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類到三天可見,朋友圈怎麼了?


從分類到三天可見,朋友圈怎麼了?

今日熱搜-楊天真朋友圈

今天“朋友圈”上了熱搜榜。

我們日常的無奈,被楊天真發洩了出來。隔著屏幕也頓覺痛快了些。因為朋友圈裡,不全是朋友,搬運別人朋友圈,侵犯別人隱私的事情時有發生。

朋友圈,英文名字叫moments,顧名思義,就是跟圈裡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某一時刻,或者記錄自己的某一時刻。

朋友圈,本來是個很私人的地盤。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認識的不認識的,都進到朋友圈裡來了。

交情好的,朋友圈裡評論幾句;交情一般的,也得維持個點贊之交;既不評論也不點讚的,大約只是礙於情面留在圈裡。

2011年之前,我們用QQ聊天,用QQ空間發表動態,那時候社交軟件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新奇與樂趣,還是比較純粹的。

從分類到三天可見,朋友圈怎麼了?

這隻小企鵝帶給我們太多歡樂時光

2011年春天,一款叫微信的app騰空出世,既生瑜何生亮,那時候完全想象不到它日後會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什麼位置。隨後2012年,代替QQ空間的朋友圈也應運而生。相比QQ空間,朋友圈看不到瀏覽痕跡和陌生人的評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用戶對隱私的呼求。所以一經出世,就迅速搶佔了社交軟件市場。

從分類到三天可見,朋友圈怎麼了?

讓用戶歡喜,也讓用戶憂的朋友圈

我們不知道張小龍先生研發朋友圈的初衷是什麼。最初的我們只是享受發送圖片與朋友圈裡的人互動,點贊,評論和一連串交換彩虹屁的過程。在這個階段,朋友圈也帶給了我們樂趣。

後來,我們發朋友圈開始慢慢精細化,九宮格的照片背後是一個個精心展現的人設,在這個階段,發朋友圈開始變得繁瑣,帶來了煩惱。一個個勵志的人設出現在朋友圈的時候,確實也刺激了我們奮起直追,努力工作,熱愛生活的勁兒。

從分類到三天可見,朋友圈怎麼了?

成功人設標配:星爸爸+健身房

隨著我們朋友圈的範圍擴大,盜用頭像和朋友圈詐騙的事件頻見新聞,我們發朋友圈開始有所顧慮,開始設置分類;後來老闆僱用了我們,也一併徵收了我們的微信和朋友圈,我們的朋友圈不再是隻發我們自己生活的私人地盤,成了宣傳公司業務的商業工具,大抵是這個時候開始,周圍人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了,畢竟屏蔽老闆,同事可見還是有風險的,只是偶爾翻翻朋友圈,看看別人的詩和遠方;再後來,朋友圈成了不收廣告費的廣告地盤,各種廣告推送層出不窮;直到微商入侵,朋友圈已經很難翻到真正的朋友圈。

從分類到三天可見,朋友圈怎麼了?

至此,我們依然不捨得完全關閉朋友圈,三天可見,似乎成了我們退隱江湖之前的最後退讓。

朋友圈7歲了,已經沒了最初的純粹,或許是時候給我們的朋(胖)友圈,做瘦身了,還原朋友圈一片淨土。期待楊天真的名人效應,能為我們的朋友圈帶來點改革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