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我的希望是,閱讀本書將促使你以你認為最合適的方式發現自己的原則,並最好把它們寫下來。這樣做將使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則,並能更好地理解彼此。這樣一來,你可以在遇到更多情況時改進自己的原則,反思自己的原則,這將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並讓別人更好地理解你。”
《原則》這本書是通過參加集訓營,老師推薦的一部書。一開始讀它,感覺有些晦澀難懂,每晚睡前都會翻一翻,仔細領悟其中的真諦,卻發覺還是一本很值得讀一讀的書,認真仔細閱讀下來,將能很大程度地提高你的認知和看待一些事物的看法,最近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也不小。
作者認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完全可以像機器一樣運轉,完全可以研究其中的規律,並將其系統化成一套原則,一開始看見書的名字,讓我產生了一絲反感:怎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呢?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套不變的原則支撐著,這樣的人生難道不覺得機械嗎?帶著這樣的疑惑又回頭看了一眼評分與評論,都是很棒的讚賞,所以我帶著好奇的心情讀了進去,真的發現是一部好書。
作者瑞·達利歐是全世界頂尖投資家、企業家之一,對沖基金公司橋水的創始人。橋水公司成立至今為顧客賺取的收益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家對沖基金。而瑞·達利歐認為橋水的成功是因為他所遵循的一套原則,而這些原則是從他的親身經歷裡總結出來的。
這本書主要分享了瑞·達利歐的生活和工作的原則,以及這些原則是如何幫助他從一個普通中產階級家的孩子,成長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的故事。全書分三個部分,分別是“我的經歷”、“生活原則”以及“工作原則”。我主要精讀了他的“生活原則”,“我的經歷”部分略讀了解了一下,“工作原則”打算留在後面比較合適的時機來讀,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分享我對於“生活原則”部分的閱讀心得。
01【擁抱現實,立足現實】:認清現實,從自然規律中學習現實教訓
(1)要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
生活原則部分開篇就點到了“要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瑞·達利歐是這樣認為的:“理解現實,接受現實,處理現實問題,既是務實的,也是美妙的。我已經是一個超級現實的人,所以我學會了欣賞所有現實的美好,包括嚴酷的現實,並開始鄙視不現實的理想主義。不要理解錯了:我相信實現夢想的重要性。在我看來,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實現夢想。追求夢想讓生活有了韻味。我要強調的是,創造偉大事物的人不是空想者,而是徹底地紮根於現實。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將幫助你明智地選擇自己的夢想並實現它。”
瑞·達利歐主張應當做一個現實的人,但並不反感理想主義,只是鄙視那些不切實際,又不付出行動的空想者。
- 【現實】,這個詞兒,給我的印象就是很實際,它沒有溫度,沒有人情味,它不依附於世間萬物,它是獨立於生物和宇宙的旁觀者,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擾亂它的軌跡。認清現實,代表著你知道事物最本質的面目,在你做出某一個重要的抉擇的時候,將現實加以考慮,如果你是一個理智的人,那你就不會因為一時的任性與輕狂選擇最有風險的路。
這讓我想起了《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一句話:“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驚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知的冒險,我將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
《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就是一個讓我十分欽佩的人:他明明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有著一份穩定踏實的工作,但某一天他卻突然帶著他的理想遠走高飛,只留給他的妻子和孩子一封信。他不管世俗的眼神與流言蜚語,他更不管妻子與孩子無人照顧,只是為了追尋理想的自己。
在這裡,我一開始會覺得很矛盾很衝突,可能毛姆寫下這篇小說並不是為了要表達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那種超強的自我意識,為了實現理想不顧外界的感受,而是為了提醒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重要到藉助小說這個人物不惜通過放棄工作家人的程度。現在回想到瑞·達利歐的觀點,確實應該做一個認清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你會尊重現實,但是理性的。
(2)自然規律:自然提供的現實教訓
在“擁抱現實,立足現實”這一節中瑞·達利歐很新穎式地提出了學習“自然規律”,為什麼這樣說呢?瑞·達利歐認為,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所有的現實規律。這些規律不是人創造的,但通過理解規律,我們能利用規律促進自身的進化,實現我們的目標。
- 【進化】,這個詞源自著名學者達爾文,進化,又稱演化(evolution),在生物學中是指種群裡的遺傳性狀在世代之間的變化。瑞·達利歐的“進化”就是指根據環境的變化,我們人類本身往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方向前進。
“進化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恆的東西,是一切的驅動力。從最小的亞原子粒子到整個銀河系,一切都在進化。儘管所有東西似乎都會死亡或消失,但真相是,它們只是以進化的形式重新組合了。所以,同樣的東西一直在不斷以不同形式分裂、重組。其背後的力量就是進化。”
瑞·達利歐認為進化不僅僅一個物種或者更大範圍所附庸的概念,它還適合於科技、語言等等。進化是好的,因為它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通常會推動事物的改善。產品、組織、人類的能力,所有東西都在以類似的方式逐漸進化。這只不過是一個要麼適應、改進,要麼死亡的過程。
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曾經輝煌但逐漸衰落和毀滅的東西,只有極少數東西一直在重塑自身,不斷達到偉大的新高度。娛樂圈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很少有一直很火的明星穩坐,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總會有人會被淘汰,總會有人重新處於熱門的高處,但能否持續保持在那個位置,只能取決於你是否不滿足現狀,不斷進化,適應環境的進化。
突然想起來童年喜愛的一部動畫片:《數碼寶貝》,裡面的數碼世界的怪獸,就會一階級一階級地進化,現在想想看,它們的進化是必然的,因為不進化不改變就不能戰勝統治數碼世界的大魔頭,而只有心懷勇敢,信任,追求理想才能完成進化,動畫片下的冒險風格也是從某一個角度表達了數碼寶貝“進化”的意義。
02【頭腦保持極度開放】:識別認識自我的兩大障礙,以及到底該如何做到頭腦極度開放
(1)兩大障礙
瑞·達利歐認為影響合理決策的兩個最大的障礙是你的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這兩個障礙讓你難以客觀地看到你和你所處環境的真相,難以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人的幫助來做出最佳決策。如果你能理解人類大腦這部“機器”是如何運行的,就能明白這兩個障礙為何存在,以及如何改變你的行為,從而讓你自己更快樂、更高效、更擅長和他人交流。
- 【自我意識】:指你潛意識裡的防衛機制,它使你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和弱點。你有一些根植於內心最深處的需求和恐懼,例如需要被愛,害怕失去別人的愛;需要生存,害怕死亡;需要讓自己有意義,害怕自己無意義。
- 【思維盲點】:思維方式有時會阻礙你準確看待事物。就像人類的辨音辨色能力有差異一樣,我們認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有差異。我們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例如,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大圖景但看不到小細節,另一些人就是能看到小細節但看不到大圖景;一些人習慣線性思維,另一些人習慣發散思維,等等。
自我意識與思維盲點因人類大腦的運行方式而存在,所以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兩點也是實現你人生願望的兩大障礙,你需要理解它們。
1992年第二屆應氏杯的十六強之戰,棋壇名家李昌鎬在與世界最強女棋手芮乃偉的對決中,給失敗了的李昌鎬帶來的打擊,曾一度使他放棄圍棋。
所有人都沒有想過李昌鎬會被芮乃偉打敗。李昌鎬在很長一段時間腦海裡徘徊於“到底是為什麼我下出瞭如此蹩腳的棋呢?原來我不過就是這種水平而已。”類似的想法,揮之不去。但李昌鎬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他開始覆盤,一遍又一遍地翻出那 些失誤的地方不斷反芻回味,以杜絕類似失敗的重現。
最終李昌鎬找到了答案:“不知不覺中,我在小看自己的對手。驕慢而不自知是自滿的開始,不自知的同時又故作謙遜,這是自滿的過程表現,繼而更進一步錯將故作謙遜當作十分謙虛,一步一步,如同圍棋的序盤佈局、中盤攻防,最終走向失敗。”
在這裡,李昌鎬因為久居圍棋頂尖水平,多次贏得嘉獎,他開始慢慢地不將對手放在心上,這是他的潛在內心自我意識,這讓他不能以正確的視角對待圍棋的博弈,久而久之,進攻的格局就變的越來越小,思維盲點也就會慢慢放大,這在表面上來說就是自滿,不自知,就很容易在圍棋的較量中失陣腳。
(2)如何做到頭腦極度開放
瑞·達利歐認為,“如果要做到頭腦極度開放,可以做相對應的一些練習:經常利用痛苦來引導自己進行高質量的思考以及進行冥想。”
當自己很堅決地堅持某一個觀點時,這時如果出現了某一個人或者事物挑戰了你的觀點,你的內心就會產生心理痛苦,特別當是這個挑戰涉及到自己的不足時,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將其作為線索來控制自己,引導自己的頭腦走向開放,長期這樣的練習,你將可以走向更高層次的你,練習的次數越多,就越頻繁,就像是心理暗示一樣,但這必須要有很強的自我意識。
冥想,它可以使人看見慢節奏的畫面,所以當你進行冥想時,即使在混亂的情況,也想讓你保持鎮定,能使自己從更高層次看問題,鎮定自若。
其實也不止冥想,張德芬也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說過,“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結,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和狀況。所以無論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極拳、氣功、瑜伽,只要你能夠專心地觀照自己的身體,這些運動都可以成為一種冥想。”當你專心一致地投入到運動中,感受身體的變化,感受心態與狀況的變化,它能夠拉近你與真我的距離。
03【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對自己與他人的長處與短處有一個合理的評估
因為不同人的大腦構造不同,所以我們體驗現實的方式千差萬別,而任何人的單一體驗本質上都是存在扭曲的。我們應該承認和認真對待這一點。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事實以及怎麼做的話,你必須理解自己的大腦。
(1)思維方式不同帶來的力量
瑞·達利歐認為首先要明白你與其他人的思維方式能帶來的力量。
我們每個人在彼此的領域可能都是一個天才,我們擁有各自的天生特質,可以用來保護自己,但可能也會傷害自己,所以如何應用是很重要的。
瑞·達利歐就利用了這個原則為每一個橋水員工製作棒球卡,就像棒球卡記錄球手相關信息、幫助球迷了解其長處和短處一樣,根據這樣,對員工的信息進行整合,客觀理性地調整他們的工作分配,將每個人的優勢最大化的利用與體現。
我們對自身的認識越多,就越明白我們能改變什麼和怎麼改變,以及我們不能改變什麼和在不能改變的情況下能做些什麼。所以不管你要做什麼,不管你是一個人做、在組織裡做還是作為主導者做,你都需要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思維方式。
其實我們天生就更傾向於有意義的工作與人際關係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不僅是我們做出的美好選擇,而且也是我們天生的生理需求:神經學家、心理學家和進化學家均認為,人腦的構造先天地使人需要並享受社會合作。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大腦有這些需求,而我們擁有這些的話,那麼我們的大腦就會發育得更好。
當然只有你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你才能做出相應的對策,幫助你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以及人際關係,回到現實,這些對人腦的認識將幫助我們更好地對待自身與彼此。
(2)我們的大腦存在很多鬥爭
瑞·達利歐說在我們大腦中,意識與潛意識一直在不斷地作鬥爭。例如,當一個人“對自己感到憤怒”時,他的前額皮層在和杏仁核(或者大腦其他較低層次的部分)爭吵。當一個人問“我怎麼放任自己把這一整塊蛋糕都吃了”時,答案是:“因為較低層次的你戰勝了深思熟慮的較高層次的你。”
也就是說,要有效行事,你就絕不能允許“想要自己正確”的需求壓倒“找出真相”的需求。然而,我們並不能一直保持絕對的理性思維,但是,我們不能讓任性的那一面過於狂妄,生活中偶爾的感性總是能帶來許許驚喜與意外。
正如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談情與理中說,“人類如要完全信任理智,則不特人生趣味剝削無餘,而道德亦必流為下品。嚴密說起,純任理智的世界中只能有法律而不能有道德。純任理智的人縱然也說道德,可是他們的道德是問理的道德,而不是問心的道德。問理的道德迫於外力,問心的道德激於衷情,問理而不問心的道德,只能給人類以束縛而不能給人類以幸福。”
又想起來了電影《我不是藥神》,人情與法律倒是誰更勝一籌?沒有誰對誰錯,只有站在現實的基礎上,用理性去權衡,用感情去糾正,最終贏得人心的就是成功的。
注意你的潛意識,因為它既可能傷害你也能幫助你,識別自己,清醒地思考潛意識產生的東西,通過別人的幫助下這麼做,你會更開心,更快樂。
讀完“生活原則”部分讓我感觸更多的還是借鑑作者的思維如何發現適合自己的原則,現在再回味起剛開始讀這本書的傲氣,不失一笑,其實,我們的生活的真諦就是在現實中汲取出最大的價值,或許你可以不用原則,但你不可以保證那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傷痕累累,可能沒走到一半就沒有了士氣。
但如果你能夠像瑞·達利歐一樣發現了適合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原則,那你即使在奮鬥,在流汗水,那也是有明確方向的,你是明智的,你不會犯低級錯誤,你不會誤入歧途,你不用為自己錯誤的選擇而承擔巨大的代價。你就像是一位諳熟人生運行的操縱者,這時,你命運真的能由你正確而有理性地掌控。
歡迎你關注我 ,我的世界其實很酷哦
個人簡介:準大二在讀/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可愛女孩/你永遠都不知她的下一篇文章要寫什麼
閱讀更多 一個愛寫作的蟲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