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撐起”脫貧新生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胡劍芳 李星

仲春,咸寧市咸安區大幕鄉,漫山竹海,蔥綠幽深。竹林深處,只聽陣陣機器轟鳴聲音傳來。

“那是我們村正在新建的一座竹炭加工廠,好多因疫情影響沒有外出的村民都在廠裡做工。”雙壠村村支書朱萬澤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雙壠村是典型的山區村,山林資源豐富,耕地面積較少,楠竹種植面積超萬畝。2016年以前,因交通閉塞,山路崎嶇,楠竹無法外運,村民只能守著滿山“寶貝”,白白受窮。全村共有貧困戶160戶600人。

2016年起,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雙壠村先後興修林區路57.6公里,解決了11個組的竹木運輸問題,每畝竹林直接增收1000元以上。

靠山吃山,要有新吃法。在精準扶貧的政策帶動下,該村招能人進村,依託“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引進楠竹加工廠17家,生產竹籃、竹籬笆、竹架板等竹製品,年產值3000多萬元,帶動3000多人就業,全村八成以上人口受益,包括149戶貧困戶。

55歲的貧困戶陳紅壽,身體不好,無法外出務工,從前只能等人上門收竹子。如今,他每天來加工廠上班,一個月3000多元工資,“沒想到,楠竹讓我家脫了貧!”

除了加工廠,楠竹加工衍生的新業態在村裡越來越多。2018年,90後青年賀慈返鄉創業,在村裡創辦起竹鄉情竹藝加工廠,召集鄉里40多名民間竹雕藝人,手工製作傳統竹藝工藝品,並通過電商銷售,既就近解決當地一部分富餘竹製品訂單,又帶動10餘個閒置勞動力就業。

2019年,全村160戶貧困戶全部脫貧。而在對口幫扶的省武警總隊和咸安區政府辦扶貧工作隊看來,進一步延伸楠竹產業鏈,才能確保村民穩定脫貧不返貧。經考察論證,駐村工作隊多方籌措資金370萬元,以周邊楠竹廠的竹屑、竹根等廢棄料和村民棄而不用的破竹、殘竹、小竹為收購原料,為村裡興建一座佔地20畝的竹炭加工廠,實現楠竹資源高效利用。

不料,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竹炭加工廠的建設進程。3月初,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村裡緊急集合無法外出務工的村民參與廠房建設。目前,機器已基本到位,預計5月投產。屆時,不僅能解決5到10名貧困戶就近務工,而且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20萬元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