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为什么好看?

从一开播就追到现在。先简单谈谈观感。

盘尼西林出乎意料的好。90后做得出英伦风味的老摇滚,不作秀,不炫技,代入感足够强,雨夜曼彻斯特的迷离气氛透过屏幕也没有减弱穿透力。歌词是否完全符合语法并不重要(事实上大部分观众也注意不到,高晓松卖弄过头了),歌词中的寓意和故事架构确实带着60年代深刻的印记,底层叙事,嬉皮风格,未知指向,把这首歌丢在一堆60年代的老歌里,要分辨会有一定难度。翻唱赛他们的NEW BOY唱出了张亚东的眼泪,触景生情的成分居多,不过要让一个老制作人无缝代入,乐队的演绎能力也就摆在那里了。

《乐队的夏天》为什么好看?

海龟先生是神一样的存在。实力超群是一方面,关键在于超然的态度。主唱和主创李红旗是个基督徒,这在摇滚界应该算做奇葩的存在吧(据说他现在的生活内容主要就是读书排练、表演、上教会),显然宗教信仰的影响深入他的演绎和词曲创作,以至于你就算不知道他的信仰背景,也能从墨镜后面读出一丝悲悯的味道。乐队整体的表现华丽,技艺娴熟,配合默契,翻唱吴青峰的歌时将歌中明亮和阴暗、动静与起伏、盛放与收敛、跳跃与整齐等层面表达得淋漓尽致,想象力和空间感膨胀,值得反复聆听。实力接近的几支乐队里,相比MR.WOOHOO,海龟更为肃穆;相比九连真人,多一份沉稳;相比新裤子,多一些从容不迫;相比旅行团,思想和表达更为成熟。

他们最后未必夺冠,但已然是我心目中的冠军。

《乐队的夏天》为什么好看?

新裤子不容易。主唱彭磊在翻唱赛PK时,嘀咕说对方乐队某乐手有俩孩子,得让对方留下,言外之意是多点曝光率好多赚点钱,“现在养孩子真心不省钱”。后来一想,自己有俩孩子,整个乐队加起来有仨孩子,比对方还多一个,那就不能手下留情了,“我们得留下”。

当年我们还是不管不顾的年轻人,做音乐就是为了要酷;如今我们成了拼命活着的中年人,赛场上看起来很酷,其实背后有许多的无奈。那场比拼新裤子大比分赢了对手。现场不少摇滚人都说彭磊很久没这么唱了,意思大概是说他很久都没这么玩命唱了吧?

中年人的辛酸,也只有“拼命”两字可以表达了吧。

嗯,且让我去哭一会。

《乐队的夏天》为什么好看?

其他的。Click#15一开始也是惊艳的,技术也好,第一场表演、修补吉他和节省排练费用的细节都很打动人。可惜最后与面孔PK的时候,排练太过,嗓子挤住了,高不上去又松不下来,失去了黑人灵魂乐的初心,相对面孔老大哥们的放松和井然有序,输了也不冤。小众音乐,愿他们拥有一批死忠粉,能够在精神和物质上相互养活彼此吧。

《乐队的夏天》为什么好看?

九连真人一直让我联想到台湾的交工乐队。不仅编排相似、风格相近、都用方言,而且农村青年被大城市挫败后返乡的愤懑的少年心气也是近似的,因此带来的惊喜并不十分明显。他们的生猛震撼全场,而语言的隔阂和主题的狭窄又阻碍了别人对他们进一步的亲近。说到这里真的很想看看五条人出现在这个赛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他们的生猛某种程度上犹有过之,而主题涉猎之广,社会“套路”之深,恐怕远在九连真人之上。

五条人下一季会来吗?没有意外大概率会的。像他们这样的乐队,一年巡演的收入,大抵就是一个基本生活费,大富大贵是不太可能的。哪怕像刺猬这样成名已久的“老牌乐队”,签了正经的公司,生活也不容易。物质的困窘应该是中国乐队普遍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像痛仰这种头部乐队当年也是穷苦过来的,何况像他们这样的大户又能有多少呢?Click#15要向前辈争取一个机会,问题在于前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乐队的夏天》为什么好看?

摇滚和音乐从来就不等于贫穷,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优秀的音乐人从来就不应该受穷,而应该像任何学术有专攻的人一样得到尊重以及体面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乐队的夏天》把优秀乐队推向前台,给他们曝光,让他们表演,让他们的身价水涨船高,让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的机会,阿弥陀佛,善莫大焉。

乐队凭本事挣钱,制作方靠人气挣钱,Win-Win,有啥不好呢?

乐队的夏天来了吗?

假如你说的是商业上的燥热。

那么,应该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