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瓦埠特色美食

瓦埠镇主要特产是以水产品为主,其中瓦埠湖银鱼是主要特产之一。瓦埠湖银鱼体长3-6厘米,体型扁长色白如玉,半透明似银而得名,古称脍残、银花。唐朝诗人杜甫的"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既是指银鱼而言。其实,瓦埠湖银鱼是浮游湖水上层的小型鱼类,无鳞短吻大眼睛,早春3、4月间产卵,排完卵后即死去,当地渔民称为"草籽鱼",认为是去秋草籽落在湖中到春天既生长发芽转为银鱼。幼鱼生长两个月左右即可捕捞,每年的捕捞旺季为两次,第一次为6月上中甸,第二次为9月的下旬10月上旬,除此期间为禁捕期。瓦埠湖银鱼营养丰富,每百克鲜银鱼中含蛋白质8克,每百克干银鱼中含蛋白质72克、脂肪13克、钙760毫克、磷质1100毫克。食鲜时,只需将从湖中捕捞出来的银鱼剔除杂草、杂鱼、杂质或通过解冻后的银鱼用清水漂淋一下,水开即入锅烹煮,辅以佐料,其味鲜美。食之可以健脾胃、通三焦。食用方法很多,家常佐以肉丝氽汤、鸡蛋氽汤、鸡丝氽汤等。银鱼即可鲜食外,还可晒干或冷冻制成小包装储藏。制成干品有两种方法:一是银鱼捕捞出网后,剔除杂草杂鱼杂质,放入清水中漂洗后沥水几分钟,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黄豆油中浸几分钟,捞出后当天晒干鱼成金黄色,色泽金亮,称之为"油条";另一种方法是将漂洗后的银鱼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有一定浓度的明矾水中,浸泡几分钟后捞出晒干,鱼成银白色,称之为"矾条"。银鱼出水后如过2-3小时不作处理则泻如水,故渔者得亨鲜食口福。现瓦埠湖银鱼几乎全部实行鲜品冷冻储藏后外调,不仅销往江浙上海一带,还出口东南亚、日本和港澳台地区,为国家赚取外汇。瓦埠湖银鱼在明末清初时就被列为贡品,成为帝王将相口中的美味佳肴。

瓦埠白虾

寿县瓦埠特色美食

寿县瓦埠特色美食

寿县瓦埠特色美食

寿县瓦埠特色美食

寿县瓦埠特色美食

特产之二是瓦埠白虾,属秀丽白虾类,遐迩闻名,清代时为贡品,遂称瓦虾。体长5-8厘米,甲呈银白色,闪光,间带有赤褐色斑纹。壳薄、肉满、细腻脆嫩。若取活虾去头,蘸酱醋食之,其味绝美,佐酒最佳。熟食清炒虾仁、葱爆油炸、盐渍大虾,鲜美爽口,优于一般塘、河虾。

毛刀鱼

特产之三是瓦埠湖的毛刀鱼,毛刀鱼一般体长约8-10厘米以上,有银色细鳞。每年七八月间捕捞量最大。晒干,其质优者色白稍透明,头部无滓泥,燃之可产尽。大的体长可达20厘米以上,渔民多以鲜的出售,可晒干。鲜食时将水烧开后,将鱼入锅并配以佐料;食干时,可将头剔除,放入油锅过油后配以佐料大火烧开后文火慢煮半个小时即可食之。

吊炉火烧

瓦埠的特产之四是"瓦埠街的吊炉火烧"。古时就有"瓦埠街的吊炉火烧下塘集的烧饼"之说。瓦埠的吊炉火烧是以面粉调成稠糊状让其通过自然发酵,等到发酵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按一定比例调以食用碱水,充分调制均匀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烧制。烧制方法通常是一个口径60公分的平底铁锅和一个与之配套的陶制锅盖,锅盖上一般糊上厚达1厘米的黄泥麻丝和的泥巴,烧火一般使用白皮麻秸较好,先将锅盖放在火上直接烧,烧到锅盖上的泥巴能与白皮麻秸磨擦出火星为佳。再将调制后放在平底里的面糊放在刚刚烧锅盖的炉火上,面糊上刷上糖稀撒上芝麻盖上刚刚烧红的锅盖,再在炉堂里添上少许柴草,等上七八分钟,当你打开锅盖后,一股淡淡的甜味和芝麻的香味保证诱的你口水直流,两面金黄色的外焦里嫩中空的近似半球状的吊炉火烧就烤好了。由于面粉是通过自然发酵并调制食用碱,不是经验充足的人是很难把握的,还要制作一套专用烤具,所以一般人家不会烧烤的。现在瓦埠街上也只有两三户从事"吊炉火烧"的烧烤,以此作为谋生的行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