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尤其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育儿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让父母感到焦虑和疲惫:

-晚上孩子和朋友外出,却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回家,也没有给你打电话或发短信。

-孩子总是告诉你,他的朋友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当你在家办工的时候,孩子却在客厅追逐打闹、大吼大叫。

……

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现在,如果告诉你,你不必承担起上面全部的问题,你会不会感到惊讶?《父母效能训练》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惊讶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些不全部都是父母的问题,而父母也不需要去解决每个人的问题,这令无数家长感觉如释重负。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父母效能训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用一条接纳线和一个行为窗口,为问题找到归属,帮助家长协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修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P.E.T父母效能训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他被誉为“沟通之父”,连续三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父母效能训练课程是他在40多年前创办的,这一家教经典,不仅遍布美洲,更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再版数量更超过400万册。托马斯·戈登带着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帮助无数父母学会划分问题的归属,在家庭当中构筑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下面就围绕如何划分问题的归属、当问题归属于孩子时,父母该怎么做、以及当父母拥有问题时,又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谁的问题

育儿之所以让父母觉得疲惫不堪,是因为父母把所有的问题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无论是孩子在学校、社区遇到的问题,还是孩子的行为问题,父母都急切地想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在肩负起“父母”这个身份之前,他们首先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真实的人就会有真实的情感,会有不同的喜好和个性。

为人父母,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做真实的自己,因此我们不必要求自己全盘接纳孩子的行为。

对此,《P.E.T父母效能训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对待孩子的行为:用一个行为窗口和一条接纳线,区分孩子的可接纳与不可接纳行为。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在右边长方形的最下方就是不可接纳区,这代表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干扰到了父母,使父母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个时候,是父母拥有问题。比如:

-孩子在游戏中把脏手印印在了墙壁上

-放学后,孩子没有在约定好的地方等你,也没有发信息打电话告之你

在行为窗口的最上方,表示孩子拥有问题: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感到受挫、沮丧或者遇到了麻烦。比如:

-新剪的发型被同学嘲笑

-朋友不想和他一起玩

如果说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发出的信号是“你好像遇到了麻烦,需要我的帮助吗?”那么,当问题归属于父母时,则需要完全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时,父母应有的态度是“我遇到了一些麻烦,我需要你的帮助。”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二、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想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那么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但现实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们会发现孩子和自己交流的意愿越来越低。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宁愿把生活的遭遇和不顺倾诉给陌生人听,也不愿对最亲近的家人提起。事实上,当我们满怀心事的时候,我们第一个需求是有人能理解、接纳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发表评论,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寻求“树洞”。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没有感受到接纳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表达我们对孩子的接纳呢?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1、 不干涉就是一种接纳

令许多父母没想到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说些什么,就能够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接纳,这就是非语言接纳,包括了手势、表情、姿势或其他行为。

想一想,在与孩子的互动当中我们常常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有一次带孩子去上亲子手工课,一对母子让我印象深刻:

妈妈:“你这画的是鱼嘛?”

妈妈:“你应该给这条鱼画上一点鳞片,这样别人才看得出来这是一条鱼。”

妈妈:“你这颜色涂得有点脏,你应该每个部位涂一个颜色。”

妈妈:“要不然你重新画吧,你平时在家画得挺好的呀。”

我想最后孩子画出来的不是自己想画的鱼,而是妈妈想画的鱼。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却经常过分干涉孩子的事情,在面对孩子时很难做到“袖手旁观”。我们急切地想要告诉孩子是非观念,过分在意他人对孩子的看法和评价,希望孩子时时刻刻需要我们的帮助。殊不知,

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传达给孩子的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自己能把事情做好,认为孩子需要协助才能完成一件事情,我们在向孩子传达我们的不接纳。所以,当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时,只要父母不干涉,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发挥,就是在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接纳。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2、积极倾听

托马斯·戈登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告诉我们,“典型的父母”在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常常使用带有命令、警告、说教、羞辱、质问等负面信息的沟通方式,而且这种沟通方式的代价往往是沉重的。

前不久的社会新闻仿佛还历历在目:17岁高中生跳桥自杀,当时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母亲不但没有对孩子的情绪给予接纳,反而批评了他,导致一个17岁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有人评论说,“这个妈妈的后半生,都会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说话。”

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接纳。在《P.E.T父母效能训练》里,作者托马斯·戈登将这种方法称为“积极倾听”。

(1) 什么是“积极倾听”?

由于孩子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限,大多数时候,孩子常常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用积极倾听来确认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P.E.T父母效能训练》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当一个孩子感觉饥饿,他可能对家长说的是:“晚饭什么时候准备好?”

这时候,父母有可能会认为,孩子这么问,是想早点吃完饭,才能出去玩。那么父母对孩子信息的解读就是错误的。

这时候,如果父母使用积极倾听,那么他该做的就是向孩子验证自己的猜想。“你希望早点吃完饭然后出去玩。”

孩子得到父母的反馈,就会告诉父母,他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不,我真的肚子饿了。”

最终,父母通过积极倾听就能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2)“积极倾听”为何有效?

①首先,“积极倾听”帮助孩子克服对负面情绪的恐惧。我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具有破坏力的,所以当孩子被负面情绪围困时,我们常常会告诉孩子:“不准哭!”“别苦着一张脸”。但是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就能成为一个不受情绪控制的人。

②“积极倾听”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使用“积极倾听”的父母会发现,他们在反馈孩子的感受时不再夹带强烈的情绪,语气更加平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孩子也轻轻地推开了与父母沟通的大门。

③“积极倾听”能够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积极倾听”把问题留给孩子,父母用倾听和不带评判的回应帮助孩子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一旦孩子明白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知道自己的感受被无条件接纳,他们就会从情绪中转移到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用“积极倾听”帮助孩子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能够帮助父母解决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麻烦。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学会处理由于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带来的问题。


三、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家庭是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场所,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会打搅、干扰、激怒父母,有时候他们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到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养育子女的过程当中,很多父 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要出门的时候,孩子却还在磨磨蹭蹭;

下班之后带着一身疲倦回到家,孩子却依然纠缠不休;

刚打扫完客厅不久,孩子又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

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很容易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问题孩子”让父母把问题锁定在孩子身上,忽视了这些问题的归属其实是父母自己。

当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时候,是孩子给父母带来了问题。父母觉得自己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产生烦恼、怨恨,感觉被激怒、不尊重。托马斯·戈登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告诉父母们,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该做的是直面孩子,与他们交谈,从而改变这种不可接纳的行为。这种方法他称之为“面质技巧。”

回想一下过去当我们察觉自己对孩子行为不接纳时,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就能够理解托马斯·戈登提出的“面质技巧”是如何发挥效用的。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1、 无效的面质方法

(1)发出“解决方案信息”

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孩子需要别人不断的提醒和督促才能做得好。这种观念抹杀了孩子发自内在的自我管理和修正不良行为的意愿和能力。父母不等待孩子主动做出体谅他人的行为,就先告诉孩子他“必须”或“应该”怎么做。比如:

“今晚10:00前必须把作业做好!”

“赶紧把这些收拾起来,否则后果自负。”

“别人在说话的时候,要静静地听。”

父母的本意大多是制止孩子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却没想到这样做反而引发了孩子的抗拒心理。父母急着纠正孩子不可接纳的行为,却常常忽略了,当我们把“解决方案”放在孩子面前时,其实也剥夺了他们自己学习体谅他人,自我调整和修正的机会。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2)发出“贬损信息”

除了发出“解决方案信息”,当父母处在赶时间、疲惫、焦虑的状态下,往往会说出让孩子感觉更糟的“贬损信息”,对亲子关系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可能很多父母都发现自己曾经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你会把我气死。”

“你成天就知道给我惹麻烦。”

“你为什么不能听话一点?”

《P.E.T父母效能训练》给父母敲响了警钟:在我们下意识地对孩子说出这些话时,我们就是在排斥孩子的性格,轻视这个人,粉碎他的自尊,对他的个性下一个评判。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在她们的著作中阐述了心理学中“自我实现预言”的危害:

“如果你给一个孩子贴上反应慢的标签,他便开始认为自己就是反应慢。如果你觉得一个孩子淘气,他总会有机会向你显示出他有多淘气。”

习惯向孩子发出“贬损信息”的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和批判,已经渗透到了日复一日的生活当中,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了破坏性的作用。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笨手笨脚、没用等等,童年时的负面信息就像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孩子,一点一点夺去了孩子眼底的光,给孩子带来终身不可磨灭的障碍。

父母们想知道,如果这些方法无效,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2、 面质孩子的有效方法——“我——信息”

无论是发出“解决方案信息”还是“贬损信息”,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些信息几乎都是以“你”字开头,或者包含“你”字,这就是作者托马斯·戈登所说的“你——信息”:

“你难道不能听话一点吗?”

“非得惹我生气你才高兴是吗?”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转变我们的说话方式,才能即表达我们希望孩子修正他们行为的期望,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呢?关键在于把“你——信息”转化为“我——信息”。当父母仅仅只是告诉孩子,他的不可接纳行为给父母带来的感受时,父母就是在传达“我——信息”:

“我刚把客厅打扫好,就被弄乱了,这让我心情很不好。”

“妈妈现在很累,不想玩。”

“当我回到家看到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我会很心烦。”

“我——信息”直接表达了父母的感受,而不涉及人品好坏 ,“你——信息”则充满了对孩子的评价,孩子听到的是他应该做什么,或是他有多坏。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3、“我——信息”的构成要素

一条能够让孩子正确理解父母的感受的“我——信息”包含了三大要素:行为+感受+影响

行为指的是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比如,当你看到孩子玩玩具没有收拾,把家里弄得一团乱,我们很容易脱口而出夹带标签的评价:“你没有把玩具收拾起来,你每次都这样。”相反,不带指责和标签的描述是:“你没有把你玩好的玩具收拾起来,现在客厅一团乱。”

如果仅仅是描述孩子的行为让我们产生了什么感受,对于让孩子改变其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会让他们觉得“为什么我把足球放在床上妈妈会生气?”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具体地影响父母的,那么他就缺少足够的动力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当父母对孩子发出“你——信息”时,常常带着强烈的负面情绪,“你——信息”成为父母负面情绪的宣泄,并且无助于改善孩子的行为。而“我——信息”则让父母关注到自己的真实感受。直面自己的感受,父母不需要再刻意扮演“父母”该有的样子,孩子也能感受到更真实的父母。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4、为什么“我——信息”更加有效?

(1)“我——信息”不太容易激起抵抗和叛逆。当父母发出“我——信息”时做到客观描述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就会有无可争辩的认识。比起“你——信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我——信息”让孩子可以自己选择采取什么行动。

(2)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信息”把承担自己责任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过去,无论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大人遇到了问题,父母就像“直升机”一般围绕在孩子身边,准备时刻进行救援。

我们都希望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但如果孩子们没有机会认识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没有机会去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呢?

(3)“我——信息”是真诚的,这也促使孩子们用更加坦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促进家庭当中用更加平和的方式进行沟通,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当父母不再“急着给孩子一个教训”,我们反而能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比如,我们深爱着他们,并且始终愿意和他们共同面对一切问题。

大吼大叫孩子才会听?|划分问题归属,轻松做爸妈

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养育问题是每一个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每个父母都是性格迥异的人,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们独特的风格,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用一个有效的模型,帮助每位父母采用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来解决具体的养育问题。它告诉所有的父母,我们不必按照育儿书上罗列的一二三来教育孩子,但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个真实的父母。就像斯科特·派所说“真正的爱的滋养,远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养育过程完全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