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浙江人民的骄傲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对于金庸的去世,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表示悼念。

金庸,浙江人民的骄傲


金庸

我也想回忆一下金庸的文学对我的一点影响,虽然我只写科普小说,并不会写通俗小说,但文学其实是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小的时候在浙江上虞(隶属绍兴市)的东关长大,这个地方说起来离金庸的故乡海宁只隔了一个钱塘江,上虞与海宁隔江相望,无奈江水汤汤,两地的交流并不十分方便。在上虞的东关有一个女儿红的黄酒厂,在金庸的小说里曾经写到过女儿红黄酒——所以金庸的小说来我来说有一种家乡的味道。

当然金庸的小说也经常写到嘉兴粽子(因为海宁属于嘉兴府),作为海宁人,金庸小说里最强的隐喻是乾隆皇帝其实是海宁人陈阁老的儿子。

上虞与海宁既然是隔江相望,所以金庸也来过上虞。据上虞乡贤研究会的陈秋强先生撰文介绍,金庸在上虞留下了“上虞名郡,溯自大舜;后妃淑德,娥皇女英;汉有大儒,王充论衡;晋则谢安,东山大隐;曹娥至孝,英台情深;史推实斋,文称 尊;迄至今世,马竺谢晋;文物大邦,千古扬名”的赞语。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金庸先生是浙江人民的骄傲,他的文学成就与鲁迅一样,都是浙江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也是嘉兴与绍兴两地出土的两大文学巨子,足以影响中国文学几百年。

在我小的时候,在上虞与海宁之间没有跨海大桥,加上每天要上学,所以我也一直没有去过海宁,直到上了大学才第一次去海宁。到了海宁,我去看了金庸的表哥徐志摩的故居,发现确实是大户人家,而且我还去了徐志摩的墓,海宁当地人说话的语调与我们上虞人也差不多,所以感觉还是很亲切的。

嘉兴与绍兴在语言上同根同源,在文化上也是同气连枝。

一江之隔的海宁出了很多文化名人,比如金庸,比如徐志摩,比如王国维等,而金庸是这些人中最接地气的文学大师。

记忆中小的时候,我家隔壁有一个邻居大哥,家里有一个摩托车,他比我大五岁。所以他经常开摩托车带着我去曹娥与东关的街上租武侠小说看,那时候看了金庸的很多书《倚天屠龙记》与《天龙八部》……但因为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5年级,书里的很多爱情故事还看不太懂(邻居的这个大哥因为比我年长五岁,所以看得很明白,经常给我说他认为金庸的书写得“极好,让人如此如醉”)。

当然了,小学的时候我还看过的金庸电视剧有黄日华与翁美玲演的《射雕英雄传》、古乐天与李若彤演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到了初中,则看过吴启华黎姿等人演的《倚天屠龙记》、吕颂贤等人演的《笑傲江湖》以及陈小春演的《鹿鼎记》……这些电视剧都很不错,那时候的香港与台湾的电视剧,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因此,金庸对少年时代的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作家,虽然我很少看小说,除了数学书与物理书,我看的最多的小说就是金庸的。当然因为当时消息交流很不通畅,鉴别能力低下,我也看过金庸新写的《九阴九阳》……

金庸在华人文化圈有巨大的影响力,他是当代最重要的华语作家。在宋朝,凡有井水处,都有人读柳永的词。在当代中国,凡有自来水处,都有人读金庸。

金庸的作品,比如《射雕英雄传》,气势磅礴,在宋朝与金国、蒙古国三国鼎立的时代背景里写起,郭靖最后成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襄阳城郭靖黄蓉抵御蒙古骑兵,武侠故事已经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高度。而《笑傲江湖》,则刻画了岳不群这样的伪君子的形象,这也是非常真实的现实社会。而《天龙八部》里的乔峰,在雁门关外则给人以强烈的身世命运之感。

金庸的小说,无论是英雄侠义还是儿女情长,都是最好的故事。

金庸作品改编的电影与电视剧非常多,很多影视作品的主题曲也成为经典,比如《笑傲江湖.沧海一生笑》、《一生只有你最好》。这些衍生作品都成为永恒的经典。

金庸是一个时代,金庸的去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他是我们浙江人最值得骄傲的同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