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就做的自由、不想做就不做的自由之後,更高級的自由來了...

請點擊上方關注“峽谷有聲”,為你寫溫暖文字,陪你看世事繁華。


1. 想做,就去做

想做就做的自由、不想做就不做的自由之後,更高級的自由來了...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渴望實現生命的一種自由度:時間自由,財務自由,情感關係自由,身體健康自由。

彼時,我以為的自由是:當我想做什麼的時候,我就能做什麼。

後來我發現,這種自由,存在一個不完全合邏輯的假設。

比如,對於財務,這個假設就是:“只要財務自由了,我就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了,辭掉工作,環球旅行,實現藝術夢想......”

那麼,究竟怎樣算是財務自由?

我認識一位老闆,每天早上7點準時到公司,晚上最後一個離開,成天忙得不得了。

目前他公司每年有過千萬的純利,他說,如果每年能有5000萬的淨利潤他就財務自由了,可以滿世界遊玩了。

然而,5年前,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他說,公司每年能有500萬的純利他就財務自由了,就可以自由自在天天瀟灑了。

所以,“財務自由”的定義永遠都在變,除非我們學會如何去覺察自己的心意和慾望。

劉潤曾說過:“為什麼很多人不會對私人飛機動心?因為目前不可能買得起。但為什麼會對去馬爾代夫動心?因為跳一跳能夠著。

只要這個世界上,一直有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東西,錢就是永遠不夠花的,財務永遠也無法自由。”

心靈自由,擁有選擇自己生活態度以及思維方式的自由,或許才是真正的自由。

2. 想不做,就不去做

想做就做的自由、不想做就不做的自由之後,更高級的自由來了...

過去的兩年間,因緣際會,我接觸到了幾位開悟者。他們,在我看來,活出了常人無法企及的自由。

開悟者有著對自由的絕對意志,不會讓任何人、事或物限制自己的自由。

他們活出了孩子般的任性、良善、天真和喜悅,不問對錯,只問心意。

彼時,我以為,真正的自由是:想不做什麼的時候,就可以自由選擇不去做什麼。

開悟者深知: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蘊皆空”,所有的念頭,都是自己從虛無中建立的。

而人的頭腦,常常以“合理”、“看起來真實”為理由,來證明自己的夢幻是真實的。

跟大部分人不太一樣,開悟者有時會顯得“情商極低”,不太顧及情面,很容易拒絕別人,冷落別人。

因為,讓人有拒絕之心的,必是別人“假我”所為;他們拒絕和冷落的不是對方,拒絕的只是對方的“假我”。

也不會因集體意識裡的要求和指責而違背心意委曲求全,比如:“你應該大度,應該原諒,應該寬容,應該同情,應該……”,

他們深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接納和允許一切,不指責他人,也不糾結於所謂的慈悲,而是放下我執,轉身放下。

不會因為於剎那“一念”又迷入了“虛妄”,把一個虛假的“念頭”當作“真實”。

只遵從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沒有應該,只有喜歡和不喜歡。凡是自己真心不喜歡不享受的,都可以拒絕。

3. 做什麼,享受什麼

想做就做的自由、不想做就不做的自由之後,更高級的自由來了...

當我不斷聚焦“想不做就不去做的自由”的時候,我離夢想中的自由,竟然越來越遙遠。

我發現,無論到哪裡,只要人不喜悅,都是不自由的。

終於,在靈性分享和講課當中,我體驗到了最深層的“樂趣”,享受到了那種最極致的“自由”。

原來, 真正的自由,就是進入“享受”的狀態,進入到“樂”的狀態。

自由,跟我們財富是否豐盛,關係是否順滑都沒有關係,跟我們能否找到“樂”有關係。

當我們進入“樂”的狀態時,“真我”會直接接管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活出靈魂般的自由。

人,生來就是自由的,只是,後天頭腦的各種設限把我們折騰得不自由而已。

你的自由,不需要任何條件,唯一的條件是能否進入到“樂”的狀態。

看似你在苦苦追求的自由,其實,你與生俱來,早已擁有。

真正的自由,是不需要條件和限制的。

連接自己的振頻,享受生命的每個選擇,進入“樂”的狀態,你全然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