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不解情缘

说起王震将军和黑龙江的故

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不解情缘

,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已经稻谷飘香的“北大荒”了。王震将军对这片亲手开垦出来的黑土地倾注了无数心血,水库、大坝、公路……各种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陆续在荒原上扎根。

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不解情缘

说起王震将军和黑龙江的故事,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已经稻谷飘香的“北大荒”了。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作为北大荒开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白山黑水间留下了无数汗水和期望。

在北大荒博物馆的第二展馆里,一幅真人大小的彩色照片屏风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的老人满头银丝,面容安详地站在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麦田里,双目深情地凝望着远方。虽然展馆里关于领导人与北大荒的故事数不胜数,陈列品也不计其数,但每逢有垦区的老人们走到这里都会在这幅照片前停留片刻,有的还会深深地鞠上一躬。这个被无数黑龙江人所挂念的老人就是北大荒农垦事业的奠基人——王震将军。

说起王震将军和黑龙江的故事,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今天已经稻谷飘香的“北大荒”。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作为北大荒开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白山黑水间留下了无数汗水和期望。

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不解情缘

没有官架儿的大将军

1948年参军的王尊信老人,于1950年随部队转业到宝泉岭农场,先后任干事、文化宫副主任、美术教师、新闻干事等职,1983年离休。他在农场工作的33年里,一共见过王震将军五次。

说起王震将军,王尊信老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王震哪里像个将军?没有一点官架子。光光的头,很少戴帽子。王震几次来宝泉岭农场,老穿着一身褪了色、发了白的旧布军服或一身普通的中山装,穿双布便鞋,丝毫没有一点干部的样子。他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但对干部要求非常严格。”

虽然已时隔近六十年,但王尊信老人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王震将军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王尊信老人回忆到,1951年冬,王震将军来宝泉岭农场畜牧区视察,他发现产仔的母猪压死一头猪仔,当时团政委兼场长王世英责问队长:“《畜牧饲养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向工人们传达了没有?”“传达了,只是详细条文还没有公布出来。”队长回答到。王震将军接着问:“你是队长,压死猪仔该由谁负责?”队长停了一下说:“我该负责”。“对,就是你队长的责任。这次,我告诉场长不处分你,下次来再看到这种现象,就撤了你的职。”随后,他告诉工人把死猪仔挂在队部门前的板杖子上,以示警告。很快,队长就张贴出《畜牧饲养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从此,再也看不到压死猪仔的现象了。

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不解情缘

“铁军”挺进三江平原

曾任黑龙江农垦总局史志办主任的郑加真老人现已退休,回到了上海老家。他回忆起北大荒的奠基人王震将军也是饱含深情。

郑加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北大荒能有今天的富饶和美丽,王震将军是功不可没的。”

郑加真在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述了当年的场景:1954年6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赶到小兴安岭林区汤旺河畔的洪山车站,看望了集结待命的800多名即将退伍的官兵。这些人多数是四川、贵州籍的战士,因四川人太多、贵州又太穷,都不愿回家,王震便对他们说:“留在北大荒办农场好啊,我过去带三五九旅在延安南泥湾开荒,毛主席表扬我们,党中央称赞我们是边区‘发展经济的前锋’。那首《南泥湾小唱》,唱了十多年了!再说新疆开发才4年,眼下有了8个农业师和43个农牧场,硬是把荒滩变成了绿洲。这里呢?北大荒,地势平坦,一马平川,黑土层厚,雨量充足……这是个兴办机械化农场的好地方呀!”

第二天,王震专程赴哈尔滨看望了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欧阳钦说:“你去的汤原还不是大荒原。大荒原在三江流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形成的冲积平原。那里荒草漫野,渺无人烟,光密山县那一带荒地,就够你开发的了。它相当于好几百个南泥湾哩!”王震面露喜色说:“我带兵进你的地盘,欢迎不?”欧阳钦说:“我双手欢迎。你要是去密山,就会看到县城火车站前立着一个三五九旅烈士纪念碑。战士为解放密山献出了生命,如今在流过血的土地上屯垦建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1955年元旦,战士们敲着脸盆,放着鞭炮,把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O部农场”的牌子挂上了场部大门。1956年,王震不辞辛劳,分别到铁道兵各师做动员工作,先后动员铁道兵第二、三、四、五、六、九、十一等师和一个军官预备队共1.74万名指战员开进北大荒;又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动员一批干部来北大荒。

从1955年元旦创建八五O农场开始,历经一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到1956年年底,王震在密山、虎林、宝清、饶河地区摆开了大规模开发北大荒的战场。截止到1957年底,铁道兵垦区已拥有农牧场13座,职工2.28万人,耕地260多万亩,播种面积107多万亩,收获粮食1.5亿斤。

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不解情缘


指挥十万官兵进军北大荒

1958年,按照中央指示,十万官兵进军并开发北大荒。

1957年7月,当时出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到场部附近视察压绿肥现场。压绿肥现场,一排排压好的绿肥堆青烟四起,热气腾腾。辛勤劳动的工人们欢声笑语,一片繁忙的景象。王震将军高兴地问:“这么好的积肥办法是谁想出来的?”工人们回答:“是我们班长。”王震将军随手接过工人手中的镰刀大显身手地割起草来。工人们说:“首长,不行,有的草会扎坏手的……”王震将军却笑着说:“你们的小嫩手都不怕扎,我这双老手更不怕”。回来的路上他又和大家在田地边上采了些野菜。

随着“荒原新村”的崛起和一条条公路的贯通,王震率领的十万人马正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改变着黑土荒原的面貌。1958年3月,王震指示,在完达山西麓、七虎林河上游兴建中型的云山水库。3月底,集中转业官兵400余人和其他职工组成施工大军。

参与过云山水库建设的雷春翔老人是1958年4月和退伍战友们来到云山水库工地的。他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我被分配在三分队第11小队。一个分队住一个大草棚子,即到外边割回一些干草铺在地上,再铺上被子,人睡在上面。吃的只有大楂子和咸菜,很少能看到肉腥。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没有菜吃,粮食又运不进来,需要趟水到对面的工区背粮。路途远不说,水深处都没到了腰。”为了保证各类物资运往工区,指挥部决定在七虎林河架桥。任务落在了雷春翔所在的中队。桥全长70米,五月初在水里立木桩,人必须站在水中工作,将木桩打到泥里。“当时水里还是冰冷刺骨。大家就轮流下水作业,替换上岸取暖,实在冻得难受就喝上几口白酒暖和一下。后来,我们中队也因工作出色被上级授予了‘尖刀连’的称号。”说到这里,雷春翔老人的脸上浮现出孩子般自豪的笑容。

最让雷翔春老人难忘的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王震将军曾多次到工地视察。他激动地说:“5月1日,王震亲自挑土奠基和开车压实。6月,他再次来到工地,到坝面和我们一起抬土筐上坝。工地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王震将军干完活还和我们一起吃大碴子、咸菜,晚上也睡在地铺上。这对我们的鼓舞非常大,大家干劲更足了。经过7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云山水库大坝在11月11日夜间的下半夜全线竣工了。”

王震将军对这片亲手开垦出来的黑土地倾注了无数心血,水库、大坝、公路……各种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陆续在荒原上扎根。

王震将军与北大荒的不解情缘


将军建了一座大学

八一农垦大学第一期学生林雁秋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王震将军对自己亲手在东北垦区创办地大学,感情特别深厚。

1958年,随着十万大军的涌进,国营农场由原来的五十多个一下子激增到八十多个。在王震将军的倡议下,农垦部党组织决定,创办一所东北垦区自己的大学。于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诞生了。

林雁秋回忆到,1985年的10月,农垦局草炭积肥现场会在八一农大召开,王震部长也来了。学校举行全校师生员工大会,请校长讲话。当天王震身穿军便服,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时而慢条斯理,时而高亢激昂,说着说着,突然停顿下来,展示一张纸条,说:“有个同学建议我给学校命名……”只见他面带微笑,略加思索,胸有成竹地说:“就叫‘八一农业大学’怎么样?”他接着说:“用‘八一’来命名,就是要农大保持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用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学生,培养又红又专的专门人才,以便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援和武装垦区……”后来,这个学校的名称又经过几次改动,但“八一”两字始终保留着,195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定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此后,王震将军又在学校的师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校舍建设等方面经常指导,还根据农垦事业的特点提出“三结合”的教育方针。1958—1962年,他几乎每年都要来垦区检查工作,每次来垦区视察,几乎都要来八一农大落脚。

1990年8月1日,王震老人再次来到学校,与师生共庆建校三十二周年。校园里一片欢腾。

魂归黑土地

年事已高的王震将军后来回到了北京,却依然常常怀念北大荒这块当年战斗、耕耘过的地方。参与《黑龙江省农垦经济发展史》编写的周迅回忆到,这本30万字记录国营农场经济发展史的书稿从一开始就受到王震老人的关注。王老在看过初稿后就欣喜地接见作者。

1982年,周迅和编写小组中的另外3名同志赴京见王震。

还没等周迅说清来意,王震就说:“你们省里的院校专家参与写作农垦的书,这样合作很好嘛,给北大荒经济发展史趟出一条路子嘛!”王老还给周迅等人提出了不少建议。后来,他又说:“1958年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是“英雄解甲重上战场”,真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前无古人啊!不容易啊!你们要把十万官兵写充分些,肯定他们、宣扬他们!”

每每提到当年的这个场景,周迅总是心潮起伏,他说:“王震将军身居高位,事隔多年,居然难忘艰苦卓绝的往事,牵挂着当年复转官兵。这太难得了。”

1993年3月12日,王震将军在广州病逝。后来,王震将军三子王之、孙女王京川从首都北京专程来到北大荒,遵从老人的遗言,将王震将军及其夫人王季表的部分骨灰洒向北大荒的沃土。戎马一生的王震将军长眠于曾经战斗过并为之无限眷恋的白山黑水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