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習書者不得不知的當代帖學代表


白蕉,習書者不得不知的當代帖學代表


白蕉,丁未生,字復翁,本姓何,松江人。

對書法來說,白蕉這一代人可能是最後的“古人”。古人書真,今人書假。什麼是“真”?真就是老老實實寫字,不欲人稱工乃工。這也是現代人最難以企及精神狀態。

白蕉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帖派第一人。當代帖派名家,有沈尹默、潘伯鷹、馬公愚、鄧散木、吳玉如等(謝無量、弘一等不是“正宗”的帖派),堪與白蕉比肩者,也只有沈尹默一人而已。


白蕉,習書者不得不知的當代帖學代表


陳振廉《現代中國書法史》說:在沈尹默系統中,最具有成就,在書法造詣上,甚至超越沈尹默的,是白蕉。在民國時代,還未發現如此深刻又如此自然地把握魏晉風度者。(沙孟海)稱他為三百年來罕見者。

在漫長的中國書法史上,趙孟頻、文徽明所缺少的逸氣,董其昌缺少的渾成,白蕉可以說是兼而有之。讀白蕉所書讓人深有感觸:

其一:歐虞基礎。歐陽詢的楷書從隋碑而來,虞世南是智永弟子,但歐虞楷書從用筆到結體都不無相似之處。《行書桃花源記》為我們提供了白蕉學歐的具體證據,而白蕉其他行書,則似乎虞體的成分多些。歐體中宮緊,而虞體中宮寬;歐體多相背之勢,虞體多相向之勢。白蕉結字多取相向之勢。虞世南楷書雖為山陰摘傳,然而隸意明顯,似過於王羲之、智永,白蕉沒有采用虞世南那種平緩右伸的橫畫和捺畫,他是有揚棄的。

白蕉,習書者不得不知的當代帖學代表

其二:碑版基礎。我尚無力指出白蕉學過哪一碑,不過,白蕉行書中不乏碑趣。王羲之、米節行書中,有不少字結體酷似魏碑,即使不能直指其學碑(王羲之當然不可能學魏碑),或暗合、或受影響,總之結果是這樣的。通脫的人是不會盯哇碑帖的,有些字的本來面目即天真,非碑無以表現無遺。白蕉說:“碑與帖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碑版多可學,而且學帖必先學碑。”“碑宏肆;帖蕭散。宏肆務去粗礦,蕭散務去側媚。”《白蕉蘭題雜存卷》裡有一段話也值得玩味:“足下喜坡公法書,何妨看《馬鳴寺碑》,更參王僧度手帖。足下若雲此中消息何預蘭事,我謂然則蘭亦何預君事。”這段話不但涉及碑與帖,而且不少字甚似六朝精細一路碑誌。

其三:《得示帖》和《孔侍中帖》。白蕉學王羲之,當然是無帖不學,而所得最多的,當不是《喪亂帖》,而是《得示帖》和《孔侍中帖》。王羲之用筆以裹鋒為主,所以線條瘦硬;折多於轉,所以更見鋒稜瘦骨。在王羲之的名帖中,《得示帖》和《孔侍中帖》最為溫潤,白蕉與此最為接近。


白蕉,習書者不得不知的當代帖學代表


其四:筆法。筆法是帖派書法的核心;轉筆又是帖派筆法的核心。白蕉線條的起止無跡,八面出鋒,直接王羲之,這是毫無疑問的。實現轉筆的方法,則是錐體的筆鋒,以不同的側面著紙,同時,在調轉方向時,通過轉和折,總使筆鋒發力得勢。為了利於調轉筆鋒側面,許多人認為應該低執筆,從而實現指腕配合,轉折分明;實際上,如果執筆太低,則雖然換鋒分明,但有虧圓潤流暢,而且筆勢短促,難得點畫中的蓄勢飽滿,留有餘地。必執筆略高,才能實現槓桿式的傳遞發力。五字執筆法又稱為撥燈法,大概就是這個緣故。白蕉的線條粗看匆遺少留駐,細看則處處交代清楚,筆筆力送到底;粗看逸筆草草,若不經意,細看則殺紙甚深,不乏鋪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猶能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從不把筆用“老”、用“死”。比較沈尹默尺瀆我們就能看到,沈尹默的張條,形準而筆實,卻相對少一種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韻致。


白蕉,習書者不得不知的當代帖學代表


其五:用曲。容易看到《行書桃花源記》直多而曲少,《白蕉蘭題雜存卷》則曲多而直少。書法中曲直並用,而以曲為難能。《白蕉蘭題雜存卷》“平鋒側斷,抽毫正利,操管貌葉……”一段,相對直多,就顯得枯燥些。白蕉善於用曲,特別是短筆畫,一般人寫得直來直去,他卻能寫得富於彈性。這或許得益於畫法。平時愛蘭成癬,朝夕觀摩,得其神趣,便用草書筆法一揮而出。蘭的生趣,也正在曲中。

其六:活氣。白蕉曾說:“作字要有活氣,官止而神行,如絲竹方罷,而餘音袋裳;佳人不言,而光華照人。”如果說像《行書桃花源記》《桂掉梅花聯》這樣的作品,還有些“作家氣”,那麼像《白蕉蘭題雜存卷》這樣的作品,正可謂處處得活,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得不止了。


白蕉,習書者不得不知的當代帖學代表

《白蕉蘭題雜存卷》裡有一段雲:“或問寫蘭如何乃佳,雲間曰:先不問佳。曰:既若能矣,於昔賢宜安從?曰:古人何所師?曰:如何得神?曰:行所無事。”文風似晚明小品,語氣似禪宗公案,又隱隱透出自負甚至據傲,這是白蕉式的語言,駕鈍者做不了他的弟子。白蕉書法的天才性也正是無法剖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