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祕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01《隱秘盛開》:憑弔一個傳奇

長篇小說《隱秘盛開》是當代作家蔣韻的作品,小說講述了潘紅霞、米小米和拓女子等幾個女子各自不同的愛情故事。她們幾個人身份不同,成長經歷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對愛的追求也不同,但是其中都有自己的堅守和執著。

該書作者蔣韻曾經說過,寫這本書的初衷是聽到一個故事,故事裡有她感動的溫暖,古典的愛情故事,以及屬於那個時代的氣息,是現代少有的關於愛的傳奇。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蔣韻有個鄰居,一箇中年女人,沒有明豔的外貌,卻有難以言說的沉靜氣質,那是一個單身的女人,為了一個她喜歡卻不能在一起的男人,一直獨身,那種深沉的、欲罷不能的愛戀讓人震驚,也正是這種感覺促使蔣韻寫出了這部小說。所以這是一部關於愛的思考的小說,對精神之愛進行了細膩深入的描寫。

小說中有三個主要人物,潘紅霞,拓女子和米小米,她們對愛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為此她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其中潘紅霞的故事最讓人震撼,拓女子的故事卻讓人心酸,而米小米的經歷則是一波三折。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潘紅霞,一生都在喜歡著一個人,但是卻沒有讓那個人知道,她確信虛構的人生永遠比真實的人生值得信賴,所以她只能像空谷幽蘭一樣,獨自綻放,偷偷去他長大的城市,感受他感受過的一切,17年不見一面,卻執意把愛藏在心底,她堅強又決絕。

拓女子,本是生長在窮鄉僻壤、善良單純的農家女子,如果沒有遇到那些知青,給她進行愛的啟蒙,拓女子完全可以和村子裡其他普通的姑娘們一樣,結婚嫁人,生兒育女,懵懂而無畏卻不失平靜地過完一生,但那些知青為拓女子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門,讓她看到了另一種可能,讓她心裡生出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由愛情的追求,為此卻也讓她痛苦了一生。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米小米的出生是個意外,她成長的過程中揹負著母親的期待,在困境中,她也有自己的底線,後來為了母親,無奈她突破了自己的底線,卻加速了母親的死亡,直到後來脫胎換骨,有了新的人生,誰知道又患了病。

蔣韻在書的扉頁上寫道:憑弔一個傳奇。這個傳奇是關於愛的傳奇,這幾個女子雖然對愛的理解和方式不同,但是她們都是對理想中愛的追求,都有自己的堅守,雖然生活艱苦,日子艱難,她們執著於自己愛的信仰,以她們自己的方式堅守著自己在精神世界的愛戀,即使沒有回應,即使不知道目標在哪,她們仍然不放棄。

柏拉圖式的愛看似是無望和無力的,但是這幾個女子用她們獨特的方式捍衛了自己堅守和追求的愛,在外人看來,她們的經歷、她們的愛帶著悲劇色彩,但是身處其中的她們卻並不覺得,這或許是一種執念,也是一種堅持,作為旁觀者,無法評價她們是對還是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02潘紅霞:烏托邦式的暗戀震撼堅決又無望

潘紅霞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女孩子,普通的小城女孩,家境一般,家中有姐姐弟弟,是家裡被忽略的孩子,她的長相也一般,不好不壞,但是她並不自卑,她開朗活潑,結實健壯,進進出出哼著歌兒,少年時代的她對生活充滿著好奇和熱情。

她的第一次單戀是喜歡上一個愛吹簫的姑娘,她叫她“豎笛姐姐”,這無關性別,無關其他,只是一個少女細膩的心思,豎笛姐姐像仙女一樣用手中的魔笛指引著她,讓她從懵懂少年的玩耍到打開了一扇好奇的窗戶。

年長她幾歲的豎笛姐姐教她音樂知識,借給她書看,那些書攜帶著與當時時代格格不入的氣質和精神,秘密地完成著對這個孩子的啟迪和塑造。這時候,豎笛姐姐成為了潘紅霞精神和心靈的寄託。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在這之前,她從來沒有這樣痴迷一個人,或許,以後也沒有,那是她開天闢地的痴迷,那是比愛情還深的痴迷。”

豎笛姐姐對她的啟蒙和信任讓潘紅霞深深依戀著她,作為家裡不受重視的孩子,是缺愛的,突然有這麼一陌生人對她這麼好,她理所當然把她當做精神的依賴。

可是豎笛姐姐有一天卻不辭而別,家裡人都說她回家過年了,小紅霞卻一下子慌了,天天去門口等她,備受煎熬,直到一段時間後,豎笛姐姐回來,小紅霞激動地去找她,豎笛姐姐卻雲淡風輕地說回家過年了,這個態度讓小紅霞很受傷,原來她只是把她當成了普通的孩子,只是蜻蜓點水一樣對待她,而不像她一樣,全心全意,肝膽相照。明白了真相的小紅霞大病了一場,豎笛姐姐還去看了她,但是小紅霞知道,自己狂熱的愛結束了,過去了。

後來潘紅霞上了大學,她喜歡上了才華橫溢的文藝青年劉思揚,他們倆經常聊天,但是劉思揚有女朋友,叫陳果,潘紅霞就這樣一直隱藏著自己的感情,她甚至和陳果也成了好朋友,聽她講述她和劉思揚的點點滴滴。

潘紅霞對劉思揚的愛深藏心底,她攢錢利用暑假去了劉思揚的家鄉北京,一個人買了地圖,到處尋找他曾經有意無意提到過的地方,她在這個城市裡遊蕩了十多天,想尋到關於劉思揚的蛛絲馬跡,但是並沒有。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潘紅霞給家裡人都買了小禮物,回到家,她就開始忙活起來,跑遍大街小巷,查資料,去圖書館待上一整天,寫了一份關於她自己家鄉的街名考證,開學的時候交給劉思揚,而這只是因為之前兩個人聊天的時候,劉思揚問她小城的街名,還說你們女的根本不關心這些,因著他隨口說的一句話,潘紅霞就記在心裡了,並且努力找到答案。

臨近畢業,劉思揚和陳果分手了,劉思揚愛上了班裡最活潑、年輕最小的小玲瓏,潘紅霞很震驚,而劉思揚也向潘紅霞訴說了他愛上小玲瓏的感受,潘紅霞在一次次的傾聽中越發喜歡劉思揚,但是他只是把她作為一個讓人感動的傾聽者而已。

畢業後,潘紅霞成為同學中唯一一個留校的人,而她也守著對劉思揚無望的暗戀。畢業三年後同學聚會,她見過劉思揚一次,他給她一個無關愛情的吻。三個月後,潘紅霞閃電般地結了婚,半年後又離了婚。

多年以後,獨身一人的潘紅霞患乳腺癌去世,去世之前她在旅行中遇到了米小米,給她講了自己的故事,小米鼓勵她去見劉思揚最後一面,她沒有勇氣,最終鼓足勇氣去尋找劉思揚時,陰差陽錯卻沒有見到最後一面,帶著遺憾逝去。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潘紅霞知道劉思揚並不愛她,她寧可一個人守著這個秘密,她告訴米小米:


“愛他,是我生命的全部,那是比‘愛情’要大的愛……愛,也許,從來都和被愛者無關,愛永遠是一個人的事……”

這就是潘紅霞關於愛的故事,她是個溫暖而敏感的人,大家都把她當作朋友,卻沒有人真正愛上她,劉思揚可以把心底的話告訴她,卻只拿當知己,即使最後生命即將終結,她也不想去告訴劉思揚自己一直以來對他炙熱的感情,她的愛超脫了世俗,成為了一種信仰。

潘紅霞也曾在現實中妥協,嫁給一個不喜歡的人,可是卻依然騙不了自己,她對劉思揚的愛深沉而熱烈,但是她卻沉默著,情不自禁,卻又無能為力。她就像童話中的人魚公主一樣,看著王子幸福地跟別人一起,自己卻獨自忍受著疼痛。

蔣韻稱潘紅霞是一個愛的天才,世事紛爭,容不下她純粹飽滿而又持久的愛戀方式,很少有人能用這種完美的方式愛一個人,不打擾、不爭取、不求擁有,只是一味地堅守著自己的愛。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03拓女子:追尋精神愛情的悲情人生

如果說潘紅霞追求的愛情還是有具象和寄託,那就是劉思揚,而拓女子心目中的愛情只是一個理想,沒有寄託的人,而她殊死抵抗的世俗婚姻讓她痛苦一生,她的人生比潘紅霞更具悲劇性。

拓女子是一個鄉村長大的單純的女子,五大三粗,非常健壯,在女知青的啟蒙下,學寫字,外表粗獷的拓女子學起習來很是聰慧靈秀,學會了拼音和查字典。知青們還給她講小說中的愛情故事,安娜卡列尼娜、冬妮婭、《家》中的梅表姐、投湖自盡的鳴鳳等等,文學作品中的愛情故事打亂了拓女子的平靜生活。

本來,她只跟其他鄉野女子一般,在家裡的安排下,和一個差不多家境的男子結婚,生兒育女,但是她偏偏想尋自己的愛情,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這與她的處境格格不入。拓女子掙扎,跟父母爭吵,不想嫁給父母定下來的親事,但是無濟於事,她很痛苦,只得尋死。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她想,我還沒有愛過一個人呢!這個‘愛’字,讓她又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她多麼想愛啊,愛一個人,和他,過有愛情的日子。她只要這樣的日子,別的日子,她不要。她笑了笑,她想,沒有愛情的日子,生不如死。然後,她縱身一躍,像只黑色的飛鳥一樣,撲向安靜的、安然的崖底。”

尋死的拓女子沒有死成,全家人給她下跪,哀求她嫁給別人,以此來換親,而跳崖讓她摔斷了腿,最後,她埋葬了自己的作業本和課本,跟過去的自己告別,去過那種她用死都抵抗不了的生活。

拓女子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比潘紅霞更加決絕,潘紅霞喜歡的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但是拓女子只是受了知青的影響,嚮往一種轟轟烈烈的愛情,想嫁給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而這個人什麼樣,在哪裡,是誰,都沒有,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所以拓女子的愛情理想更為悲壯,她在幻想著一種虛無的感情,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是在現實殘酷的生活面前,她不得不埋葬自己的理想,過著痛不欲生的日子。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啟蒙拓女子的知青們後來陸續回城,她們給她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她看到一些浪漫的愛情故事,卻堵死了她的門,在她遇到現實衝擊的時候,她們已經離開村子回城,她們沒能幫她找到理想的自救之路。

拓女子的悲劇在於無望地尋求自己的理想,而這理想的愛情是虛無縹緲的,現實社會、家庭環境不允許她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她只能屈從現實。

拓女子和潘紅霞相同的是她們對愛情的執著,一個守望著不能愛的人,內心裡備受煎熬卻不得不忍著,另一個為了想要尋找理想的愛情不惜犧牲生命,最終只能把理想深藏心底,過一種自己厭惡的生活。

04米小米:與現實妥協,最終獲得真愛

米小米是潘紅霞在旅行中認識的朋友,由於兩個人都得了病,都有故事,在一個特殊的場合裡,更容易彼此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對方聽。

米小米還是拓女子的女兒,是拓女子寄託了自己愛情和生活理想的孩子,她憑著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學,家境貧寒的她為了完成自己的學業,不讓家裡有太重的負擔和壓力,只好去酒吧坐檯,她有自己的原則,只賣笑不賣身。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沒想到後來她的母親拓女子重病,需要一大筆錢治病,母親想要放棄治療,萬般無奈之下,米小米只得賣掉自己寶貴的貞操,用賺來的錢給母親治病,但是卻被母親看穿,趕出家門。

回到學校小米酒吧坐檯的事情東窗事發,被學校開除的她只好被人包養,而那個人後來讓她重新讀書,給她自由,刪除了一切聯繫方式,從此,米小米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有了新的身份,開始了新的生活。

正當她的人生展開新的一頁時,這時候她得病了,在旅行中,她認識了對他一見鍾情的人,那個人不計較她的過去,也知道她得了病,但是特別希望跟她攜手之後的人生,米小米接受了這個人的表白。

米小米本身是個清醒的女孩,她努力、上進,但是遇到殘酷的現實的時候,不得不妥協,她是堅強的,有時卻也無可奈何,但是她最終還是幸運的,她的病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她也得到了自己的真愛。米小米最終替潘紅霞擁抱了劉思揚,她曾被這個大姐的故事深深震撼,替她實現了願望。

米小米的故事一波三折,她有自己的堅持,但是也有自己的妥協,最終她還是幸運地收穫了自己的幸福。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05愛的真諦究竟是什麼?

除了女子的愛情,《隱秘盛開》中還寫了另一個暗戀的故事,小玲瓏的語文老師愛上了活潑的小玲瓏,但是他也一直藏在心底,直到病重時見了小玲瓏最後一面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去世後讓人給小玲瓏捎去了一封熾烈的情書。

信中這樣寫道:


“在你的這一生中,曾經被一個微不足道的人,這樣奮不顧身刻骨銘心地愛過,愛了一輩子,他人卑微,可他的愛並不卑微——他是一個愛的天才……我這一生一無所有、碌碌無為,只成就過一件大事:愛你,這件事,我做得很完美。”



這個只教過小玲瓏兩個月的老師卻愛了小玲瓏一生,直到生命的結束,這種愛跟潘紅霞一樣,也是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無望的愛,小說中寫盡了愛情中的真摯、剋制中的絕望和無望中的尊嚴。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到底愛的真諦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

徐志摩說過:“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寫出這樣詩句的徐志摩拋棄髮妻,深情付諸於林徽因無果後,卻找了陸小曼,他只是個多情的詩人,愛情來得快,也並不唯一。

錢鍾書和楊絳被稱為夫妻中的楷模,他們倆相互成就,恩愛一生。錢鍾書曾說:“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娶了她,從未後悔娶她,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

可是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幸運,很難遇到兩情相悅的人,所以有時候愛就成了一個理想,一種信念,小說中的幾個人物都是如此。

總是有這樣的人,他們把愛當作一個理想,當作一種信仰,他們孜孜以求,不忍褻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愛,他們小心翼翼地守護著最美的那份情感,他們也渴求一份真愛,如若遇到那個懂他們的人時,他們是幸運的,但是更多的人很難遇到相知相愛的人,單戀或者暗戀成為他們的盔甲,成為他們最執著的堅守。

潘紅霞和那個語文老師的愛情都是悲壯的,我愛你,但是一旦說出來就褻瀆了那份愛,所以他們寧願守著那份無望的愛一輩子,至死不渝;拓女子的愛雖然沒有特定的愛人,但是對愛的嚮往和追求已經成為她的一種信仰。

電視劇《大宅門》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那就是白家小姐白玉婷,因為自小迷戀喜劇名角萬筱菊,甚至到婚嫁年齡,與萬筱菊的照片成親,後來萬筱菊有機會跟她接觸,她卻放棄了與萬筱菊一訴衷腸的機會,別人都不理解,但是對白玉婷來說,她愛的就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她怕跟現實中的萬筱菊接觸破壞了她多年來心中最美的形象,這也是一種愛,說到底,白玉婷愛的只是她想象中最美好的萬筱菊的形象。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金代詩人元好問曾發出 “問世間情為何物”的疑問,而在《隱秘盛開》中,我們看到了“讓人生死堅守的純情”,作為女性作家的蔣韻善於描寫人物細膩的情感,把小說中幾個人物對愛的堅守和理想寫得悲壯而震撼,而這些隱秘的、熱烈的、不傷及他人的情感讓她們的愛戀蒙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這種愛,這樣的追求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是很少見到的。

蔣韻曾經評價主人公潘紅霞,說她像一個傳說,一種星光,當仰望星空時才能看見,而我們永遠不能再人群中看見她。從潘紅霞始終如一的精神單戀中,我們感受到的不是無奈和痛苦,而是一種堅貞、高貴和尊嚴,她對美好的追求,對所愛之人的遙望讓人既心疼又敬佩。

讀了《隱秘盛開》讓人禁不住思考,到底怎樣的才是愛?愛可以是轟轟烈烈的,也可以是隱忍沉靜的;愛可以是相互的,也可以是一個人的堅守和執著;愛可以是世俗的柴米油鹽,也可以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精神之愛。愛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覺得值得,只要你能夠從中有自己的堅持和收穫,那就無可指摘。

《隱秘盛開》塑造了一種烏托邦似的精神之愛,是帶著一種溫暖氣息的古典愛情,這種愛是在童話或者寓言中才有的純粹和極端,與這個世俗社會的汙濁和人們面對的粗糙而現實的愛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們對愛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隱秘盛開》中女子們對愛的堅守和精神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