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還在我的朋友圈

抖音上一段視頻,頗多感慨:

‘多少魚死網破,也曾魚水之歡;多少一拍倆散,也曾無言不歡;多少末路殊途,也曾互道晚安。’

知乎上有句話,似乎更能秒懂人性: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我發的微信你沒回,轉身,就不再有交集。’

說到微信,就必須提一提朋友圈,何為圈?圓也。

馬德說,圈子就是你再混賬也有人呼應你風騷的地方。朋友圈,顧名思義,投脾氣的人湊到一起,說投緣的話,做相近的事,無論你多混賬都有人頂你的地方。

喜怒哀樂,唱唸做打,生意買賣,雞湯勵志等等各領風騷一陣。

小圈子,大江湖。

既是江湖,就趟趟這渾水,羅列下行情,雖不足囊括全面,但也可窺見一斑。

你來我往互動型

無論是真心喜歡欣賞,還是刻意逢迎討喜,亦或出於禮貌還是習慣,你唱曲猶如唸經般不著調的動態一發,就有人點贊評論,必定是關注你,在意你的人,至少是經常與你互動的人。

秒贊不是恰逢其時,還有置頂關注。

每一個個體活在這喧囂的紅塵裡,無論過的精彩亦或落寞,都會尋求心靈的契合點,歸屬感。

太多的時候,前呼後擁總比無人問津更讓人期待嚮往,那種愉悅和歡喜不是一句言不由衷的無所謂就能矇混過關。

閨蜜,死黨,鐵粉,給這些人戴上這樣的高帽絕不為過,他們讓你體會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配置:關愛,溫暖,心心向陽,會讓覺得活著,真好!

哪怕此刻天寒地凍,也會覺得如沐春風。

要記得,他們不僅僅是為你點了贊,順帶告訴了你,我一直,一直都在你身邊!

默默無言貼心型

有一種人不在表面卻住在心裡。

發了情緒低落傷感的圖文,沒有點贊不會評論,“噹啷”一聲直接問:怎麼了?這是知己。

“是不是又沒錢了?”這是父母。

“又咋地了?嘚瑟大勁了吧?晚上給你做點好吃的,想吃啥?”這是愛人。

行走於天地間,總要有安放心的莊園,也終歸要有寄託情的薄田。而親人就是支撐你精神的一切源泉。

真心在乎你吃的好不好,惦記你穿的暖不暖。

前生怎樣的修為今世做了家人,血脈的關聯有了牽絆,那一句“還有錢麼?”總會讓你淚流滿面。

無論深陷怎樣的低谷,都會對你說:有我在,別怕,向前!

冷眼旁觀看客型

無論你活得如何精彩,你的圈子裡總有看客冷眼旁觀。

也許,太多的看客是不知如何跟你互動,不好意思與你溝通,亦或是你可有可無,權當濫竽充數。

再有,長久沉默的朋友最後也抵不過時間的消耗,終究變成冷眼旁觀的看客。

刪除了不合適,拉黑了又怕有交集,如同雞肋,嚼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在與不在,都是他人人生故事裡的任意一頁,多已不多,少已不少。

不讓他{她}看,不看他{她}

出於人性化考慮,微信朋友圈設置了“不讓他{她}看,不看他{她}”。

還採用了無聲無息的方式,沒有通知沒有隻會,針對性悄悄地悄悄滴人為地設置了防區。

許是你的日子過得太過熱鬧,唯恐他人心生僭越和嫉妒,亦或你有不得已的緣由,將其打入冷宮,一條毫無波折的直線劃清了界限。

他{她}的生與死,已經跟你沒有任何關聯。

允許陌生人查看十條朋友圈

朋友圈裡的‘陌生人’大概分倆種。

一種;真正的陌上人;另一種:熟悉的陌生人。

而最扎心的莫過於“熟悉的陌生人。”

曾經的無話不談,到只允許“陌生人”查看十條。

倆個人的悲歡一個人承擔。

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

我的地盤我做主,與你無關!

------- ------

人,是群居動物,沒有同類的日子是孤獨的,於是,我們尋找情誼。

殊不知,這喧囂的江湖又能撐得起多重的情誼呢?

生命裡,最長的是等待,最短的是遇見。

當有一天,我們遇見了彼此,惟願記憶風淡雲輕,深深淺淺都是美好。

若有緣伴你終老,若是無緣護你安好!

今天看朋友發朋友圈清理門戶,我趕緊戳開,長嘆:還好還好,謝謝你還在我的朋友圈!

謝謝你還在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