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翻譯,到底有沒有前途?


當翻譯,到底有沒有前途?


這是一個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也已經有許多人回答過。但我仍然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試著回答它。


當我們提到“前途”二字的時候,往往離不開收入狀況社會地位


首先是收入,我把它分為兩個問題。

1、當一個翻譯,能不能正常維持生計?

2、能不能進一步過上富足的生活?


曾經我甚至為從事大量的翻譯工作而感到過羞恥。因為周圍的人、包括我在內一直有一種潛在的認識,那就是“翻譯就是一個只要會說一門語言就能做的工作”。工作上,我極力擺脫翻譯的部分,而專心於部門預算、項目企劃等秘書業務,拼命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翻譯”。


但是結果怎樣呢?臨近辭職的那一年,我回顧了自己每年的加薪升級情況,結果吃驚地發現,自己的幾乎所有加薪都是翻譯相關的業績所帶來的。刨去加班費,在最後一年,我的薪資達到了剛入職時的三倍多是同期入職的員工當中最高的。而反觀我自己想要“轉型”而做的預算、企劃等秘書業務部分卻並沒有成為我的明顯加分項。


翻譯也並不是一個“只要會說一門語言就能做的工作”,我們還需要懂行業。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是汽車零部件製造商,那麼我就必須要知道這種零部件的用途、結構、開發流程、生產流程、相關技術指標等等知識。也許瞭解程度不能跟開發人員相比擬,但只要你勤於調查,多跟專業人士溝通,那一定能夠達到“初級專家”的水平。應該說,翻譯是一個隨時都處在學習狀態的職業。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公司做翻譯,天花板往往非常低。如果只從事翻譯工作,那麼可能工作個四五年,工資就不會有太大變化了。因為當有升職機會的時候,公司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從事部門核心業務的員工。如果你同時兼任其他業務,例如銷售、採購、法務,你還可以通過調崗的方式實現由翻譯到核心業務+語言的轉變,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以後進入升職通道做準備。當然,我也知道一些在大型跨國公司長年做高級翻譯的前輩,他們從事公司高管的同傳工作,薪資優厚,德高望重。但是,縱觀整個市場,這樣的公司只是少數。


綜合考慮自身情況下,我選擇了辭職,成為自由譯者。我希望把自己的翻譯能力變現,而不是把自己嵌進某個公司的框架當中。自由譯者對於翻譯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因為可以接觸到整個市場,以及各行各業的高層次人才,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和更高的天花板。我剛剛踏入這個行業,資源和經驗尚淺,但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目前平均的月收入大約相當於過去工資的兩到三倍。而由於是自由職業,我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在這裡寫公眾號,在沒有工作的時候睡到9~10點起床,在不想工作的日子裡推掉一些工作。比起in-house(公司翻譯),自由譯者能夠獲得更優渥的報酬,更多自己的時間,但同時對於翻譯實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在意識上要做與公司翻譯完全不同的心理建設,否則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只能接到低價單,越做越覺得被壓榨,最後得出“翻譯養不活自己”的結論。


且更重要的是,我非常享受翻譯帶來的成就感。當客戶驚喜、感激地對我說“謝謝”的時候,哪怕再辛苦,我都覺得如釋重負。而人往往只有在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業的時候,才能做出一番成績。


而做一個翻譯,有沒有可能實現小康生活,乃至富裕的生活呢?在這裡我想引用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富爸爸》系列裡面的一些內容。書裡將人的身份成了E(僱員)、S(自由職業者)、B(企業家)、I(投資人)四個象限,而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可能從屬於任何一個象限。比如老師這個職業,他既可以是學校的僱員,也可以是一個自己開網課的自由職業者,還可以是一個開辦教育機構的企業家,而每一個象限都有實現自己財富自由的方法。前文中已經談到過,公司翻譯的天花板很低,想要改善收入大多數只能通過向專業+語言乃至管理層轉型。但我們還可以選擇通過成為成功的S、B、乃至I來實現自己的“翻譯夢”。在S象限,蔡院森老師是我們的榜樣,而在B象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翻譯公司,數十人的員工,年收入卻可以達到千萬級別。I象限我不甚瞭解,不敢妄言,但我相信即使在這個象限,翻譯依然有著探索的餘地。


翻譯只是一種職業,它跟程序員、會計、教師、律師、醫生沒有區別。想要實現財務自由,比起我們的“職業”,要看我們能不能演繹好各自的“身份”,或者能否找到實現自己目標的“新身份”。


其次是關於社會地位。這裡的社會地位主要是指周圍的人是否重視、尊重翻譯,這點主要是關於自由譯者的。時常有同行抱怨甲方不尊重翻譯,讓翻譯做一些份外的工作,或者某某客戶對翻譯的態度惡劣等等,不一而足。我同樣會遇到這些問題,我覺得要緩解、解決這些問題,翻譯本身要對自己的定位、或者上文中提到過的“身份”有清晰的認識。


第一,翻譯是專業服務的提供者。自由翻譯不同於公司翻譯,很多時候與客戶只會在屈指可數的工作場合見面,平時極少共事,難免態度上比起對公司同事更為疏遠,比起“同事”,自由譯者更像是一個“供應商”。我在剛剛接工作的時候曾經因為這樣十分失落,覺得自己被“忽略”了。但當自己完成工作的時候,客戶都會笑著對我表示感激,這時我發現其實只是自己的心態沒有調整過來,還維持在一個公司僱員的心態,而不是一個專業的服務提供商。


第二,翻譯是輔助性的工作。翻譯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往往無法獲得其他職業同等的關注,除非你是今天某節翻譯課的主講,或者學術論壇上的發言者,我們默默無聞,卻又不可或缺。當我們對自己有了清楚的定位之後,就可以避免對客戶態度的“過分期待”。比起“求關注”,通過努力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翻譯服務,從長遠的角度獲得尊重,讓客戶覺得“這個翻譯不可或缺”更為重要。


第三,翻譯有說“不”的權利。有一些客戶,在請了翻譯之後會要求翻譯做許多翻譯以外的工作。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新能源公司的女老闆,每次開完會後要求我為她寫會議記錄,而剛剛起步的我害怕失去客戶,好幾次都答應了下來。最後,我心裡總是有著一種“被壓榨感”,而這位女老闆似乎也認為我“什麼都能答應”,在委託工作的時候開始大幅壓價、臨時改變工作時間等,最終跟這位客戶的關係基本是不歡而散。翻譯的工作只有“翻譯”,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這是最大的原則。如果客戶需要幫一些忙,而這些忙只是舉手之勞,我認為不妨伸出援手,但如果要求明顯已經超出了翻譯的職責範圍,一定要堅定而不失禮貌的拒絕,劃清自己的心理界線。這不僅有利於讓客戶對翻譯工作有更清醒的認識,其實還更有利於維持翻譯自己的工作熱情,以及保護與客戶的長期友好關係。


做翻譯到底有沒有前途?我要肯定而樂觀地說,翻譯有前途。只要翻譯水平過硬,即使是在公司內部,也是能夠獲得薪資上的回報的。但公司的主營業務和大家的普遍觀念決定了純翻譯基本不太可能獲得飛躍性的晉升。只要你的公司沒有“高技能人才”和“管理層”這兩套晉升制度,翻譯想要獲得在公司獲得高收入只能走核心業務+語言的道路。自由翻譯有機會獲得比公司翻譯更高的收入,但需要具備與公司翻譯截然不同的能力。而如果你想要的不光是高收入,而是極大的財富自由,那麼就必須深入研究成為優秀的E、S、B、I四個象限需要一些什麼樣的素質,乃至成為跨越兩個乃至多個象限的人才。


說了這麼多,我自己也並非一個已經成功了的翻譯,我還在自己的探索途中。但我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想法,讓對翻譯感興趣的人,能夠更積極、樂觀地看待這個行業,客觀地去分析它,不要被一些人的“翻譯養不活自己”、“你們很快就要被機器取代了”的言論嚇倒。自己是否真的喜歡翻譯帶來的成就感?是否真的去了解過這個行業?周圍人的言論有多少可信度?還有,自己是否真正嘗試過了?


翻譯行業的確不缺人,但,它一直都缺乏優秀的人才。


作者 染井

一個剛踏上職業旅程的日語自由譯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