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日本当代享誉世界的音乐家。1952年出生于东京。幼年学习钢琴、作曲,后取得东京艺术大学硕士学位。80年代曾与细野晴臣、高桥幸宏共同组建 YMO 乐团。坂本龙一在音乐上涉猎广泛,在先锋电子乐、爵士融合、世界音乐、实验摇滚以及电影配乐上都有卓越成就。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凭借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配乐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为《末代皇帝》所做的配乐一举斩获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及格莱美奖。至今发行个人音乐专辑近百张,获得过几十个国际音乐奖项。成名后定居纽约,在环保、反战等社会活动上有非常多的贡献。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成长经历

坂本龙一从小就生活在艺术气息非常浓厚的环境里。母亲是服装设计师,父亲坂本一龟则是资深的文学编辑,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等知名作家的作品都是由他担任编辑的。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坂本比较早地接触到了前卫的文学与思想,比如他提到自己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喜欢读威廉·巴勒斯、弗洛伊德、笛卡尔等人的书。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在对待坂本龙一学习音乐这件事上,家里也秉持着放松自由的心态。所以他少年时期从来没有想过要一辈子从事和音乐相关的工作,做很多选择时,也没有特别清晰的目标,大多数时候是依照着自己当时的心情和喜好,或者说是受自己所处环境的影响。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对坂本音乐启蒙影响至深的老师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他逐渐从内心发掘了对音乐的热爱。回忆少年时他提到,

“自己就像是生长在到处都是好老师的星球里”。小学的钢琴课老师德山寿子就是很重要一位,高中时教授语文的前中老师也对坂本的文学品味影响深远, 除了这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京相对开放的文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虽然有这么好的基础,但直到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坂本依然还没有产生“我一定要成为音乐家”

的想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无法想象自己从事一份固定职业”

上初中的时候,他会为了加入篮球队而毅然决然放弃了钢琴和作曲课;高中时期,在别人每天为学业焦虑的时候,他却把大把时间用来听音乐,看课外书,看电影,逃课,参加示威游行……能不受拘束地在少年时期探索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事物,也是坂本龙一之所以能成为坂本龙一的一大关键。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尝试电影配乐

1982年,日本著名导演大岛渚正要拍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想请坂本龙一来担任主演。其实学生时代的坂本就非常崇拜大岛渚,对于一般人来说,偶像来找自己合作,肯定会二话不说答应下来,但坂本龙一却说:请把配乐也交给我。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但是那时候他接触过电影配乐吗?并没有。也许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许是出于艺术家敏锐的直觉和他个人“不喜欢被定性”的特质,总之那一瞬间他脑海中就浮现了这个想法,幸运的是大岛渚导演立刻就答应了。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那么传世之作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呢?根据坂本的描述,大概可以概括为“1%的方法论+99%的灵感”。电影配乐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却核心的功能,就是在影像表现力不足的地方,用配乐来加强画面的渲染力。

在搞清楚这个关键之后,坂本按照自己的想法,拿出了一个和导演想法99%一致的方案。这次创作被他描述得很轻松,他说那些旋律就好像自动浮现在眼前一样,也许高冷的坂本龙一在这里隐藏了自己用功的事实,但是不得不说,这个一气呵成的处女作实在太漂亮了。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坂本说那时自己还是一个“只顾眼前的年轻人”

,并没有想把电影配乐确认为一个长远的工作方向,但是正是因为参演《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才有机会让他在戛纳影展上结识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

贝托鲁奇有很多经典作品,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就是描述溥仪生平的《末代皇帝》了。这部电影1986年在北京开拍,由华裔演员尊龙、陈冲、邬君梅和爱尔兰著名演员彼得·奧图担任主演,用闪回的表现手法再现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在1988年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九项奥斯卡大奖,当然,其中还有坂本协同另外两位艺术家大卫·拜恩及苏聪拿下的最佳原始音乐奖。

然而坂本最开始参与进这部电影的时候,却只是要演一个日本军官。看过片子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伪满民政部警务司长甘粕正彦这个角色就是由坂本来扮演的。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后来制作这部电影的原声配乐可以说是源于剧组的两次“意外请求”。第一次是在长春拍摄溥仪登基为伪满洲国皇帝时,导演贝托鲁奇临时说想让坂本来给这一幕做一下配乐。虽然坂本一直对民族音乐很有兴趣,但他不熟悉中国风,之前听得也少,再加上拍摄现场的只有一台临时借来的走音的旧钢琴,要在导演规定的三天时间内创作出这首曲子,条件可以说是非常简陋。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因此在最开始谱写旋律的时候,坂本没什么可以利用的工具,全靠自己脑补。当时跟他合作的是长春一个本地的乐团,有趣的是,虽然是由中国人演奏日本作曲家写的西洋音乐,但成品却并没有显得不伦不类,这种文化差异的混合恰好呈现出了当时的历史氛围。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事情还没完,坂本自己应该也没想到,电影杀青的半年后,他会再一次接到制片人的紧急电话,为《末代皇帝》制作剩下的配乐。这一次时间更紧,任务量更大,在决定把西洋管弦乐当作基础后,坂本决定大量放入中国元素,再加入德国表现主义的感觉,营造一种“法西斯崛起”的氛围,以衬托当时的环境。

这一次的创作经历更加艰辛。当时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身在日本的坂本龙一通过BBC与NHK之间的卫星传输数据,和伦敦的工作人员讨论关于配乐的想法。就这样,熬了一个礼拜的夜之后,他带着和另外三位编曲共同完成的大约44首配乐来到伦敦跟导演会合。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然而到达伦敦之后,坂本发现之前配好的音乐完全没法用,因为导演已经把最终的电影剪得面目全非了。可当时距离进录音棚只剩一天时间了,他们所在的酒店里没有任何乐器和设备,逼得坂本龙一只能在自己的房间里按着计算器修剪最终的配乐长度,想想真的是很令人佩服。即便如此,他仍然在几个月后拿下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这种看似随性的人生法则背后,其实有他另外一面——有些自负又追求完美的性格。正因为如此,他才说想像巴赫和德彪西一样,做完美的音乐家,绝不留一件失败的作品,才会在接到《末代皇帝》配乐的要求后立即跑去唱片店买了二十张中国音乐精选集,一天内听完,因为当他想做成一件事时,绝不容许自己有100分的力气却只用到99分。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也许有更多的努力是仅仅作为读者的我们没办法看到的,对于坂本来说,大概觉得这些都不值一提,因为他心里清楚,曾经为了追求极致而付出的辛苦,并非在自传中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个中滋味,旁人是无法体会的。所以,当他的勤奋、专注与天赋结合在一起,成功也就随之而来了。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他多样的音乐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与大多数著名的音乐家相比,坂本龙一的音乐好像并没有一种特别鲜明的风格,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冲破自己已经熟悉的领域。正因为如此,没办法把他归到任何一个流派,但无论是注重形式美感的古典音乐,基于非传统创作技法的现代音乐,注重使用民间旋律和乐器的民族主义音乐,还是20世纪早期产生的使用电子技术制作声音的电子音乐,现如今很多类型的音乐都在发展中受到坂本龙一极大的影响。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坂本从学习钢琴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早期除了喜欢听巴赫、莫扎特,还有一位对他十分重要的作曲家,那就是法国印象派的鼻祖德彪西。在书中他回忆道:“或许由于太过着迷,我逐渐将自我与德彪西混在一起,对他经历的一切感同身受,以为自己就是德彪西投胎转世而来。”

德彪西的音乐在20世纪初也有很强的创新性,相比于古典主义侧重于体现哲思,浪漫主义着力于表达激情,印象派的音乐追求的却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和变化多端的色彩氛围。所以你听坂本的很多钢琴作品,如流水一般无形,却又特别动人,也许就是因为早期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初中学习作曲之后,他逐渐接触到了现代音乐,慢慢对各种音乐风格都产生了兴趣。 坂本曾经非常痴迷滚石乐队,表示自己后来所作的前卫音乐中有很多滚石的影子,不过他也很直白地说“滚石乐队的演奏虽然很粗糙,但是却很酷,因为糟糕的一塌糊涂,反而让人觉得个性十足”。

高中时他又疯狂地迷上了以美国艺术家约翰·凯奇,韩国艺术家白南准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性很强的前卫艺术风格,对主要依靠即兴演奏来表现的自由爵士也有所涉猎。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约翰·凯奇,他的音乐创作形式对坂本造成了非常强的冲击。他在构筑音乐时抛弃了复杂的理论,大胆地加入偶发的概念,甚至按照掷骰子的点数来作曲。

此时的坂本和前卫音乐家们身处同一时代,对这些新出现的事物很有共鸣,他隐约地感觉到,西洋音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今天看来,高中时的他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实在太有预见性了。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1970年,坂本龙一进入了艺术大学的作曲系,这个时期,他对民族音乐和电子音乐有了更进一步的兴趣。这里一定要介绍一下日本的民族音乐学泰斗小泉文夫,当时的坂本对小泉相当崇拜,因为他既博学又风雅,小泉老师为他打开的民族音乐世界动摇了坂本之前已经形成的音乐观。

20世纪80年代左右坂本龙一发行的《Esparanto》《Neo Geo》《Beauty》等几张专辑就加入了各种民族音乐元素。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电子音乐时期

YMO全名是Yellow Magic Orchestra,中文叫“黄色魔力乐队”。乐队另外两位成员是坂本在音乐合作中结识的朋友细野晴臣和高桥幸宏,他们如今也是日本非常优秀的音乐人。虽然乐队从1978年成立1982年解散,只做了短短5年,但是YMO给坂本龙一带来了音乐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乐队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据说是来自细野晴臣在70年代后期主导的“Yellow Magic”概念。它既不是象征“善”的白魔法,也不是象征“恶”的黑魔法,而是全部由黄色人种创作的电子合成乐。

很多人都会称呼坂本龙一为“教授”,其实这个昵称是高桥幸宏给起的,因为在他们三个当中,坂本学历最高。这个叫法也让乐迷们觉得很亲切,就这样沿用下来了。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刚出道的时候他们没有很快走红,可能因为第一张专辑风格太冷门了,不过三个人还是玩得很开心很满足,毕竟每个人都加入了自己想要的创新,像坂本就在专辑中采用了一些德式摇滚元素。那时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基本全部用电脑进行制作的电子音乐,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电音元老。

有趣的是,虽然日本国内反响不大,但是不久之后在洛杉矶的一场演出却让他们大受欢迎。在之后的两场世界巡演中,他们在伦敦、巴黎、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的表演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回到日本之后,大家有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公众压力和分歧这让生性低调内向的他着实有些不爽。时间久了,坂本对自己走红的厌恶逐渐变成了对YMO的厌恶。

一方面他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类型的音乐,但是在乐队里他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外界对YMO的关注也让他觉得十分心累。就在这个阶段,坂本创作出了一张风格上“反对YMO”的个人专辑。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当三个对音乐各有主张的人共同创作一张专辑的时候,这种不可调和的冲突是难免的。比如细野晴臣对宗教文化很关心,他就会想在音乐里带入一些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元素,但这对于坂本来说就很难接受。

后来乐队工作暂停了一年左右,最后三个人又一起完成了一张堪称完美的作品《Technodelic》,这也是坂本最喜欢的一张YMO时期作品。那时候大家都已经明白乐队即将面临解散了,于是每个人都拿出百分之二百的诚意,想要给YMO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告别了YMO的坂本龙一从这时开始专注于个人音乐的发展,不就之后就遇到了和大岛渚导演的合作机会,也就是刚才我们聊过的那段往事。乐队的经历的确给了坂本龙一更大的视野和舞台,更重要的是,YMO在30多年前所作的前卫音乐,在今天听来依旧非常时尚,所以说他们在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上绝对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我们看到,坂本龙一年轻时从德彪西、贝多芬、拉威尔等古典音乐中汲取养分,同时也推崇约翰·凯奇等前卫的现代音乐,还受到披头士等摇滚音乐的影响,之后开始探索民族、电子音乐…正因为每一个时期坂本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与感觉,才得以让手中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拥有直达心灵的力量。

坂本龙一:一个又会演戏又会作曲的教授

坂本龙一

用坂本龙一自己的话来说:他本质上是一个混合了各种文化的人,他想通过音乐突破各种种族、类别与文化的差异。对他而言,将各种不同的元素混合起来而不是去建立界限,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刺激感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