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邓艾,是三国末期少数的名将了,也是我个人看来最为可惜的一位名将。在《三国演义》中,邓艾一人灭一国,立下了天大功劳,但是最后却因为钟会的诬陷而死于非命,令人感叹。

有时候我感叹邓艾的命运有些类似于岳飞,我们都知道,岳飞在风波亭后的多年后被平反。因此我便好奇,邓艾这位三国后期因为被诬陷而死的名将在其死后难道就没有被平反吗?然而在我探寻邓艾这位英雄人物的身后事时,我却发现了血淋淋的真相和残酷的现实。邓艾的身后事告诉我们,在魏晋门阀士族的时代,草根逆袭到底有多难。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讲解邓艾这位名将的身后之事。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邓艾虽然立下了不世功劳,但是也冤屈而死

一、草根的逆袭:邓艾的身前事

再说邓艾的身后事之前,我想我有必要花点篇幅来介绍一些邓艾的生前事,以便大家对他的草根逆袭的生涯有些了解。

在三国末期,基本上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浓厚的家族光环。例如说是出身颍川钟家的钟会,出身琅琊诸葛氏的诸葛诞,出身夏侯家的夏侯玄等。唯独邓艾是其中一个异类,因为他是放牛娃出身,而且在崇尚清谈的时代还说话结巴。在《三国志》中记载:

“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就是说邓艾的父亲小时候就死了,邓艾一直跟随母亲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为了贴补家用,邓艾只得去给人放牛。此后邓艾虽然努力学习奋进,但是在我们看来,最早时候邓艾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他因为口吃,人们不愿意聘请他;他胸有大志,时常指点江山,人们却认为他在吹牛……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邓艾在早年完全是一个失败者

邓艾真正的发迹是因为他屯田有功,因此受到了赏识才得以逐渐发迹,在桌游《三国杀》中邓艾的台词也颇有彰显了邓艾这一功绩,邓艾常说:“屯田日久,方见其效。”

邓艾的军事才能真正意义上被人赏识是因为司马懿。司马懿将邓艾从一个屯田之才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将才。之后邓艾彻底发挥出了自己在军事上的特长,屡屡高升,一直做到了陇右都督的位置。

邓艾人生的高光时刻是在灭蜀国之时。面对着地势险峻的蜀地,邓艾天才般地提出了“偷渡阴平,直取蜀汉”的战略方针,最终一举消灭蜀国。但是在消灭蜀国之后,邓艾却受到了同僚钟会的排挤,最终被杀,其妻子、孩子也随之遇难。

邓艾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传奇了,出身草根,最终逆袭成功,在人生的巅峰时刻却被打落谷底,遭受人生大变。在我们看来,邓艾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成功人物了。然而邓艾真的逆袭成功了吗?恐怕未必。从邓艾的身后事中我们可见,在司马氏甚至是天下门阀的心中,邓艾始终是那个放牛娃,始终未变。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即便邓艾拼了这条命,也没有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邓艾死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邓艾虽然死了,但是在他死后的事情还在继续发展。邓艾之死在当时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一个重大冤案。但是很多人却不愿意正面站出来谈论这件事情,只有少数人愿意站出来为邓艾说几句公道话,然而这些“公道话”很多也都是针对某人的意见而并非是为邓艾平反。

例如说当时的名士杜预就站出来谴责诬陷邓艾的大臣卫瓘:

“身为名士,位居总帅,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说来也奇怪,虽然杜预谴责了卫瓘诬陷邓艾一事,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要帮助邓艾平反,当时朝中也没有人提出要帮助邓艾平反。我想杜预的态度代表了当时朝中那些名士们的态度。我们虽然知道你邓艾是冤枉的,但是我们不是一路人,没必要为了你去怎样。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名士杜预虽然认为邓艾有冤,但是并没有帮他平反

另外,邓艾的家属也受到了非常严酷以及不公正的对待。在《三国志》中虽然只有寥寥几句的记载,但是我们从中能感受到那一种血腥与残酷:

“子忠与艾俱死,馀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於西域。”

也就是说,邓艾和儿子邓忠一起身死,邓艾剩下的孩子全部被斩草除根,邓艾的妻子及孙子被发配西域。可以说邓艾一家几乎被灭门了。这简直是太荒谬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此时谋反的有二人,一人为邓艾,是被污蔑谋反;一人为钟会,是真谋反。钟会谋反仅仅是牵涉到了钟会的养子,但是钟家其他人并未受到任何惩罚,而且官爵如旧,似乎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影响到什么;反观邓艾,被诬陷谋反,但是一家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下场十分悲惨。

因此真谋反的人草草了事,被污蔑的人却杀尽全家。这背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钟会是颍川钟氏的后人,有着家族力量的支持,因此可以祸不及家人;但是邓艾仅仅是个放牛娃出身,毫无根基,因此落得满门被杀的下场。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邓艾被诬陷以谋逆之罪,家人几乎都被杀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邓艾真的逆袭了吗?恐怕未必,邓艾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在朝中无人支持,在司马昭心中仅仅是个毫无根基的放牛娃,最终也只能落得如此一个下场了。

后面为邓艾平反的一波三折的历程,更加说明了邓艾的“草根”身份与他在朝中众人心中的地位。

三、一波三折的平反历程

平反是一门学问。例如说岳飞的冤案在宋孝宗时被平反,是因为宋孝宗想要借助为岳飞平反一事来为自己的北伐助力。因此从平反一事上,我们往往能看到帝王的态度是怎样,他们心中是怎么想的,朝堂上的反应是怎么样的。那么当时司马氏对给邓艾平反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当时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为了收拢人心,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平反行动。例如说给王凌平反。王凌是王允的侄子,太原王氏族人。曾经谋反反抗司马氏的统治,谋立曹彪为王,最终身死。可以说王凌是真谋反,而且还是大罪。但是在晋国建立后,司马炎却主动给王凌平反,宽恕其后人。在给王凌平反的诏书中,司马炎还捎带说了邓艾一事,司马炎说:

“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于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

司马炎的逻辑很奇怪,王凌是真谋反之人,可以被平反;邓艾是被诬陷之人,却因为“束手受罪”与王凌性质不一样而不给邓艾平反。其中的逻辑确实是让人费解。但是我们细细思考一下,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王凌为真谋反之人,却得到平反

最主要的原因是王凌是太原王氏的后人,家族力量十分强大,司马炎建国后,需要依靠这一批世族大家的势力,因此便主动给王凌平反以向太原王氏示好,之后便可以得到太原王氏的支持。而邓艾,作为一个毫无根基的人物自然就没必要给他平反了,因此邓艾平反一事被搁置了下来。

此后邓艾的旧部段灼主动上书要求为邓艾平反。在这封上书中段灼说了如此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情:

“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顾莫肯理之。”

在其中段灼认为之所以没有人帮助邓艾说话,是因为邓艾性子急,不会人际交往,也不会拉拢人心,因此朝中的大臣都不太愿意帮助邓艾说话。段灼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我认为邓艾并非是不愿意与众人交往,而是因为邓艾的出身所以人们多不屑于与邓艾交往。

段灼这一次上书,虽然言之有理,但是司马炎还是漠视了段灼的意见,我们可想而知当时朝中仍然存在着为邓艾平反的强大阻力。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邓艾的旧部帮助邓艾求情,却以失败告终

后前蜀汉尚书令樊建当着晋武帝的面要求帮助邓艾平反。樊建的话可以说是非常直白而且杀伤力十足了,樊建说:

“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为‘所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

从樊建的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些意思。比如说天下的人都知道邓艾是冤枉的,因此司马炎不可能不知道,司马炎之所以不给邓艾平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面对着樊建如此直白的话语,司马炎也不好继续无所作为,不给邓艾平反了。因此司马炎下达了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诏书:

“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以其嫡孙朗为郎中。”

在这封诏书中,司马炎赦免了邓艾的子孙,让他们避免了在西域继续生活的悲剧。但是令人玩味的是,司马炎虽然认为邓艾有功,但是依然认定邓艾有罪,因此给予邓艾子孙的赦免仅仅是出于一种怜悯而并非是给邓艾平反。因此我们可以说,即便是到了最后邓艾也没有被平反,还是背负着这个谋逆的罪名。

另外,在邓艾平反一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上书给要求给邓艾平反的人往往都是邓艾的旧部、甚至是邓艾曾经赦免过的蜀汉前臣等。我们试想,倘若邓艾真的是一个人际交往关系极差,不善于做人的人,怎么又会有这些人来为邓艾所鸣不平呢?

而与邓艾同朝为官的曹魏旧臣,明明家世显赫并且深知邓艾冤屈而且说得上话,但是因为瞧不上邓艾的出身而将邓艾排除在外,最终让邓艾蒙受不白之冤并且不得平反。“草根”出身的邓艾,即便是到了最后也没有融入这个圈子之中实现自己的逆袭。

而此后,这一群把持朝政的大族将逐渐展开政治斗争以争夺权力,而像邓艾一样有才能但是无家族支撑的人只能逐渐被湮没在底层之中,仿佛潜龙在渊,无能无力。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邓艾仿佛潜龙在渊,深陷泥潭之中

四、总结

因此从邓艾的身后之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邓艾虽然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军功做到了曹魏的上层人物,但是在那些大家族看来他仍然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小人物,他始终无法融入核心圈子之中。

而邓艾仅仅是一个缩影,在邓艾之后,将有无数“邓艾”虽然有能力、有本事,但是因为自身的家世所限制而不得建功立业,最终郁郁而终。邓艾的身后之事,恰恰让我们看见了魏晋门阀政治中的致命缺陷。

这种只重门第而不重才能的做法,迟早有一天会湮没了这一批大族。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三国演义》中没说的邓艾身后事告诉我们门阀时代草根逆袭有多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