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何进大权在握却为何命丧宦官之手?

且说黄巾起义平息,天下貌似恢复了平静,然而这种平静并非百姓安居乐业的样子,而是各路诸侯静观朝局变化的状态,大家静待一声巨响,便可乘火打劫,割地为王,甚至逐鹿天下。朝廷里皇室、宦官、外戚之间的明争暗斗,大打出手,正在侵蚀着这个国家的根基,为天下诸侯所期盼的那声巨响点燃了导火索。

宫中,有以张让、赵忠等为代表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以皇子刘辩、刘协,何太后、董太后等为代表的皇室集团;以何进、董重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三大集团或相互勾结,或虚与委蛇,或相互厮杀,败坏朝纲,陷害忠良,搞的朝廷乌烟瘴气,忠志之士欲除宦官而后快,却被宦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实为汉室之不幸,百姓之不幸。

《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何进大权在握却为何命丧宦官之手?



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立长子刘辩为皇帝,麾下更有袁绍、曹操等能臣,其妹何太后坐镇中宫,可谓大权在握,只手遮天,然而却被宦官围杀,崭头颅弃之墙外,何也?且待我细细说来。


其一,何进之败,败在宦官实力盘根错节,日久积深。宦官势力本就出自统治者,皇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培养听命于自己的势力,于是身边的宦官就是首选,他们只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所到之处,如帝亲临,有能力的皇帝可以驾驭得当,让其为朝廷效力,巩固皇权,东汉末年,皇帝羸弱,和宦官的关系由驾驭变为倚仗,导致宦官形成集团,权倾朝野,甚至左右皇帝,影响天下。

《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何进大权在握却为何命丧宦官之手?

其二,何进之败,败在不善用人,不纳忠言。虽贵为大将军,但无召不得入宫,此一天恰被宦官所利用,何进手下袁绍、曹操等人早就劝其不为规矩所困,当机立断,诛杀宦官,以清君侧,保汉室。何进非但不听,反而嘲笑曹操因祖上为宦官故生怜悯之心,更言他人劝谏为小人之见,实在是刚愎自用,自欺欺人,又不知人善任。

《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何进大权在握却为何命丧宦官之手?

《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何进大权在握却为何命丧宦官之手?

其三,何进之败,败在计寡少谋,优柔寡断。贵为大将军,其思维模式简单,思想直来直去,缺乏大局观念。相比十常侍,为求生存而摇摆于何太后与董太后之间,阿谀奉承,挑拨离间,人前说人话,鬼鬼说鬼话。何进其妹深受十常侍蛊惑,数次于何进年前保护十常侍,何进也无何奈何。

《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何进大权在握却为何命丧宦官之手?

《三国演义》十常侍之乱,何进大权在握却为何命丧宦官之手?

由此三点,何进必败。



何进此人,从性格、能力、背景、胸怀等各方面都决定他不会是历史的选择,正如曹操所言“乱天下者,必何进也!”果不其然,何进被杀后,忠义之士冲进宫诛杀宦官,由何进生前召进京城的董卓在半路捡了便宜,摇身一变成了护主大臣,从此董卓擅权,天下大乱,各地豪强,应生而起,又将开启一段刀光剑影,烽火连天的杀伐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