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帅的权臣,殴打皇帝,指责皇帝谋反,却被一厨子杀了

自古混血多出帅哥,放到北魏时期这话很适用,其中的代表就是高氏家族,而且他们的帅不同于慕容家族的阴柔美,还都是威武阳刚的那种。本文的主角就是高氏家族的颜值担当―高澄。

高氏一族兴起于高欢,他早年投靠在北魏权臣尔朱荣手下,后来拥兵自立推翻了尔朱荣,一手建立了东魏,可以说是东魏的实际掌权者。但高欢一手遮天也难免有办不到的事,就是称帝。

北魏孝文帝留下威望太大,对于孝文帝的直系后裔,晋阳的鲜卑贵族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如果高欢要称帝,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政治风险太大。所以他把希望就放在了长子高澄身上,这和曹操不称帝,让曹丕称帝是一样的道理。

历史上最帅的权臣,殴打皇帝,指责皇帝谋反,却被一厨子杀了

高澄崭露头角就帮了高欢一个大忙,当年他父亲和尔朱荣决裂,迫切需要新的势力支持。他把目光放在了河北士族的领袖之一高昂身上,但高昂这人心高气傲,就是不接受。没办法,只有十二岁的高澄亲自前往高昂营中,三跪九叩,行子孙大礼,成功取得高昂支持。

东魏的朝廷在邺城,但是鲜卑贵族和军方将领在晋阳,所以高欢坐镇晋阳,就让十五岁的高澄入朝辅政,掌管京城和地方部队。掌握朝政的高澄,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对身边的鲜卑贵族毫不客气,大肆打压。

孙腾、高隆之等一批老臣,在高澄没来之前,都借着辅政的名义圈钱,结果高澄一来,罢免的罢免,下狱的下狱。这些老臣都和高欢关系不错,还称得上是战友,就去找他求情。结果高欢也打马虎眼,说我儿子不好惹,你们得躲着点。这也看出高澄手段很强。

历史上最帅的权臣,殴打皇帝,指责皇帝谋反,却被一厨子杀了

由于高澄一直在邺城的朝廷经营,和晋阳的鲜卑贵族和将领交情不深,他要称帝就得得到这一方势力的支持,转机出现在高欢死后。

大将候景发动叛乱,先投靠西魏后投靠南朝梁。面对危局,高澄果断让弟弟高洋赶往邺城主持朝政,自己镇守晋阳发丧,避免高欢了权力交接的动荡。对于候景,高洋没办法亲自去剿灭,就听从父亲的遗言,任命慕容绍宗为大将。

慕容绍宗名声在外,在此之前,候景对东魏诸将很了解,对于领兵前来的韩轨、高岳都是不屑一顾。没想到,一听慕容绍宗来了,开始有点害怕,在马鞍上自言自语“怎么那个小儿(高澄)知道用慕容绍宗为将”?

历史上最帅的权臣,殴打皇帝,指责皇帝谋反,却被一厨子杀了

最后就是候景大败,带着几百残兵一路跑到了江南投靠了梁朝。平息了候景叛乱,高澄的接班人位子算是坐稳了,但打仗这件事都是慕容绍宗操办的。高澄为了争取更大的资本,决定亲征西魏。

当时西魏在河南的大将军是王思政,本事也挺大,坚守颖川时曾大败慕容绍宗,却没顶得住高澄的强攻,高澄引水灌城,直接把王思政给生擒了。可以说,这两仗直接把晋阳的鲜卑贵族们打服了,再加上邺城有自己的官僚体系支持,高澄觉得称帝的时机到了。

这时候,高澄办了两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事,一个是殴打当朝皇帝,二是指责皇帝谋反。

历史上最帅的权臣,殴打皇帝,指责皇帝谋反,却被一厨子杀了

第一个,高澄和皇帝饮酒,举着杯子说“我敬皇上一杯”,皇帝觉得自己皇位不保不高兴“自古就没有不亡的国家,朕也不想靠这个活着”,意思就是不苟活,高澄一听就怒了,大骂“就知道朕、朕、朕,狗屁的朕”,说完打了皇帝三拳出去了。

第二个更奇葩,高澄也可能又喝醉了,带兵入宫,直接向皇帝发问“陛下为何想要谋反,我父子二人有功,没做什么亏心事吧”。从来都是皇帝质问臣子为何谋反,这臣子问皇帝还是头一遭。

这两件事也恰恰证明了高澄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称帝的方式就是禅让。可是万事俱备,却出了一件蹊跷的事。八月,高澄和一帮亲信在东柏堂正讨论禅让的事,一个叫兰京的厨子来送食物,因为行为蹊跷引起高澄怀疑。

历史上最帅的权臣,殴打皇帝,指责皇帝谋反,却被一厨子杀了

高澄就向左右说要杀兰京,被兰京在窗外偷听到,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在盘底藏了一把刀,再次借口进来送饭,被高澄呵斥,随后拔刀便刺。见势不妙,其他大臣慌不择路,有的躲进厕所,有的被刺成重伤。高澄跑的时候崴了脚,索性藏到床底下,被兰京的同伙赶到,斩杀,时年二十九岁。

客观地讲,高澄年少有为,先后平定西魏和南梁,如果顺利即位,作为不在后来他弟弟,也就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下。只可惜,落了个奇葩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