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學”、“帖學”、“碑學派”、“帖學派”自己學得是什麼書法

今天來聊一聊“碑學”和“帖學”。很多朋友在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一直不太明白自己學習的字帖,到底是屬於“碑學”還是“帖學”,其實“碑學”和“帖學”都有兩種解釋。


“碑學”、“帖學”、“碑學派”、“帖學派”自己學得是什麼書法

書法有云

第一種解釋:“碑學”和“帖學”的原意

1、“碑學”的原意

<strong>“碑學”的原本意思是指考訂和研究碑刻源流、時代、體制、製法、文辭內容、拓本真偽和書寫特點等的學問。它產生於北宋時期,是金石學的一個分支。

2、“帖學”的原意

<strong>“帖學”的原意是指對“帖”的源流和優劣、拓本的先後與精陋、刻工技術的高低、書跡的真偽和書法特點、刀法與筆法等諸方面問題的研究和考訂。它大約起源於南宋時期,是隨著刻帖的大量出現而興起。


“碑學”、“帖學”、“碑學派”、“帖學派”自己學得是什麼書法

王羲之平安帖(祝大家平平安安)

第二種解釋:“碑學”和“帖學”的流派

在一般的習俗中,<strong>“碑學”和“帖學”被理解成了在書法學習中因提倡的師法對象及因之而引起的審美意趣的不同而存在的兩種書寫流派,又稱它為“碑學派”和“帖學派”。

1、“帖學派”

“帖學派”以“二王”為宗,宋末元初的趙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朱允明、唐伯虎、清代的劉墉、王文治、王同書、鐵保等人被看作是“帖學派”的代表。

“帖學派”的來由

宋太宗趙光義於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出內府所藏曆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刻,名為《淳化閣帖》。<strong>刻帖的範本起初取自已故書家的墨跡,摹刻精良者堪稱下真跡一等,為繼承古代書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這種叢帖為師法對象的書法流派,即為“帖學派”。

2、“碑學派”

<strong>“碑學派”是以崇尚“碑學”貶低“帖學”為特徵的書學流派。始於清代乾隆、嘉靖時期,師法碑刻,代表人物有:鄧石如、何紹基、金農等。

“碑學派”的來由

“碑學派”的來由是由清代阮元在他的著作《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中提出“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於碑榜……北派則是中原古法,拘謹拙陋,長於碑榜……所望明穎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歐褚之舊歸,尋魏齊之墜業,素幾漢魏古法不為俗書所掩”而開啟的。

後來包世臣在他的著作《藝舟雙楫》裡頭,極力推崇北碑書法,尊魏卑唐。從這以後碑學的影響逐漸的擴大,一直到康有為出他的著作《廣藝舟雙楫》成為清代“碑學”的集大成之作。

康有為把北碑擴大到整個魏晉南北朝,使“碑學”理論有了更合乎科學的基礎,在他們的推動下,時人紛紛師法碑刻以救《淳化閣帖》之弊,形成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碑學派”。


“碑學”、“帖學”、“碑學派”、“帖學派”自己學得是什麼書法

元詳造像記

<strong>帖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許多原跡早已佚失的古代優秀書跡,其內容以啟牘文札為主,字體多為真楷和行草;碑刻則更多為篆隸和楷書,且在字裡行間摻入了刀刻的痕跡,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總之,

“碑學派”和“帖學派”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兩者的交互消長推動了書法藝術自身的發展。但是,我們學習書法,究其根本還是必須要通過臨習前人優秀書跡,才能夠掌握書法藝術的真諦。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