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交易之王",員工拼命為他工作,有錢人排隊請他管錢

他被稱為對沖基金之王,一度權傾華爾街,年輕的交易員拼了命地想為他工作,有錢人排著隊想把錢給他管。他執掌的SAC在華爾街無人不曉,作為全球對沖基金界超級航母,SAC常年雄踞華爾街投資業績榜的前幾名。


據彭博社2010年報道,他和投資團隊每天在公司交易大廳裡買賣1億股股票,這個交易量是美股日交易量的1%。SAC從1992年成立以後的18年中,平均年收益率超30%,其中在科技泡沫爆發的世紀之交,SAC公司1999年收益率為68%,2000年高達73.4%。


2013年,SAC被控內幕交易,該基金被迫對外部投資者關閉,並繳納18億美元天價罰款及和解金。因此,科恩也被國內媒體成為“美國版徐翔”。


他是


那麼史蒂夫·科恩到底有多厲害,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 公司位於康涅狄格州斯坦福的交易大廳可容納180人;


• 公司擁有800名僱員,其中100名為投資基金經理。


• 交易大廳溫度常年保持在華氏69度左右(攝氏度為近21度),目的是讓交易員時刻保持清醒。


• 日均交易量1億股,佔美股交易總量的1%。


• 股票通常持有期:2-30天。


• 收費高得驚人:每年管理費3%,收益提成50%;而業內標準一般為年費2%,收益提成20%。


• 科恩不喜歡任何噪音,所以交易大廳內所有電話都不能響,來電時電話會閃燈提示。


• 18年來SAC年均收益率高達30%。


• 基金槓桿據傳是4比1。


• 2008年是基金成立以來唯一虧損的一年,當年損失-19%;


• 2010年管理資金為120億美元,比高峰期管理資金180億美元有回落。


• SAC下轄無數個小資管團隊,每個團隊管理3-5億美元資金。


• 科恩一人貢獻的利潤佔公司總利潤的10%。而在多年之前,其個人貢獻佔據SAC收益的50%。


初入市場,現天賦,驚眾人


史蒂夫·科恩1956年出生於紐約長島大頸鎮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服裝製造廠老闆,母親是業餘鋼琴教師,他有八個兄弟姐妹,排行第三。


中學時,科恩學會了打德州撲克,並且非常痴迷,因為他總是能贏錢。高中時期,科恩曾在Bohack超市打工,當時的酬勞是1.85美元/小時,他後來辭掉了這份工作,因為他發現打工還不如打撲克牌賺錢。


科恩在2010年6月接受《名利場》採訪時回憶說,那時候他們輪流在彼此家中玩牌,整日整夜地玩,賭注從25美分升到5美元、10美元、20美元,到十年級時,一個晚上的輸贏可達數千美元。


對科恩來說,玩牌最重要的不是贏錢,吸引他的是玩牌所帶來的一種刺激,一種競爭感,以及對風險和概率的權衡和思考。


之後,憑藉著聰明的腦袋,科恩考上了沃頓商學院,求學期間,他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開了一個經紀賬戶,由此開啟了自己的交易生涯。1978年,史蒂夫·科恩畢業後,在華爾街一家小型投資銀行和經紀公司Gruntal & Co任職,職位是期權套利團隊的初級交易員。上班的第一天,科恩就展現了驚人的天賦,賺了8000美金,要知道,這在當時來說,不是一筆小錢。科恩的這番表現,可謂是驚呆了眾人。


1984年時,表現出色的科恩,在Gruntal & Co擁有了自己的團隊。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單日暴跌22.6%,科恩認為,紐交所的經紀人們把股市價格看得太低了,之後他把公司的5000萬美元資金押注股市,暴跌後第二日股市出現反彈,他的大膽押注幫助公司彌補了損失。


Gruntal公司允許交易員從收益中提取60%,科恩在第一年賺了10萬美元,第二年賺了100萬美元。在他25歲左右的時候,行情不好的年份裡,他也可以賺得500萬美元,行情好就能賺1000萬美元。


後來,積累了豐富經驗和資本的科恩決定離開Gruntal& Co,在他離開之前,他管理著公司7500萬美元的投資組合和6名交易員,每天給公司賺10萬元。


權傾華爾街


1992年,科恩成立S.A.C.資本顧問公司,公司名稱來自於他名字的首字母,初始基金2300萬美元。SAC成立的第一個月就取得了3.4%的回報,到年底回報成了17%。1993年,他的投資人能看到自己戶頭上有51%的驚人回報。


不得不承認,科恩就是一個天才日內交易員,1995年,SAC的資金幾乎翻了四番。據《華爾街日報》報道,1998年和1999年,SAC資本連續兩年創造了高達70%的年利潤率。SAC資本和史蒂夫·科恩成了華爾街家喻戶曉的名號。到2006年時,SAC資本的交易賬戶金額已佔當時美國股市的2%。


從2005年開始,科恩把業務從股票擴大到債券、貨幣和PE。但在2008年,科恩經歷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低潮,SAC的資金縮水18%。雖然金融危機後,SAC的復甦遠遠好於其競爭對手。但此次低潮,讓科恩意識到,他需要回到老本行,主要投資於股市。2008年底,科恩解僱了所有不交易股票的人,開始把注意力迴歸到最初職業生涯裡做得最多的事情——短線股票交易。


2009年底,科恩從2008年的虧損中恢復,SAC國際基金在扣除管理費後利潤增長了29%。這個利潤率和他的主要國內基金——30億美元的SAC資本管理(SAC Capital Management LP)相當。


有媒體報道,SAC公司鼎盛時期,有1200個員工,管理著170億美元的資產,是高盛股票部門最大佣金貢獻者,每年交給投行上百萬的佣金。成為華爾街最有話語權的組織。


內幕交易 被罰18億美元


他是


因SAC近乎異常超高業績,經常有人質疑科恩如何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大幅超越同行。多年以來,美國證交會也一直在懷疑SAC是否存在問題。


2004年,知名的老虎基金創始人朱利安-羅伯森在回答提問時稱,他覺得科恩進行的某些交易可能“不恰當”,但他並沒有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2009年底,科恩的前妻帕特里夏爆出科恩涉嫌內幕交易。離婚近二十年之後,帕特里夏指控科恩在兩人辦理離婚期間隱瞞550萬美元資產,並稱科恩在1986年擔任Gruntal的交易員時在通用電氣收購RCA案中涉及內幕交易,指控科恩通過內幕消息獲得大量非法收益。2011年3月30日,美國下曼哈頓區地區法庭駁回了該案,稱帕特里夏的指控僅為猜測和謠言。


2013年3月,紐約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庭判定下級法庭的駁回不妥並恢復訴訟,法庭同時恢復了對科恩敲詐勒索、違反信託義務的指控。2013年7月25日,美國聯邦檢察院對SAC提起刑事訴訟,指控該公司肆無忌憚地鼓勵內幕交易。起訴書中提到,1999年-2010年間,SAC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獲得巨大非法利潤。


2013年11月4日,美國司法部宣佈,由科恩管理的SAC已就內幕交易案同意認罪,SAC總計將支付罰金18億美元,包含當年3月SAC已向美國SEC支付的6.16億美元民事賠償金,以及另外將向美國政府支付12億美元罰金,這也成為美國曆史上針對內幕交易開出的最大罰單。


據美國司法部公告,SAC還必須停止接受外部投資者的資金,並停止顧問諮詢業務。


此次事件,前前後後共有8名前SAC基金經理承認內幕交易被捕,但科恩最終卻能“獨善保身”,只是被美國SEC指控未能有效監督員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科恩參與內幕交易的直接證據。


至此,曾經無比輝煌的SAC退出了歷史舞臺。


重回市場 輝煌不再?


秉著“對於風險迅速清盤”的思維,科恩迅速打造了新的家族式管理公司Point72 (Point72 Asset Management),其資本絕大部分是科恩本人的,還有少量來自員工。


在美國,家族理財室不需要在證交會(SEC)註冊為投資顧問公司,因此不必接受SEC監管,也不必對外披露信息。在Piont72成立的當年,公司便獲得了不菲收益,遠超其他對沖基金表現。據紐約時報報道,2014年4月以100億美元啟航的Point72總收益達到25-30億美元。


此前科恩計劃,在 2018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禁令到期後,就成立初始募集約 200 億美元規模的對沖基金,科恩一直在耐心地為復出播下種子。200億的募集目標乍聽起來有些驚人,但要知道SAC頂峰時期的管理規模達170億美元。


2018年2月,科恩再次殺回來,重新開始對外理財。Point72轉變成一隻對外部投資者開放的對沖基金。投資者必須資金達標,願意支付2.75%的管理費,以及高達30%的利潤提成。即使收費高昂,也很快募集了50億美元資產,使其成為2018年規模最大的基金之一。


不過自從內幕交易事件之後,科恩的收益率就不復曾經的輝煌。截止2018年底,Point72收益還不到1%。


史蒂夫·科恩的交易哲學


作為投資界的傳奇,史蒂夫·科恩除了極強的盤感天賦以外,他還無比勤奮,有消息稱他的交易桌上有12臺顯示器,讓他能同時跟蹤並交易80只股票。每週日,科恩都和投資經理通話,每位經理被要求用5分鐘陳述他們對未來一週的投資想法,而科恩會根據每個方案的風險評級來進行決策。


科恩的交易哲學很簡單:要在市場賺錢,必須要冒險。但前提是必須要做聰明的冒險,如果交易員有一個好的點子,但捨不得下注,也不能賺得足夠多。冒險的同時,科恩也給自己和手下交易員定下一條鐵律:如果一項交易失敗了,那麼在觸及止損點後必須馬上清倉,只有這樣,才能在完全理性的情況下做下一個交易。


科恩每天從市場各個角落吸取大量信息,觀察買賣雙方實力消漲,他甚至關注政策制定者重要發言裡的措辭,做好預測後,買進上萬甚至幾十萬股的股票。一旦價格上漲,就把這些票賣掉。做空時也採用同樣的策略。


除了這些,還有網友總結了科恩的幾點投資理念:


一是重視盤感


科恩大部分時間專注於市場,他曾表示,看盤是一種藝術,自己不能確切地解釋盤感,那是對規律的認知。開始交易時,除了屏幕上的數字,自己不看任何事情,總根據自己的直覺和感覺。


二是承受風險


科恩自中學開始就很喜歡打牌,科恩曾稱,打牌使他學會了如何承受風險,他承認自己對金錢總是不那麼敏感,這跟做交易一樣,他關注風險,關注交易本身,但不考慮金錢。打牌,在他學習承受風險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三是專注強項


從2005年開始,科恩把業務從股票擴大到債券、貨幣和PE。但在2008年,科恩經歷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低潮,SAC的資金縮水18%。在那之後,科恩意識到,他需要回到老本行,主要投資於股市。2008年底,他解僱了所有不交易股票的人,開始把注意力迴歸到最初職業生涯裡做得最多的事情——短線股票交易。


四是信息分析


科恩雖然痴迷於研判行情,80年代也開始認真研究起單個公司的情況,並且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信息控”,從華爾街廣泛的關係網中瘋狂搜集各種信息。


SAC的整體構架就像一個自行車車輪,約百名的投資經理就像車輪的輻條,他們都有自己的分析團隊和交易員,並與其他團隊競爭。據彭博報道,在SAC辦公室裡,缺乏同事之間的“同志情誼”。科恩處於中心,是不同團隊之間的“連接器”,科恩會從不同團隊中汲取最棒的投資理念和想法,並親自參與交易。除了賠錢,科恩最憎恨的便是手下經理不能積極地經常與其溝通。


在交易圈中,科恩以“一個貪婪的市場信息收集者”而聞名。所有的人,包括分析師、投資者、其他交易員等等都打電話向其提供或詢問消息。作為“信息套利交易”的信徒,科恩在某種程度上依據每天在華爾街流傳的成千上萬條信息進行交易。“沒業績,毋寧死”,為得到這些信息獲取競爭優勢,SAC的僱員煞費苦心,有些時候會不擇手段。


最後提一下美劇《億萬》,裡面的原型就是史蒂夫·科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他是


七禾研究中心綜合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