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時下,在清流縣賴坊鎮,處處迸發著無限生機。村民們在鄉村大地上勤勞耕作,一片片茶園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一排排櫻花在微風中搖曳……“如今的農村,那是處處大變樣,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了。”村民林進壽感慨到。

【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賴坊鎮是清流縣貧困戶最多的鄉鎮,全鎮有建檔貧困戶146戶385人,在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工作中,賴坊鎮認真落實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把產業扶貧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頭戲,變“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化,達到實現長期穩定脫貧的目的。

產業扶貧 百姓持續增收有望

近年來,賴坊鎮依託由村黨支部牽頭創辦了16家合作社或產業協會後,大力發展臺灣絲瓜、賴坊花生、茶葉等特色產業,動員黨員能人、產業大戶加入協會組織,今年擬吸收80戶左右貧困戶入會(社),並進一步完善村集體、村民按股分紅機制,力爭每年為貧困戶增收5000元以上,為村集體創收4萬元以上。

【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據賴坊鎮黨委副書記陳華介紹,為了進一步穩定老百姓的增收,讓老百姓能夠持續增收,賴坊鎮以產業為抓手,走產業發展路子,保障老百姓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門路。

【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蛋雞養殖是賴坊鎮最大的養殖產業,鎮裡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引入大豐山禽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循環化改造、建設50萬羽標準化生態蛋雞養殖場,帶動了包括貧困戶在內的300餘戶村民養殖或務工增收致富。

【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茶葉是賴坊鎮的另一骨幹產業,素有萬畝茶園的美譽,賴坊鎮緊抓獨特的氣候、山地土壤適合優質茶葉種植這一優勢,引進臺灣、浙江、泉州等地客商和本地茶農共同開發,建設2000畝海峽兩岸茶博園,種植青心大冇、龍井43、烏牛早等名優品種,發展4家茶葉加工廠,生產東方美人茶、龍井、鐵觀音、紅茶等。採取“集體+企業+農戶(貧困戶)”模式, 重振茶業產業雄風,為貧困戶增收打下了基礎。

【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花生及其他特色種植是賴坊鎮確定的又一產業,各村採取業主帶動、分散與集中種植相結合的方式,發展賴坊花生和優質絲瓜,通過輪作的方式提升經濟效益。

除此之外,在基地務工,也成為了村民們空閒時節的好農活。

今年51歲的村民林其音,因為年紀過大,外出打工掙錢的門路被阻擋了。“好在村裡有了悠然國這個產業,不出家門,也能打工掙錢了。”林其音說,有空的時候在基地幫忙採茶、除草,一天還能掙到70元,“划得來,這個活路幹得!”

黨員幫扶 百姓內生動力增強

“多虧了小吳喲,不然我們還是種的老把式,又累效益又不好,很難脫貧”姚家村村民林中興坦言。

【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原來,早在之前,林中興家主要種植幾畝水稻,但在2017年,他家改變了創收方式——養牛、種植花生和油茶。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黨員吳凱輝的勸說。

“當時,小吳來我們家宣傳,建議我們改變種植方式並養上幾頭牛,說方式簡單見效快,是個好活路。”林中興回憶道。

當年,林中興貸款了5萬元貼息貸款,開始養牛,並種植了3畝花生和7畝油茶,收入了3萬多元,嚐到甜頭後,今年,他又被安排到公益性崗位上班,每月有1200元的固定收入。

“這種致富方式要得,早曉得該早點改變了,之前思想太保守了。”林中興至今回想起來,都略顯得有點後悔。

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才能變輸血為造血,讓老百姓穩定致富。而黨員設崗定責,正是賴坊鎮採取的主要做法之一。

“之前給鄉親們介紹這些,大家可能都覺得多餘,有點多管閒事,但是現在他們嚐到了甜頭,有了效果,都很認可了”吳凱輝說,“雖然很忙很累,但是,看到村民日子好過了,自己也有一種成就感。”

【小康來敲門】清流:靠產業特色 添扶貧亮色

“我們共組織220多名創業大戶、致富能手、鄉土人才等能人黨員,與貧困戶“1對1”或“N對1”結成對子,製作發放聯戶服務牌,實行資金、技術、政策、就業、生活“五上門”幫扶機制,手把手幫助貧困戶發展增收項目,解決技術政策等方面問題,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陳華說。(楊穎)


審核 | 鄒新根、吳火招

複審 | 嚴清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