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誠集團美麗外衣下的“龐氏騙局”

人們容易被騙,一方面是因為騙子技高一籌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另一方面是因為對騙子的懲罰力度不夠。所以,每當騙子被依法查處的時候,我們都拍手稱快,最近,浙江證監局對浙江金觀誠基金銷售公司做出了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讓人不由得為浙江證監局積極作為的行為點贊!

在不久前,浙江證監局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但是在檢查過程中,浙江證監局發現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其中就有浙江金觀誠。其他4家分別是:杭州觀復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杭州金仲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轉源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從股權關係來看,上述5家公司大股東不盡一致,但是穿透核查之後,最終均歸屬於金誠集團。

金誠集團美麗外衣下的“龐氏騙局”

證券時報·e公司為此刊發《曾拒受證監局檢查,金誠集團5700億元政府訂單謎團待解》一文,更是引起了巨大反響。金城集團不得不出面做出公告並就誇大宣傳違規經營道歉, 直接把違規行為的鍋甩給了個別員工。

金誠集團美麗外衣下的“龐氏騙局”

訪問金誠集團官網,如果不太留心的人,可能會搜索到“金城集團”,資料顯示金城集團是1949年建立的屬於中航工業旗下的國防和工業企業,信譽度和實力是有一定的口碑的,難以想象知道金誠集團的人,面對金城集團的人該如何向人解釋,或者就懶得解釋,你自己去猜就行!這種取名方式一般是令廣大群眾所不恥的,可是他也能矇蔽相當一部分人。因為金誠集團主營業務之一便是變相融資,對於這種行為來說,有個可靠的靠山,讓人對自己有信心,是再好不過了,我們可以想象,金誠集團在推銷自己金融產品時,那講起故事來天花亂墜的銷售保不準就能把八竿子打不著的金城集團和金誠集團說成是一家的。

金誠集團美麗外衣下的“龐氏騙局”

金誠集團官網顯示它是一家綜合性現代城市發展集團,瀏覽其官網,一堆高大上的名詞“PPP項目”“特色小鎮”“新城鎮”,細究其發展模式,是利用政策從政府拿地,招來施工合作方建設項目,藉助項目備案去售發理財產品。這種空手套白狼的野蠻生長行為一旦資金鍊斷裂,會對客戶資金安全構成極大威脅。這其實是一種披著美麗外衣的“龐氏騙局”,本來最原始的“龐氏騙局”是一種以高息攬儲,用新還舊,吸引更多人進入的金融遊戲,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行為被明令禁止,卻又披著各種外衣大行其道。

金誠集團美麗外衣下的“龐氏騙局”

最典型的就是曾經風靡一時如今卻一地雞毛的P2P理財,人性的貪婪,新奇的玩法,互聯網的發展給了這種新型騙術可乘之機。金誠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利用“PPP項目”“特色小鎮”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概念,在自己不具備基建和資金實力的情況下,吹噓自己5700億政府訂單,利用概念自融自擔以10%-12%的高年收益率邀攬客戶投資,從而募集資金,將這樣的遊戲玩下去。

咋一看來,這是一種多贏局面,其實仔細研究,便會發現這種行為難以為繼,這種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之後,10%-12%的利息一旦無法獲得後續資金的跟進,便有可能導致資金鍊斷裂,所以他們就開始吹噓,只有把項目吹得越大,才有可能忽悠更多人跟進,只是吹得有點過頭,5700億的訂單的額度在PPP項目中已經比肩行業央企巨頭中國建築、中國交建等,但其實在此領域,金誠集團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第三方獨立機構的統計數據其訂單為307億元,金誠集團在2016年之前,定位還是“綜合性現代金融集團”如今卻善於跟風搖身一變成了現代城市發展集團。本來金融業屬於高端產業,為何卻要捨棄金融而變身城市發展呢?我想,這和國家脫虛向實的政策有關,畢竟經過這兩年對金融亂象的治理,純金融業務,已經不大容易忽悠到普通民眾將血汗錢拿來投資了,而有了城市發展集團和模糊的政府影子的PPP項目,卻很容易忽悠到不明真相的群眾。

只是,隨著監管的手段的不斷進步,這樣的行為越來越難以逃脫被處罰的命運,在這次浙江證監局開展的整治活動中,金誠集團怕是擔心自己的賬務和資金去向被查出問題,公然不配合檢查,更是讓人對其行為產生懷疑,按照一般的劇本,這種“龐氏騙局”最終結果就是後續無法找到足夠多的投資者跟進,資金鍊斷裂,公司攜款外逃,眾多民眾血本無歸,開始上訪維權。然而這一次,浙江證監局卻及時出面,避免了悲劇的再次上演,不得不為其行為鼓掌。而廣大投資者,也應該在面對各種高息回報時保持理性,擦亮眼睛,認真識別這種變相的“龐氏騙局”,避免財產的損失,以及由此帶來的個人和家庭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