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天命在炎黄子孙

观看文章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看近代与我国有关的侵略战争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3年到1885年,中法战争

1894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

1931年到1937年,局部抗日

1937年到1945年,全面抗日战争

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之下,饱经风霜,历经山河破碎、九州陆沉的屈辱过往。

多少代人,抛头颅,洒热血,愿以性命,挽大厦之将倾,这才保住了华夏命脉。

直至全面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仍有抗美援朝战争,哪怕新中国成立,其后还有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1964年的抗美援越战争、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

之后才有到如今数十年来之不易的和平时期。

如今,中华民族经历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 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提出两步走战略目标,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保证。

我们这一代人,一出生就肩负着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作为“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的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国与民意识统一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大程度。

我们更要树立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这片孕育了14万万同胞的神州大地,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是,复兴号角吹响,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盲目自信,走出过去一百多年来过度自卑的阴影,更需警惕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过犹不及。

极端风气不可存,历史早已给我们以教训,从过去的极端骄傲时的“天朝上国”“洋夷”,到新文化运动时极端自卑的“废汉字”“批孔”,甚至建党之初不顾中国情况,执意模仿俄国革命,直到撞了四一二、撞了国民党围剿的南墙,这才意识到应该到农村发动广大农民,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路子。

这些极端表现,是过去乃至现在仍然存在的。

2020年之前,全盘西化的说法甚嚣尘上,这种以西为主的思维就是过度自卑的体现,2020年之后数月,由于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看清了西方国家的虚实,到这里才算真正的扭转乾坤。

当然,部分反弹行为过激,反倒显得自家狭隘,这也是不可取的。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文明的延续与传承,靠的从来不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而是无所不包的包容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方是精髓。

思想异端,愚昧不化,又不损我华夏根基者,由着它去便是。

我们的目标是复兴中华,在经济上,富国强兵,在文化上,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当然,时下更主要的问题,是

多数人认为民族复兴是大学生以上的事情,跟更加广大的人民群众无关,事实绝非如此。

中华之复兴与传承,绝不仅仅是读书人的责任,而是天下人共有的责任。

盛世太平,是每个中国人都向往的

但是,即便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国家饱受战火摧残,民不聊生。

近代屈辱历史早已教会我们这些真理:

落后就要挨打。


能战,方能止战。


尤其是在以美国霸权主导、西方构建的资本世界体系之下,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刻面临着威胁。

所以我们要求复兴,要强大到再也无人敢欺负我们的程度,而民族复兴,与每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

不要一直强调大学生为主力,就认为那是大学生才应该做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也不要提朝九晚五,哪有心思顾及这个。

心系复兴跟反抗剥削并不矛盾,甚至是相得益彰的。

君清不也奋战在底层,一样把民族复兴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有些时候,并不是看能不能做什么,而是看有没有这个心,结果都截然不同。

更不要说怀着极其功利的心思,尽想着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当枪支炮弹对准你的那一刻,当敌人要你亡族灭种的时候,再醒悟过来,可就晚了。

人生一途,三易其思。

有些东西要优胜劣汰,有些东西却是不能遗忘的。

两千多面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如今,我们要说:“民族复兴,匹夫有责。”

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昭昭,炎黄子孙早已与之血肉相融,再也无法分离。当14万万族人一条心,决意为之正名时。

民族复兴,必将势不可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