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三):十八路诸侯会盟

自刘邦斩白蛇起义之后,大汉王朝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和所有汉族人最骄傲的一个朝代,因为有了大汉的强盛,才有了我们这个无论是人口,还是科技都很发达的民族。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规律。强如大汉朝也避免不了被取代的命运。在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因为宦官弄权,特招西凉刺史董卓进京勤王。董卓进京以后,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祸害朝廷,名不聊生。


《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三):十八路诸侯会盟


为了阻止董卓的暴行,天下诸侯在袁绍的带领下会盟,组成十八路大军,号称“十八路诸侯会盟”,这算得上是一次空前的诸侯结盟,其实力不容小觑。十八路诸侯会盟后,和霸占京城的董卓形成对峙,互不相容。

当时天下混乱,地方诸侯纷纷起义,各自为阵,不听朝廷号令,都想在乱世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


《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三):十八路诸侯会盟


这十八路诸侯分别是:

第一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绍之弟。

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人。东汉末年的军阀,冀州牧。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的人物。

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

第五路,河内郡太守王匡,字公节, 东汉末年兖州泰山人。

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


《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三):十八路诸侯会盟


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太尉桥玄族子。

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

第九路,济北相鲍信,字允诚。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第十一路,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谦。


《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三):十八路诸侯会盟


第十三路,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孙瓒,白马将军。

第十五路,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路,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八路,校尉曹操。

这十八路诸侯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有实力的全部诸侯,他们加在一起实力是远在董卓之上的,只是各怀异心,所以在和董卓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下风,十八路诸侯的会盟最终以失败告终。

下一章和大家说说为什么声势浩大的十八路诸侯打不过一个董卓,让一个华雄挡住前路?

《三国演义》中那些妇孺皆知的典故(三):十八路诸侯会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