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將軍與北大荒的不解情緣

說起王震將軍和黑龍江的故

王震將軍與北大荒的不解情緣

,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已經稻穀飄香的“北大荒”了。王震將軍對這片親手開墾出來的黑土地傾注了無數心血,水庫、大壩、公路……各種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陸續在荒原上紮根。

王震將軍與北大荒的不解情緣

說起王震將軍和黑龍江的故事,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已經稻穀飄香的“北大荒”了。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作為北大荒開發建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白山黑水間留下了無數汗水和期望。

在北大荒博物館的第二展館裡,一幅真人大小的彩色照片屏風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的老人滿頭銀絲,面容安詳地站在藍天白雲下一望無際的黃燦燦的麥田裡,雙目深情地凝望著遠方。雖然展館裡關於領導人與北大荒的故事數不勝數,陳列品也不計其數,但每逢有墾區的老人們走到這裡都會在這幅照片前停留片刻,有的還會深深地鞠上一躬。這個被無數黑龍江人所掛念的老人就是北大荒農墾事業的奠基人——王震將軍。

說起王震將軍和黑龍江的故事,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已經稻穀飄香的“北大荒”。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作為北大荒開發建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白山黑水間留下了無數汗水和期望。

王震將軍與北大荒的不解情緣

沒有官架兒的大將軍

1948年參軍的王尊信老人,於1950年隨部隊轉業到寶泉嶺農場,先後任幹事、文化宮副主任、美術教師、新聞幹事等職,1983年離休。他在農場工作的33年裡,一共見過王震將軍五次。

說起王震將軍,王尊信老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平易近人、艱苦樸素。“王震哪裡像個將軍?沒有一點官架子。光光的頭,很少戴帽子。王震幾次來寶泉嶺農場,老穿著一身褪了色、發了白的舊布軍服或一身普通的中山裝,穿雙布便鞋,絲毫沒有一點幹部的樣子。他能和群眾打成一片,但對幹部要求非常嚴格。”

雖然已時隔近六十年,但王尊信老人回憶起第一次見到王震將軍的場景還歷歷在目。王尊信老人回憶到,1951年冬,王震將軍來寶泉嶺農場畜牧區視察,他發現產仔的母豬壓死一頭豬仔,當時團政委兼場長王世英責問隊長:“《畜牧飼養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向工人們傳達了沒有?”“傳達了,只是詳細條文還沒有公佈出來。”隊長回答到。王震將軍接著問:“你是隊長,壓死豬仔該由誰負責?”隊長停了一下說:“我該負責”。“對,就是你隊長的責任。這次,我告訴場長不處分你,下次來再看到這種現象,就撤了你的職。”隨後,他告訴工人把死豬仔掛在隊部門前的板杖子上,以示警告。很快,隊長就張貼出《畜牧飼養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從此,再也看不到壓死豬仔的現象了。

王震將軍與北大荒的不解情緣

“鐵軍”挺進三江平原

曾任黑龍江農墾總局史志辦主任的鄭加真老人現已退休,回到了上海老家。他回憶起北大荒的奠基人王震將軍也是飽含深情。

鄭加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地說:“北大荒能有今天的富饒和美麗,王震將軍是功不可沒的。”

鄭加真在回憶錄中詳細地記述了當年的場景:1954年6月,鐵道兵司令員王震趕到小興安嶺林區湯旺河畔的洪山車站,看望了集結待命的800多名即將退伍的官兵。這些人多數是四川、貴州籍的戰士,因四川人太多、貴州又太窮,都不願回家,王震便對他們說:“留在北大荒辦農場好啊,我過去帶三五九旅在延安南泥灣開荒,毛主席表揚我們,黨中央稱讚我們是邊區‘發展經濟的前鋒’。那首《南泥灣小唱》,唱了十多年了!再說新疆開發才4年,眼下有了8個農業師和43個農牧場,硬是把荒灘變成了綠洲。這裡呢?北大荒,地勢平坦,一馬平川,黑土層厚,雨量充足……這是個興辦機械化農場的好地方呀!”

第二天,王震專程赴哈爾濱看望了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歐陽欽說:“你去的湯原還不是大荒原。大荒原在三江流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形成的沖積平原。那裡荒草漫野,渺無人煙,光密山縣那一帶荒地,就夠你開發的了。它相當於好幾百個南泥灣哩!”王震面露喜色說:“我帶兵進你的地盤,歡迎不?”歐陽欽說:“我雙手歡迎。你要是去密山,就會看到縣城火車站前立著一個三五九旅烈士紀念碑。戰士為解放密山獻出了生命,如今在流過血的土地上屯墾建場,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1955年元旦,戰士們敲著臉盆,放著鞭炮,把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五O部農場”的牌子掛上了場部大門。1956年,王震不辭辛勞,分別到鐵道兵各師做動員工作,先後動員鐵道兵第二、三、四、五、六、九、十一等師和一個軍官預備隊共1.74萬名指戰員開進北大荒;又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動員一批幹部來北大荒。

從1955年元旦創建八五O農場開始,歷經一年緊鑼密鼓的籌備,到1956年年底,王震在密山、虎林、寶清、饒河地區擺開了大規模開發北大荒的戰場。截止到1957年底,鐵道兵墾區已擁有農牧場13座,職工2.28萬人,耕地260多萬畝,播種面積107多萬畝,收穫糧食1.5億斤。

王震將軍與北大荒的不解情緣


指揮十萬官兵進軍北大荒

1958年,按照中央指示,十萬官兵進軍並開發北大荒。

1957年7月,當時出任農墾部部長的王震將軍到場部附近視察壓綠肥現場。壓綠肥現場,一排排壓好的綠肥堆青煙四起,熱氣騰騰。辛勤勞動的工人們歡聲笑語,一片繁忙的景象。王震將軍高興地問:“這麼好的積肥辦法是誰想出來的?”工人們回答:“是我們班長。”王震將軍隨手接過工人手中的鐮刀大顯身手地割起草來。工人們說:“首長,不行,有的草會扎壞手的……”王震將軍卻笑著說:“你們的小嫩手都不怕扎,我這雙老手更不怕”。回來的路上他又和大家在田地邊上採了些野菜。

隨著“荒原新村”的崛起和一條條公路的貫通,王震率領的十萬人馬正用雙手一點一點地改變著黑土荒原的面貌。1958年3月,王震指示,在完達山西麓、七虎林河上游興建中型的雲山水庫。3月底,集中轉業官兵400餘人和其他職工組成施工大軍。

參與過雲山水庫建設的雷春翔老人是1958年4月和退伍戰友們來到雲山水庫工地的。他回憶起當年的場景:“我被分配在三分隊第11小隊。一個分隊住一個大草棚子,即到外邊割回一些乾草鋪在地上,再鋪上被子,人睡在上面。吃的只有大楂子和鹹菜,很少能看到肉腥。當時的條件特別艱苦。沒有菜吃,糧食又運不進來,需要趟水到對面的工區背糧。路途遠不說,水深處都沒到了腰。”為了保證各類物資運往工區,指揮部決定在七虎林河架橋。任務落在了雷春翔所在的中隊。橋全長70米,五月初在水裡立木樁,人必須站在水中工作,將木樁打到泥裡。“當時水裡還是冰冷刺骨。大家就輪流下水作業,替換上岸取暖,實在凍得難受就喝上幾口白酒暖和一下。後來,我們中隊也因工作出色被上級授予了‘尖刀連’的稱號。”說到這裡,雷春翔老人的臉上浮現出孩子般自豪的笑容。

最讓雷翔春老人難忘的是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王震將軍曾多次到工地視察。他激動地說:“5月1日,王震親自挑土奠基和開車壓實。6月,他再次來到工地,到壩面和我們一起抬土筐上壩。工地上掀起了熱火朝天的勞動競賽。王震將軍幹完活還和我們一起吃大碴子、鹹菜,晚上也睡在地鋪上。這對我們的鼓舞非常大,大家幹勁更足了。經過7個多月的艱苦努力,雲山水庫大壩在11月11日夜間的下半夜全線竣工了。”

王震將軍對這片親手開墾出來的黑土地傾注了無數心血,水庫、大壩、公路……各種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陸續在荒原上紮根。

王震將軍與北大荒的不解情緣


將軍建了一座大學

八一農墾大學第一期學生林雁秋在回憶錄中這樣寫到,王震將軍對自己親手在東北墾區創辦地大學,感情特別深厚。

1958年,隨著十萬大軍的湧進,國營農場由原來的五十多個一下子激增到八十多個。在王震將軍的倡議下,農墾部黨組織決定,創辦一所東北墾區自己的大學。於是,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誕生了。

林雁秋回憶到,1985年的10月,農墾局草炭積肥現場會在八一農大召開,王震部長也來了。學校舉行全校師生員工大會,請校長講話。當天王震身穿軍便服,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時而慢條斯理,時而高亢激昂,說著說著,突然停頓下來,展示一張紙條,說:“有個同學建議我給學校命名……”只見他面帶微笑,略加思索,胸有成竹地說:“就叫‘八一農業大學’怎麼樣?”他接著說:“用‘八一’來命名,就是要農大保持和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用共產主義精神來教育學生,培養又紅又專的專門人才,以便用現代科學技術支援和武裝墾區……”後來,這個學校的名稱又經過幾次改動,但“八一”兩字始終保留著,1959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正式定名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此後,王震將軍又在學校的師資、教學方法、教學設施、校舍建設等方面經常指導,還根據農墾事業的特點提出“三結合”的教育方針。1958—1962年,他幾乎每年都要來墾區檢查工作,每次來墾區視察,幾乎都要來八一農大落腳。

1990年8月1日,王震老人再次來到學校,與師生共慶建校三十二週年。校園裡一片歡騰。

魂歸黑土地

年事已高的王震將軍後來回到了北京,卻依然常常懷念北大荒這塊當年戰鬥、耕耘過的地方。參與《黑龍江省農墾經濟發展史》編寫的周迅回憶到,這本30萬字記錄國營農場經濟發展史的書稿從一開始就受到王震老人的關注。王老在看過初稿後就欣喜地接見作者。

1982年,周迅和編寫小組中的另外3名同志赴京見王震。

還沒等周迅說清來意,王震就說:“你們省裡的院校專家參與寫作農墾的書,這樣合作很好嘛,給北大荒經濟發展史趟出一條路子嘛!”王老還給周迅等人提出了不少建議。後來,他又說:“1958年十萬官兵開發北大荒,是“英雄解甲重上戰場”,真是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前無古人啊!不容易啊!你們要把十萬官兵寫充分些,肯定他們、宣揚他們!”

每每提到當年的這個場景,周迅總是心潮起伏,他說:“王震將軍身居高位,事隔多年,居然難忘艱苦卓絕的往事,牽掛著當年復轉官兵。這太難得了。”

1993年3月12日,王震將軍在廣州病逝。後來,王震將軍三子王之、孫女王京川從首都北京專程來到北大荒,遵從老人的遺言,將王震將軍及其夫人王季表的部分骨灰灑向北大荒的沃土。戎馬一生的王震將軍長眠於曾經戰鬥過併為之無限眷戀的白山黑水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