西苑,不久撒手人寰,就地葬在西山那邊了。這裡多句嘴,正統明朝(不算南明)有16位皇帝,除了朱元璋葬在南京,還有13位皇帝葬在北京天壽山一帶,就是十三陵,加起來是14位,那還有兩位呢。一位就是代宗,由於這件事,只能將就在了北京西山,本來在十三陵修建的壽陵,也同時被毀掉。剩下的還有那位明太祖的孫子朱允炆,被叔叔朱棣一發狠,趕下了寶座,有說當時就被燒死了的,也有說是逃跑後下落不明的。

回來看英宗,英宗能夠在被敵軍俘虜釋放又時隔7年後重新上位,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這第一功勞首先得益於英宗的為人,這從稀裡糊塗斷送數十萬大軍的能力就可見一斑,沒有帶兵打仗的實力,別人就不會真視你為勁敵,反倒是以這個皇帝為棋子,對明朝吆來喝去,要吃要喝。同時,英宗宅心仁厚,有人緣,這從廢棄嬪妃殉葬制度也明顯體現,要知道嬪妃殉葬是很不人道的,皇帝崩了,就要選些嬪妃跟著過去,多雞皮疙瘩啊。即使其祖父輩,以德行著稱的仁宗、宣宗都沒想到的仁義之舉,英宗竟然想到而且做到了,這也讓人刮目相看。再者,英宗還釋放了朱允炆(恭閔帝)的後人,這也很說明問題。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此外,英宗即位之初就立刻提出了"法司慎行獄"的先進理念並下旨實行,同時還要求對於即將臨刑的死刑犯要三次複核通過後才執行,這些都具備與和現在的司法制度看齊的水平。除了司法,對於很多苦雜役人,英宗也是放人回家,給其自由,至於放糧救飢等善行更是不計其數。這些都嚴重表明,英宗是個善人。

事實上,對於異母弟弟朱祁鈺,英宗對他不錯,征討瓦剌之前,英宗是讓這個弟弟在家留守的。

以上是英宗的個人修為,這讓他有了重登王位的可能,此外就是有命了,本來代宗皇位坐的挺穩,但天不假年,身體不行,8年後生了大病,給了英宗重新上位的天時。而從英宗"北狩"(明史將英宗被俘的事實弱化為"北狩")回京算起,7年中分分鐘其實都能要了英宗的性命,但為啥沒幹?主要是英宗有太上皇的名份加持,加之英宗舊部還是有人掌握實權的,暗中多少有所保護,比如英宗復位成功的首個大功臣,就是石亨,手裡可有兵權,同時另一位徐有貞也是如此,這些人肯定保護英宗。大概其以上是英宗能夠獲得復辟條件並且成功的關鍵。

至於現在也想奪回大權的這位,和英宗相比,有一點是一致的,都確實當過各自層面的一把手。噹噹然除了這點還不夠,起碼還要積攢有一些鐵桿死黨,同時這些鐵桿還要有些說話當數的實權派在其中。退一步說,即使沒有鐵桿,此時情況有變,可能很多事情就變化了,不排除有私心者想由此為契機幫助奪位成功後,事業再上層樓的。以上要素具備外,剩下的,就是和英宗那樣,心態上要將事情看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如果要細看英宗、代宗的來回,一本書都說不完,因此收住,暫告段落,剩下的時間留給今天的錢幣。既然是英宗、代宗,那就要說當時的錢幣,宣德通寶。

按理說,皇帝更替,鑄錢就要重新來過,按新年號新鑄一批流通錢幣,可英宗思想比較不一般,決定沿用前朝,就是父親宣宗制錢,仍然使用宣德通寶,因此沒有另外鑄造。而不一般之處在於,英宗更力推"寶鈔"這種紙幣,足見其思想之前衛。

這枚宣德通寶,直徑2.5釐米,厚1.4毫米,重量為4.2克。

正面: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背面:

當,當年!重奪王位的有成功的嗎?有!他不姓李,姓朱……

別看小小一枚宣德通寶,但畢竟留存至今,說不定見證過那風雲變幻的時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