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花漸欲迷人眼”,原來他是這樣的“詩魔”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唐詩是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唐代誕生了一大批詩人文豪,"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詳,說起"詩魔",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其實"詩魔"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一生所寫詩文非常多,且其作品題材廣泛,包羅萬象。

“亂花漸欲迷人眼”,原來他是這樣的“詩魔”

白居易的作品最為大家所熟悉的有《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都是中長篇敘事詩,且是中學課本上學過的。

裡面名句頻出,表現出極強的文學性,說是唐詩的最高水平也不為過,以後會用專門的篇章來寫這三篇詩文。

今天要說的是白居易其它幾篇經典短篇詩作。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亂花漸欲迷人眼”,原來他是這樣的“詩魔”

這是一首描寫西湖春景的七言律詩。

前兩句表明方位,寫出春水初漲,白雲低垂的春日景象。

中間四句通過極具代表性的景物描寫春日景象:“早鶯”對“新燕”,“亂花”對“淺草”,不僅說明時間是早春,更是營造了一幅初春景象;“爭”、“啄”、“迷”、“沒”四字更是將春日靜景變得“鮮活”了起來,使畫面更加靈動,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畫面變得立體有層次。

尋常易見的普通景緻到了詩人筆下立刻變得不同尋常,是詩人眼光獨特,文筆細膩的表現。

後兩句寫詩人對這美景的喜愛之情,湖邊堤岸白楊成排,可以欣賞湖面美景,讓人百遊不厭。

詩人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初春美景,詩意清新自然,讓人心情都變得愉悅。可謂難得的佳作。

“亂花漸欲迷人眼”,原來他是這樣的“詩魔”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同樣是寫景,這首《暮江吟》卻又別有一番韻味。

殘陽在詩人筆下多是代表著頹廢、悲觀、遲暮、失意,但在這首詩中寫的殘陽卻並無半點負面情緒。

一個“鋪”字用的極妙,將夕陽西下,陽光緩緩照耀水面的“靜態”美表現的淋漓盡致;“瑟瑟”和“紅”將江水波光粼粼的“動態”美和色彩巧妙結合,“動靜”交融,不僅沒有衝突,反而簽到好處,可謂妙筆生花。

後面一句點明時間,詩人因流連這美景,不知不覺已到了夜晚,露珠猶如珍珠般晶瑩剔透,月兒初升,猶如長弓。

從暮色初降到明月初升,有時間的跨度,從江水、露珠到彎月,有空間的跨度,通過巧妙的結合,讓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亂花漸欲迷人眼”,原來他是這樣的“詩魔”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浸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是前兩句卻看不出送別之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是成為千古絕句,用來表現頑強、堅韌、不服輸的精神。

末句才知道是送別詩,詩人通過寫芊芊芳草來表現離別之情,可謂是匠心獨具。

“亂花漸欲迷人眼”,原來他是這樣的“詩魔”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了。新酒初釀,爐火剛剛升起,看似尋常的場景,詩人卻筆鋒一轉,夜色漸晚,天空即將飄雪,寒冷異常,通過“反襯”手法,就顯得新酒和爐火格外的溫暖宜人,這時候和朋友喝一杯熱酒該是多麼溫暖舒服。

通過巧妙的佈局和轉換,將尋常場景寫的不尋常,不僅體現了詩人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更體現了詩人的奇思妙想,正是白居易所擅長的。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亂花漸欲迷人眼”,原來他是這樣的“詩魔”

全詩文字淺顯,通俗易懂,卻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別樣的春景圖。

山下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詩人正覺遺憾時,卻在大林寺看見桃花剛剛盛開,不禁感到驚喜。末句“歸”和“轉”兩字甚是巧妙,將春寫的彷彿有了生命,原來春天沒有離去,而是躲在了深山之中。構思新穎,立意巧妙,讓人讀來回味無窮。

白居易詩詞文章存世極多,其中經典詩文自是不少,不乏許多針砭時政、貪腐和社會貧富差距的。但是我更喜歡這種輕鬆、親近自然,不帶政治色彩的詩作。

可以細細的讀,慢慢的體會,讀來簡單愉悅,其實這正是詩人的處世哲學,豁達開朗,用心體會生活中的詩情畫意,不計較、不糾結,這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學習的地方。

願你我一切隨緣,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快樂。

喜歡我的話關注驚鴻舞,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文字,希望能溫暖你前進的路,愛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