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作再陷紛爭:作品版權,到底歸誰?

科技觀潮techsina與浪同行


AI創作再陷紛爭:作品版權,到底歸誰?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AI已經對包括著作權法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形成了新的挑戰。


出品 / 新浪科技 ID:techsina

作者 / 楊雪梅

人類已經開始為AI作品付“版權費”了。


近日,一則人工智能寫作領域訴訟案——騰訊狀告“網貸之家”宣判:騰訊通過AI生成的作品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範圍,“網貸之家”網站未經授權抄襲屬於侵權,法院判定向並騰訊賠償1500元。


這是國內第一次以法律判決形式認定AI生成的作品具有著作權,也是一個強典型性的AI版權判決案例。


近幾年,科技公司訓練AI創作已成趨勢,但是AI創作中所涉及的版權問題卻很少被重視,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AI已經對包括著作權法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形成了新的挑戰。


那麼,如果拋開作品質量、藝術性暫且不談,當AI逐漸擁有了自己的繪畫、文章、劇本、歌曲等作品後,其版權又如何界定?

01關鍵詞“獨創性”:AI生成的是“作品”嗎?


其實早前,國內就出現過AI作品版權糾紛的案例。


2018年12月,北京菲林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菲林律所)起訴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稱其在公眾號上發佈的一篇大數據報告,被他人轉載到百度百家號,該行為侵害了其信息網絡傳播權。同時,被告還將涉案文章的署名及首尾段進行刪除,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


被起訴方百度認為,涉案文章系採用法律統計數據分析軟件生成,不具有獨創性,不屬於著作權法的保護範圍。原告菲林律所不是本案的適格主體,無權主張權利。原告無證據表明被告發布了涉案文章。


數月之後,2019年5月,北京互聯網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此案,判決認定計算機軟件智能生成的涉案文章內容不構成作品,但同時指出其相關內容亦不能自由使用,百度未經許可使用涉案文章內容構成侵權,判令其向菲林律所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1560元。


這是國內首例AI創作版權引發的糾紛案,AI創作內容被判不具備著作權。


但是如今,騰訊訴網貸之家侵權一案,最後法院卻判定騰訊勝訴,其AI生成作品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範圍。這也屬於國內首次以法律判決形式認定AI生成的作品具有著作權,依據主要是AI軟件生成的作品符合文字作品的形式要求,並且具有一定的獨創性。

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王軍對AI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有過重點研究,他表示, 目前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裡,對於人工智能的創作,在包括知識產權相關法律、著作權法、專利法中都沒有相關的特定條款、規定。


那麼,在這樣的現狀下,相關案例的審判或者法理依據是什麼?


“當我們在說AI創作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什麼?這個邏輯其實是,首先AI生成的內容是否構成作品,只有在構成作品的情況下,才談得上著作權法保護的問題。”王軍表示。


新浪科技瞭解發現,騰訊-網貸之家案與菲林-百度案的區別在於,後者所涉內容是利用AI、大數據生成的文章報告,法院認定不具有獨創性,不屬於著作權法的保護範圍。


而根據騰訊-網貸之家案判決書中指出:涉案文章由原告主創團隊人員運用Dreamwriter軟件生成,其外在表現符合文字作品的形式要求,其表現的內容體現出對當日上午相關股市信息、數據的選擇、分析、判斷,文章結構合理、表達邏輯清晰,具有一定的獨創性。


可以看出,兩案均強調了作品的獨創性,獨創性也成為了界定AI作品是否擁有版權的衡量因素之一。


在談到獨創性時,微軟小冰團隊透露,以美術作品為例,原創性體現在構圖、用色、表現力和作品中包含的細節元素。為保持原創性,小冰的原創就是在算法階段獨立完成,技術上,則使用了一套複雜的、包含多種生成式對抗網絡(GAN)的混合模型來保證作品的原創性。


對於小冰作品的版權問題,微軟小冰團隊表示,“對於普通用戶通過部分產品(如小冰寫詩)等生成的內容作品,我們已聲明放棄其版權。對於未包含此聲明的內容作品(如小冰的美術作品),我們仍繼續保有其版權權益。但不論是否放棄版權權益,我們對小冰生成的每一個內容作品均有獨一無二的備案紀錄。”

AI創作再陷紛爭:作品版權,到底歸誰?

迄今為止,已經有大量第三方的、對於小冰生成內容的使用(如詩歌)。不過由於小冰方面已聲明放棄此類權益,並不將之視為被侵權的案例。


02版權歸屬:AI著作權掌握在誰手裡?


在確定了AI作品是否擁有版權之後,AI著作權的權利人歸屬,也是版權問題判斷的重要一步。


AI作品的權利人歸屬,即AI作品的作者到底是誰,這直接涉及到權利主體的問題。王軍表示,在我國現行法律框架之下,納入著作權法保護的主體,是自然人或特定情況下的法人,他們才擁有作者或著作權人的身份。


在這樣的邏輯下,如果一個特定的案例,首先可以認定AI生成物本身構成作品,那麼這個作品本身是可以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其次,還要認定AI所形成的生成物的權利應當歸屬於誰,確定誰是權利的主體,誰才有權利提訴訟並有可能勝訴。


王軍表示,這樣的判定依據,在邏輯上、說理上,雖然也在學界存在一定的爭議,但總體來說,還是屬於業界主流的觀點。當然現階段尚屬AI創作的早期階段,法院在案例判決上也具有一定探索的含義。


事實上,雖然AI創作作品未真正活躍於人們生活中,但早已切切實實存在了。


開頭所提及的騰訊-網貸之家版權訴訟案中,所涉及的文章是由騰訊開發的寫稿機器人Dreamwriter軟件產出。騰訊曾表示,寫稿機器人不會搶走記者的飯碗,希望Dreamwriter能夠解放記者,讓記者從事更具挑戰和智慧的工作。


2018年10月,佳士得拍賣行以43萬美元拍賣了一幅由AI生成的畫作《埃德蒙·貝拉米》(Edmond Belamy)。該作品是由法國研發團隊Obvious以生成對抗網絡(GAN)的人工智能算法,通過AI學習14-20世紀的15000張肖像畫而創作出的人物肖像油畫。業內人士稱AI無法取代人類藝術家,但AI繪畫有前景。

AI創作再陷紛爭:作品版權,到底歸誰?

《埃德蒙·貝拉米》(Edmond Belamy)

以及微軟小冰2017年就出版了詩集和畫冊《陽光失了玻璃窗》。“快把光明的燈擎起來了,那裡有美麗的天,問著村裡的水流的聲音,我的愛人在哪”——小冰在詩中這樣寫到。


我們暫且不談這些文章、畫作的質量或者藝術性,

從創新性和輔助人類創作的角度,AI創作已經展現出了其價值。在這樣的趨勢之下,AI作品版權問題也變得尤為重要。


正如王軍所說,作品的創作模式、商業模式、技術模式的變革,一直在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在理解版權法或者理解100多年前的伯爾尼公約的時候,會發現原有的法條規定無法預見未來的創新發展。因為這些法律本身都不是神,就像不能預見到電影的創作模式一樣,不能預見到AI的創作模式。


“在新的創作模式之下,從人類發展角度來說,應該有一個符合、鼓勵技術創新,符合作品創新的態度去完善或者擴容性地理解著作權法的基本理論。”

AI作曲

03侵權與被侵權:法律與創新如何協調?


AI創作的版權問題涉及兩個方面,一是AI創作的內容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問題,二是AI創作的內容在受版權保護的情況下被他人侵權。


我們在討論AI的作品能否享有著作權的同時,AI作品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問題,也成為不得不重視的一個現實問題。


不管是寫詩、寫文章還是畫畫,AI創作都需要龐大的人類作品數據庫來做訓練樣本,通過算法大量學習即有作品的創作風格、內容題材,來產生作品。


王軍表示,AI創作的模式決定其作品具有很高概率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權。


“比如AI把迪士尼的米老鼠和哈利波特形象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新的美術作品。那麼,未經迪士尼或者哈利波特形象權利人的授權,自然也會涉及到侵害他人著作權的問題。”


現行法律明確規定的,未經他人許可,使用他人在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限之內的作品,進行改編創作或商業使用,是會構成侵權的。


以小冰為例,寫詩所受訓練和學習的是建國前後519位抒情詩人的作品,有時也依靠圖片作為激發源來進行創作;在AI作曲方面,小冰還會從“抖音神曲”中挖掘現在流行的音樂風格,生成更好的音樂……

AI創作再陷紛爭:作品版權,到底歸誰?

對於可能存在的侵權問題,微軟小冰團隊告訴新浪科技,“從訓練角度來看,我們對於小冰內容生成所使用的訓練數據,比訓練小冰其他能力(如對話)所使用的訓練數據更為嚴苛。小冰內容生成能力的訓練,全部來自於公開無版權權益問題的數據(如1700年間的繪畫作品),或經過合作伙伴授權的數據。從創作角度來看,我們的技術包括對原創性的判斷,確保了小冰所生成的各類內容作品,均符合完整的原創性要求。”


當然,根據著作權法規定,AI創作作品如果是用於個人學習研究之目的,是可以構成合理使用的,即不會構成侵權。


這裡,就涉及到可能存在侵權問題的AI作品的使用者歸屬,到底是AI本身,還是背後操作AI的行為主體在進行使用。


“對於AI創作物可能主張權利的主體,可能包括AI發明人、該AI所屬的公司或公司投資人,或者AI的具體操作者等,他們都有可能是主張權利的人。”王軍表示,對應的這些人的行為,是否符個人學習欣賞之目的,目前仍然存在分歧的。


無論如何,AI生成物的作品屬性,以及版權保護問題是現在科技發展進程中一個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從法律角度看,王軍認為,AI本身是需要通過模仿學習人類即有的作品來進行創作的,從技術、創作本身的發展來說,這種創作符合技術發展的潮流,也滿足人們對內容多樣性的需求。


“在這樣一個商業模式、技術模式需要革新的時代,並不違背著作權法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只是說,在著作權法的即有理念和AI創作的技術模式之間,需要做一些協調,保證在一個合法的維度內。”王軍說。


- END -

AI創作再陷紛爭:作品版權,到底歸誰?

免責聲明:本文為僅為信息傳播、交流學習之用,不代表任何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公眾號發佈,可與後臺聯繫,本公眾號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