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在喝茶的時候總愛扯別的?

喝茶

為什麼人在喝茶的時候總愛扯別的?

前天有個朋友問我怎麼喝茶?我說茶還能怎麼喝?想怎麼喝就怎麼喝,渴時,用大搪瓷缸子沖泡也可。

朋友無奈,說我粗鄙。

笑問:那怎麼喝?

他給我講了一堆喝茶的前期準備,感覺聽他講完,倒不會喝了。

泡茶,水有很多說法,泉水喝哪的,井水喝什麼樣的,溪水喝上游的好還是中游的好.......講究太多。

朋友只喝北京玉泉山礦泉水泡的茶,而且每次花費不菲,週末開車過去要運回家幾大桶,這都不算誇張,有一次為了尋到合適泡茶的水,硬是從法國弄了頂級的礦泉水回來。

正所謂: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他鄉的泉水好泡茶”。

為什麼人在喝茶的時候總愛扯別的?

日本人凡事都愛弄出個“道”來,插花有花道,燒香有香道,喝茶自然有茶道!

有了水,還得有茶。

喝茶這個話題太大,你們讓我講,可能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製茶工藝?那就更復雜了,不學個幾年,你敢說自己喝過茶麼。

茶系也分好多種,紅茶、綠茶、白茶、黑茶、黃茶、烏龍等,10個手指頭都不一定能數的過來。而且沖泡時候的水溫、什麼時間出湯等,這一點都不比考公務員簡單。

中國人聊茶,一定是帶著道理給你講的。

世上本無茶道,喝的多了自然喝出一堆道理來。

這種文章故事很多,比如:“為什麼南方人愛喝茶,北方人愛喝酒。” 等,這種文章從網上一搜到處都是。

說這麼多是想說:燒開水,隨便找個杯子,捏一搓茶,等兩分鐘,喝完解決口渴就好了嗎?

是,也不是。

為什麼人在喝茶的時候總愛扯別的?

在中國,至少有三樣東西是不能當做話題聊的。

茶、中醫、傳統武術。

今天不聊中醫和傳統武術。

前年得了腎結石去醫院看大夫,大夫說人的疼痛是分級別的,腎結石的疼痛級別僅次於生娃,現在我終於能理解女人生娃的痛苦了,合著我這是體驗了一次分娩啊。

至於怎麼形成的結石,大夫也說不清楚,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喝水少。我這半年天天喝茶且是濃茶,想來是跟喝茶有些關係吧?每次喝完茶,茶杯上都會有一層厚厚的茶漬,那喝到腎裡面不是也形成沉澱變成結石了?

跟朋友講完我的這段遭遇,沒想到他非但未同情我,竟數落我一頓。

多年經驗,只要聊到茶,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都會給我上一課,往往最後的總結都是仨字兒——你不懂!

有次約個成功人士喝茶,從都到尾,通篇知乎者也,道法自然,阿彌陀佛,還好,他沒跟我說“哈利路亞”。

每喝一杯,還都會給我講一段故事,“我這馬上都融A輪了,你也得抓緊啊,前幾天還有政府,對,就你們旁邊那個縣,還讓我過去考察呢,一畝補貼這個數,說著,還伸出他那五根圓乎乎的胖手指”。

再續上一杯道:“哥哥我跟你說吧,現在區塊鏈火,要不哥幫你做個ICO的方案?”

喝茶,就好好喝茶。

為什麼人在喝茶的時候總愛扯別的?

靜心

為什麼人在喝茶的時候總愛扯別的?

茶的歷史不好斷代,作為茶文化應該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如果從喝茶習慣上來講那應該有2000多年了。

作為飲料來講,茶可以說堪稱完美,尤其是中國茶品類眾多,什麼季節喝什麼都還挺講究的,也適合養生。

有了那次的教訓以後,再約人喝茶之前都要先看對方是什麼人,如果是跟“大師”喝茶,能免則免了。

茶道專家泡茶會不會泡出來的茶更香更甜?

會!

我自己曾經就試過泡茶,怎麼泡怎麼無味,要麼過於苦澀,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我終於知道怎麼泡出來的茶好喝。

你們要不要學?

為什麼人在喝茶的時候總愛扯別的?

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泡茶。

這是玩的什麼虛招?當然不是,這裡面的原理其實很簡單。

仔細想想,心情不好時候是不是看誰都不順眼,辦什麼事都不順?老闆找你“茬” 同事“擠兌”你,回到家再趕上孩子不聽話,會不會更加讓你火冒三丈?

導致你泡茶的時候不會注意到時間啊、水溫啊、投茶量啊等等因素。

所以,茶會好喝麼?

茶道師泡茶的時候,你們仔細觀察,看看他是不是很專心的做一件事。

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工匠精神”。

慢即是快!

能堅持從年輕到老只做一件事,我覺得這就可以叫做工匠精神。

當下這麼浮躁,你有試過認真用心做完一件完整的事麼?

在別人都做著他們認為很“正確”的事的時候;

你會不會慢下來做一些“錯誤”的事呢?

道山行,玩“道”深處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