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坡仙苏轼二三事

我国历史上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群星璀璨。但是,我最喜欢的,唯有坡仙——苏轼苏东坡。

一蓑烟雨任平生——坡仙苏轼二三事

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甚至美食,各方面都能才华横溢的,古往今来,唯有坡仙一个。更难得的,是他随遇而安的胸襟,他对亲友的真心真情。

①东坡来了

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因言获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不会谄媚,不会溜须拍马,不会拉帮结派,不会看人下菜碟,只会实事求是。这样的人,总是不让人待见,总是经历坎坷。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幸好当时是宋朝,相对来说,政治比较清明,不杀士大夫和言事人,苏轼才保住了性命。不成想,这却有了千古东坡的名号,和文学创作的高潮。

一蓑烟雨任平生——坡仙苏轼二三事

1080年,苏轼到黄州赴任。因为是被贬,工资非常低。更要命的是,工资里很大一部分是土特产。每月领了工资,我们的坡仙得先去做销售,才能拿到钱。

老婆,儿子,佣人,一大家子人,柴米油盐醋酱茶,苏轼的工资不是月光,是到手几天就光。幸好附近两个州的太守是坡仙的粉丝,经常给予资助,才能勉强度日。

困难关头,好友马梦得给他筹集到几十亩蒿草丛生,荆棘遍地的荒地,让他春耕秋种。

这块荒地的位置在黄州城东旧营地东面的半坡上。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被贬的时候,写过一首诗《东坡种花诗》。苏轼是白居易的超级粉丝,忠州、黄州两地均为诗人贬谪之地,又碰巧都在两州城东位置。

于是,苏轼就给这块荒地命名“东坡”,自称“东坡居士”。从此,苏轼成了坡仙,名垂千古。

他脱去长袍,摘去方巾,一身农夫的打扮,带领两个儿子过和迈躬耕陇亩,挥汗如雨,自力更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坡仙苏轼二三事

自此,他以农夫自居,以农夫的过活为乐。与农夫不同的是,他每每把自己的生活态度插播在诗词文章里。心平,气和,怡然自得。

因为人们没有烹饪技术,当地的猪肉没人吃,非常便宜。经过研究,苏轼发明了“东坡肉”的做法:少水,多酒,慢火,炖至肉质酥烂而形不碎,汁浓香糯而不腻口,成为千古美谈。

②艺术创作爆发啦

繁华有繁华的烦累,荒僻自有荒僻的孤静。经历了政坛风浪的东坡,心田积蓄了更为深刻、饱满、独特的失落与孤独,忧伤和绝望,正是这种含泪的情感,给了他极大的创作激情,形成以诗以文,胸臆直出,以此来解脱心理的压抑。

另外,此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让无官一身轻的苏轼“返影入深林”,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他流连忘返,“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劳其筋骨,丰其诗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卜算子》《念奴娇》《满江红》等等。

1082年三月七日,东坡和几个朋友相邀去黄州城外三十里处的沙湖游玩。

江南早春的天气,本自阴晴无常,出门时东坡嘱咐小家童携带雨具,但上路后风和日丽,一片澄明,家童贪玩,就先行一步,东坡与友人一路谈笑,被落在后面。

不料,突然阴云密布,狂风骤雨,打得一边的竹林哗哗响。同行几个奔跑着找地方躲雨,狼狈不堪。

唯有东坡先生独树一帜,他手持竹杖,脚蹬芒鞋,坦然从容,不畏风雨,一面大声吟啸,一面阔步向前。

待到下午,一行酒足饭饱踏上归程之时,雨散云收,斜阳复照山头,回望来时风雨萧瑟处,早已晴空如许了。

一蓑烟雨任平生——坡仙苏轼二三事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人生无常,风雨难免,随他去吧。看开了,想透了,风风雨雨就都无所谓。

生活中,所有的风风雨雨,都可以变成一首诗,一种美,一种人生的豪情!所以,这才是照耀千古的坡仙!

这一年,坡仙46岁,走过万水千山的他用这首词,发出了人生宣言。

③千古一东坡

几个月后,苏轼和朋友一起去赤壁泛舟游玩,先后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历经坎坷,生活困苦,生活的种种磨难,却成就了他创作的高潮,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千古名篇!

一蓑烟雨任平生——坡仙苏轼二三事

苏轼的伟大,不仅仅在于绚烂夺目的才华,更在于他的精神和思想,在于他的风骨,他的真诚,他的良知,他的浪漫,他的豁达淡然!他是凡人中的圣人,他也是圣人中的凡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贤已远,

我们学不了他的才华,起码,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真诚吧——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活出人生的精彩,亦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