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竅玲瓏心之不憂慮

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憂慮

工作與生活,我們總是處於一個憂慮的狀態中,

不知不覺地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些憂慮,覺得憂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憂慮反是不正常的。於是乎,惶惶不可終日,卻不自知。

上學時,總是害怕著通不過考試,好不容易通過了,卻又擔心起另一科。

14年小意報名參加中級會計師職稱考試。隨著考試的臨近,整個人都是憂慮的狀態,害怕考不過。越是擔憂越是讀不進書去,整個人處在一個越急躁,越看不進書,然後更急躁、更看不進書去的狀態。

最終到了考試的時候,小意都沒去參加考試,直接放棄了。

後來小意參加工作。在適用期時,每天都有各種各樣視頻剪輯,製作圖片的工作,而小意的技術特別差。

為了快速趕上公司的要求,每天都熬夜學習,熬夜到晚上一兩點是常有的事情。就算是坐公交車,也在抓緊時間的學習著,補充著專業知識。小意那幾天真的特別累,黑眼圈都長了很大的一圈。每天都緊崩著,每天都很累。

愛情上面,小意總是擔心喜歡的女孩不喜歡自己。家人安排相親,也在世擔心對面看不上自己,總是逃避著。終於成為了大齡剩男,經常感受著一個人的孤寂。

前幾天我坐公交車,看到公交車上面的電視裡,說2020年考研的學生超過了300萬人,佔到47%的大學生。大家都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總想著提升自己的學歷,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可是等他們大學裡再多學3年,年齡更大了不說,還是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不得不說將會面對著更多的壓力。

我們人生何其短暫,尤其我們的青春更是少的很。那麼就讓我們的青春在競爭壓力、憂慮、焦慮下度過嗎?

那樣焦慮是好的嗎?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七竅玲瓏心之不憂慮


憂慮是好的嗎?

我們傳統文化中,把憂慮當作是一種美德。

比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說的,其實是憂患意識,講究一個居安思危。認為人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就會產生一種壓力,而後這種壓力就會變成了一種動力。

所以我們打小就聽夠了父母不停地對我們的勉勵之語。什麼“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什麼“再不努力,以後沒出息,掃大街,吃屎都搶不到熱乎的……”

這些警鐘之語,開始有點作用,但是長久之下,我們的耳朵都磨出了繭子。再激不起我們絲毫的動力。

其實,憂慮在短期是有好處的。能夠增強我們的執行力,立即的行動起來,全副身心的投入做事中。就像是小意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每天都熬夜做事,學習也特別積極。

可是時間一長,因為人做事是在逼迫下行動的。總有一天,人會精疲力竭,身體會透支,精神在長期壓力下也會疲累。人就像是被逐漸的掏空一樣,漸漸失去了做事的熱情。

本人,也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Angkon。以前就是經常逼迫自己寫文章,一天寫一篇,再後來一天寫三篇。在平臺上面做的號也漸漸有了起色。

可是我卻越來越力不從心,越來越懶得寫文章了。每次都是用巨大力量來逼著自己寫作。終於在一個過年的時候,我放鬆下來了。

那根繃緊的弦也放鬆了下來。之後就是大半年我都沒有怎麼用心去寫文章。每次寫文章都會覺得懶得去做。

這就是憂慮短期看似有效果,實則在更長期下,反是非常有害的!

那些整日處在憂慮當中的人,吃飯吃不香,玩也玩不好,就算最終是取得了成功,依然不快樂。巨大的心裡負擔,長期都在傷害著我們的身心健康。

而且人總是在壓力逼迫下做事,體會不到做事帶來的快樂。有時候越是焦慮越是靜不下心來做事情。時間越久的壓力下做事,我們就越是變得討厭做事,最終導致一個身心的大崩盤,變得打內心裡都討厭做事,然後如我一般很長的時間再也不去做事。

七竅玲瓏心之不憂慮


憂慮的本質

我們知道了憂慮在長期造成的傷害,那麼我們必須正視到憂慮。我們首先要想明白,憂慮到底是什麼?

憂慮本質上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恐懼。

1952年,43歲的查德威克要橫穿卡塔林納海峽,在此之前,她是第一個遊過英吉利海峽的婦女。那天早晨,海水冰冷的讓他身體發麻,霧氣大刀幾乎看不到護送他的船。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過去,在她出發15個小時零55分鐘之後,人們把她拉上了船,而那個放棄的地點,距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
之所以越來越多人感覺工作沒有動力,職業發展沒有希望,是因為人們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快,一方面產生更多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無形中的競爭壓力,連企業都不能保證一定能生存下去的時候,我們也會面對著更多的不確定,不穩定會是我們的常態。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記者採訪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 IT、影視、公司白領……發現大家都是焦慮的。

當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看到好的效果的時候,就會逐漸產生對自己的懷疑。再看到別人的成功,憂慮變成焦急、急躁,然後很容易受到一些什麼“專家”的洗腦,上了很多我們用不上的課程。

越是焦慮,越是學習,越是沒有效果。導致學而無力,學而無能的死循環。總是抱怨,為什麼懂了這麼多的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是在憂慮的影響下,瞎學習,盲目勤奮,又能夠起到什麼太好的作用呢?

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環境下,我們如何做到不憂慮,如何更加健康的生活,讓我們浮躁、焦急的心,能夠落地?

七竅玲瓏心之不憂慮


怎樣做到不憂慮呢?


其實不憂慮也很簡單,因為我們已經對憂慮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認知了,現在只需要調整一些思維和做法就能夠完美解決。

其實我們要明白,一個人的能力與精力總是有限的。我們只能去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對於不能改變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平靜的接受。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為付出再多也很難改變與解決的。

古希臘斯多葛學派提到“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並接納你不能控制的事情。”專注到當下的事情上,至於這個事情能不能帶來想要的結果,這不是你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你去關注。

關注我們能夠改變的掌控的地方,然後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

這樣就擁有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心態,過往不戀,未來不懼,做好當下。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一定要去追求我們的內心最想要做的事情。

我本來就喜歡寫作,卻把自己搞得懶得寫作了。現在我寫作的時候,每次都不再是逼迫自己,而是問自己的內心,最想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追求什麼,想要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後就追求內在希望做的事情,每次做事都是一種積極的,快樂的心態來做。

我現在寫文章就非常的快樂,再也不是去強迫自己來寫作了。而且越寫越想著給大家分享我的思維。

這是由內而外的一種自由散發的力量,追求內在的夢想,什麼外在的成功自然就會追隨著你了。

七竅玲瓏心之不憂慮


再也不憂慮了

當一個人不再憂慮的時候,整個人就像是突然變了一個人一樣的自信。無論如何,都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努力,並做好自己能夠做好的部分。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不憂慮會不會失去了一種壓力帶來的動力呢?其實七竅玲瓏心之不憂慮,已經跨越了憂患意識的動力,而是到了一種更高程度的,由內而外發自內心去做事的境界。

這樣我們追求的不是金錢,而是金錢與成功在追逐著我們。因為我們在追求內心,自然而然地在積極主動地產生巨大的價值,產生我們的影響力了。

我最近的變化吧

早上七點的鬧鈴往常一樣又響起來了,與以往不同的是,我關上鬧鈴後,並沒有馬上起來準備寫文案的思路。

而是又美美的睡下去,好久都沒有享受到這樣放鬆的早晨了。

跟客戶聯繫的時候,也是很輕鬆的心情,再沒有了那種忽上忽下,擔心著客戶不買單。

這樣的狀態真好。

當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歡喜的。能夠跟你們分享我的思維、思想,真好!願大家都不憂慮,積極追求自己所喜歡的。

七竅玲瓏心之不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