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带娃走正规的“劳动”之路,这些方式绝了

劳动节:带娃走正规的“劳动”之路,这些方式绝了

布谷老师:

现在的“五一”被贴上最多的标签,应该就是“旅游小长假”了,至于和“劳动”有啥关系,貌似越来越不明显了。


比起去景区看人山人海,借劳动节这个机会和孩子谈谈关于劳动的话题,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工作、了解劳动的意义,是不是更能让孩子受益呢?


现在,就跟随我们的步伐,和孩子聊聊关于爸妈上班的那些事儿吧!


一、和孩子聊工作,意义何在?


劳动节:带娃走正规的“劳动”之路,这些方式绝了


“爸爸妈妈,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啊?”想必,大多数父母都被孩子问到过这个问题。


这不这几天,女儿就一直在家里唠叨,“怎么还没到五一啊?”如果你以为她是想让我带她出去玩儿,那可就错了。她是在想着假期的时候能够陪我一起去单位值班!


自打上幼儿园后,她便对我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会缠着我问这问那。


可问题是,即便是我解释的很清楚了,孩子也还是一头雾水......


于是,我决定带着女儿一起去值班。


看着女儿可爱好奇的模样,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的我,也和她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充满了好奇,总喜欢揪着妈妈的衣角问。


而她的回答却是千奇百怪的,有的时候说是去打怪物;有的时候说是去买糖果;而更多的时候,她却都是不耐烦地对我说:“去赚钱!”说不定还要再加上一句:“好好念你的书就行了!”


不禁感慨,我们那一代的父母,总是“吝啬”与我们进行沟通,他们可能一方面觉得孩子还小,说了孩子也不会懂;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觉得即便是和孩子说了,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那么我想说,我们和孩子谈工作,到底意义何在?


1 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与爱,能增进亲子间关系。


当孩子问起或表现出想要知道关于父母工作的时候,说明孩子已经懂得思考了。


如果一味地敷衍或粗暴的打断,孩子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存在感的,自己是不被爱的。


反之,如果父母及时回应,并用心回答,会让孩子觉得:我是被关注,被爱的。


2 能有效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告诉孩子爸妈职业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是什么,在工作中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和处事原则。


比如:


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才能现实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等等。


而在这样的对话中,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具备了责任感,进而才能具有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3 父母对自己工作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职业观。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在《少年说》中,有一个叫李仁志的男孩的妈妈是一位外卖配送员。


在外人眼里,这可能是一份并不体面的工作,但他却自信地站在天台上,大方而坚定地介绍着妈妈的职业。


可以想象,孩子的父母平时一定是客观而积极地对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的,而在这样的影响下,才培养出了如此“三观正”的儿子。


央视一姐董卿也曾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深以为然。


父母工作时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会感染孩子,而若父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4 增加了孩子对社会的了解。


孩子在了解的工作,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份工作本身。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提前认识职场,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孩子也会在工作不易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学会尊重、理解和体谅父母,继而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去面对父母、家庭和社会。


想要孩子更懂事,更孝顺,不妨抽空和他们谈谈你的工作吧。


二、了解工作,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劳动节:带娃走正规的“劳动”之路,这些方式绝了


其实,说是和孩子“谈”工作,但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大致可以通过说、看、体验和玩,让他们充分了解我们的工作。


1和孩子谈“工作”

孩子的世界观正在慢慢的形成,关于工作,父母的回答,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职业观和格局高度。如果不知道具体怎么说,您可以这样和孩子说:


“妈妈工作,就是和一群人一起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事情。妈妈喜欢工作,工作不仅让我充实有价值感,更能让我快乐有成就感。”


言语中,让孩子对我们的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


2带孩子看“工作”

口说无凭?那么,就抽方便时带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直观感受一下。


带孩子走一遍我们上班来回的路;

和孩子介绍我们日常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与孩子分享我们工作中遇到到的一些小趣事.......


看一看,让孩子对我们的工作认识更近一步。


3让孩子体验“工作”

现在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儿童职业体验馆,在那里,孩子可以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关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各种职业如何工作,如何挣钱,怎么花钱等等。


在职业体验馆中,让孩子品尝艰辛、理解工作、懂得分享和学会合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孩子对工作的认识。


4陪孩子玩“工作”

可以带着孩子玩“工作”的游戏,和孩子一起模拟工作流程,让工作与游戏相结合,唤起孩子对劳动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等。


另外,平时生活中也要多鼓励孩子的新点子。这是保护孩子创造力、培养职业观的重要一步。


三、让孩子深入了解工作,可以带孩子做这件事


劳动节:带娃走正规的“劳动”之路,这些方式绝了


全球现在越来越流行“带孩子上班日”。


在美国,每年4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带孩子上班日”( Take Kids To Work Day),白宫通常会在这一天举行相关活动,部分白宫员工和常驻白宫的媒体记者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来上班。


这个全国性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进亲子关系,更在于给孩子一个机会来了解自己父母所从事的工作。


使孩子有机会接触成人的世界,了解真实世界如何运作,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打开了孩子们对自己未来的想象之门。


近年来,“带孩子上班”相关理念已引入中国,一些教育机构正在尝试发起这个公益教育行动,并将每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定为“带孩子上班”日。


虽然,现阶段很多企业无法实现这一福利,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带领孩子参观我们的工作场所,和他们介绍我们的工作流程等。


要知道,“带孩子上班日”的精髓,是用“体验”来代替“灌输”。


清明时,我带着女儿一起值班,她像个小密探一样,四下打探我的办公室。


“妈妈,你就是坐在这里对着电脑工作吗?”

“妈妈,这些纸是你的作业本吗”

“妈妈,电脑上是怎么工作的呢?”


在她的脑海里,她只知道每天妈妈要去一个叫“单位”的地方上班,现在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妈妈每天坐在哪、干什么等。


四、和孩子沟通时,这些话千万别说!


劳动节:带娃走正规的“劳动”之路,这些方式绝了


1 “上班赚钱,就是为了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啊。”


现实中,大多数家长都会这样回答孩子,简洁明了,直接道出工作的本质就是赚钱。


其实,工作的本质是赚钱没错,它能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但是要知道,工作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父母一味强调工作是为了赚钱,会无形中培养孩子金钱至上的观念,或让孩子有匮乏感和愧疚感。


现实中,也有些父母担心和孩子谈钱,觉得这样就会让孩子充满铜臭味,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金钱很重要,金钱教育,是教会我们孩子如何去获得和对待拥有。


最好的回答是,不强调赚钱,但也不回避工作是用来赚钱的。


2 “妈妈也不想上班,上班多累啊,可是每个人都要去上班啊。”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对工作充满反感,觉得工作是件痛苦的事。


也许你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真的过得很艰辛,别无选择,一点热爱都谈不上。可是,真的,请你不要把这种无奈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这样极有可能影响孩子对职业的最初理解。


一个成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藏着他的未来。父母若把负面的态度传递给孩子,则可能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告诉孩子,工作可能令我们忙碌,但是并不令我们痛苦,它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底气和力量。


3 “以后千万别像爸爸一样,做这种工作!”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有没有因为自己父母的职业而自卑?”其中一位网友的回答扎心了。


这种自卑与自怨贯穿了我的成长。因为父母卖过肉,摆过路边摊,卖过麻辣烫,在澡堂售过票,他们永远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为了逃避父母这个看起来很不体面的职业,他会在每天早上自己提前很久去学校;最害怕开家长会和老师打探家庭情况;每次填表都会在父母职业那栏犹豫很久........


孩子本来是白纸一张,如果我们传递给他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怎么会带来这样不愉快的记忆?要知道,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每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布谷老师说:


最后,布谷老师还想对孩子说一些话。


为什么父母总是苦口婆心让你好好读书呢?其实,做父母的并不是希望你长大后多么富有,而是希望你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非只有被迫选择的份。


孩子,愿你努力读书,长大后有选择自己工作的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